石油出口,佔中東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超過 75% 的財政收入預算。 油價大跌致使沙特得到龐大的財政赤字,巨大的赤字當然需要動用外匯儲備去填補不足。 單單是 2015年,沙特已經消耗了超過一千億美元的儲備去支持政府的運作。
誠然,沙特外匯儲備豐厚,六千多億美元的儲備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蒸發掉。 為了國家的未來,政府正慢慢削減各部門的支出和對市民的福利政策,我也聽聞一些市民必需的東西如電力, 或燃油等,價格已開始提升。 政府對市民生活各方面的補貼會慢慢削減。
即是說,雖然國家的貨幣跟美元掛鉤,以致外來入口的食物或商品價格更低廉,但是,由於政府正在「節流」,市民日常生活的負擔更重了。
同一時間,沙特積極參與地區性的戰爭。 例如, 花巨款攻打也門,什至一直參與敘利亞的內亂。 這一些政治舉動,確是令人難以理解。
無論如何,除了「節流」外,政府似乎想盡辦法「開源」。 前陣子,坊間傳聞政府有意把部分「昂貴石油資產」上市, 也會一直在外債市場上發債集資。
小弟個人認為,外界對沙特的財務情況過於悲觀。 沙特將面對的,是流動性問題 ( liquidity ),不是償付能力的問題 ( solvency )。 而沙特還有很多方法,例如發債或把國家石油資產上市去集資,以保持流動性充裕。
(題外話: 相反,西方國家面對的是償付能力的問題 ( solvency ),而不是流動性問題 liquidity。 各大央行一直加大流動性去應對,令人費解。 一個應付 liquidity 的方法,當然是不能用來應付solvency 。)
沙特把貨幣跟美元脫鉤的可能性不高。 若果脫鉤,變相令貨幣貶值,食物或其他消費品等入口貨品肯定會升值,整個國家有機會出現高通脹。 對於極需要在這「非常」時期「維穩」的政府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處境。
若果不脫鉤,而油價持續走低,政府手頭現金不足,還有什麼對策?
最後一招, 當然是「班師回朝」。 全力拋售國家主權基金數以千億或萬億計的美元資產,當中含有美債,美股等等的資產。 這個舉動可以突如其來,也有可能已經在暗中緩慢地進行。 身為美債市場其中一個最大買家(阿拉伯國家手持美債的數目從來沒有向外界公布,是一個神秘的數量。),也是美股市場其中一個最大的參與者,可以突然「宣佈唔玩」。 到底,這個動作對市場的影響有多大?
現階段看,美元資產市場似是在暴風中「比較穩陣」的選擇,但未來數年將會出現什麼變化,難以預料。
「黑天鵝」可以突如其來的出現,「穩陣」也可以在一殺間化為烏有。
Friday, February 26, 2016
Monday, February 22, 2016
選股方程式 Magic Formula (二)
( 上一篇文章,可按這裡。 )
上一回簡單概述了 Joel Greenblatt 的 Magic Formula 。 操作手法簡單而且有趣,也看到了很多 Blog 友的留言。 寫這個 Blog 的最大樂趣,就是可以跟各位來自不同背景的 Blog 友交流。
此類 「指數式投資法」 (我也不知道正確的專有名稱了,把此類投資法稱為「參數投資法」也可。) 是最具科學性,也沒有人類主觀看法和感情的投資法之一。
對我而言,我不會否定此類投資法,但它們不符合我的個性。 可能是小弟為人喜歡主觀判斷,也可能是因為我把投資看成一門藝術多於科學,哈哈。
正如 Blog 友流星兄和 Manfred 兄所言,此類投資法其中一個重點,就是 「不要問, 只要做」。 港股市場中,老千股的數目不少,有一些什至輕易穫得一些「漂亮」參數。 ( 低市盈率,正現金流,低負債,利潤一直增長。) 按照指數式投資法的要義,當這一些「老千股」得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排名時,投資人便需要把它買進。 (因為投資人不應該用主觀判斷對排行榜的股票進行篩選。) 這個情況,小弟會在本文稱為「明知是老千股, 都要買它」。
所以 Joel 也說過,Magic Formula 需要投資者做到 Knowing nothing is better than knowing little,便是這個道理。 跟「不要問,只要做」的意思一樣。
有人可能認為,「明知是老千股, 都要買它」 ,只有笨蛋才做。 但這個做法,卻完全沒有違背指數式投資法的要義。 因為指數式投資法另一個重點,便是拿 「平均值」 ' on average ' 的概念。
若投資人均衡地手持三十隻股票,即使當中有一些是「老千股」, (On average,三十隻高排名股票全是老千股的機會著實是十分低) on average而言,它們佔倉中股票的百分比理應很低。 同時間,因為倉中股票擁有低市盈率和高資本回報率兩大特性。( On average,這兩個特性反映公司擁有 cheap and good 的生意。) 所以,「雖然投資人對倉中持股毫無認識,不對持股作出任何個人篩選,也因而有機會選中一些差勁的股票,但on average 去看,指數式投資法確實有機會擊倒大市的回報率。」
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盈富基金追蹤指數,指數擁有中港代表不同行業的龍頭大型企業。 而Magic Formula 選出的股票,便是擁有「價格便宜,生意良好」的公司。 而書中帶出的意思,就是「一籃子價格便宜, 生意良好的公司」,是有能力撃敗「大市指數」。 理論上,出發點正確而且合理。
數個月前,小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有關 John Templeton 年輕時自創的 「垃圾股指數基金」 ,( 大家想回顧這文章的話,可按這裡。) 原理也是一樣。 雖然他的持股中,有一些可能是永不翻身的破產公司。 不過,當時他沒有對任何垃圾股作出任何個人篩選。 因為,他深知 on average, 大部分公司也會跟隨美國當年的經濟而形勢轉好。 而他的回報也証明了這個指數基金的功效。
指數式投資法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人們主觀的判斷,特別是股票市場,受市況而影響情緒,或因為自信過高而決定失誤,比比皆是。 (當然,小弟也是其中一員。)
Blog 友 Cherry 提出一個現實問題,此投資法入場門檻高,資金不足的散戶,必需正視頻繁交易導致手續費過高的問題。
當然,一些投資經驗豐富的 Blog 友如流星兄或池兄,早已深知「不去問,只要做」 的投資法的特點,也一直應用在他們自身的操作手法中。
小弟也在此推薦池兄的一篇好文,從歷史事件的角度去看指數式投資法與篩選個股。 大家可點擊 : 投資如打仗 江山不滅王朝必亡 。
另外, 對於價值投資者應有的心態,Joel Greenblatt 有一些挺有趣的看法,小弟會再寫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
上一回簡單概述了 Joel Greenblatt 的 Magic Formula 。 操作手法簡單而且有趣,也看到了很多 Blog 友的留言。 寫這個 Blog 的最大樂趣,就是可以跟各位來自不同背景的 Blog 友交流。
此類 「指數式投資法」 (我也不知道正確的專有名稱了,把此類投資法稱為「參數投資法」也可。) 是最具科學性,也沒有人類主觀看法和感情的投資法之一。
對我而言,我不會否定此類投資法,但它們不符合我的個性。 可能是小弟為人喜歡主觀判斷,也可能是因為我把投資看成一門藝術多於科學,哈哈。
正如 Blog 友流星兄和 Manfred 兄所言,此類投資法其中一個重點,就是 「不要問, 只要做」。 港股市場中,老千股的數目不少,有一些什至輕易穫得一些「漂亮」參數。 ( 低市盈率,正現金流,低負債,利潤一直增長。) 按照指數式投資法的要義,當這一些「老千股」得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排名時,投資人便需要把它買進。 (因為投資人不應該用主觀判斷對排行榜的股票進行篩選。) 這個情況,小弟會在本文稱為「明知是老千股, 都要買它」。
所以 Joel 也說過,Magic Formula 需要投資者做到 Knowing nothing is better than knowing little,便是這個道理。 跟「不要問,只要做」的意思一樣。
有人可能認為,「明知是老千股, 都要買它」 ,只有笨蛋才做。 但這個做法,卻完全沒有違背指數式投資法的要義。 因為指數式投資法另一個重點,便是拿 「平均值」 ' on average ' 的概念。
若投資人均衡地手持三十隻股票,即使當中有一些是「老千股」, (On average,三十隻高排名股票全是老千股的機會著實是十分低) on average而言,它們佔倉中股票的百分比理應很低。 同時間,因為倉中股票擁有低市盈率和高資本回報率兩大特性。( On average,這兩個特性反映公司擁有 cheap and good 的生意。) 所以,「雖然投資人對倉中持股毫無認識,不對持股作出任何個人篩選,也因而有機會選中一些差勁的股票,但on average 去看,指數式投資法確實有機會擊倒大市的回報率。」
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盈富基金追蹤指數,指數擁有中港代表不同行業的龍頭大型企業。 而Magic Formula 選出的股票,便是擁有「價格便宜,生意良好」的公司。 而書中帶出的意思,就是「一籃子價格便宜, 生意良好的公司」,是有能力撃敗「大市指數」。 理論上,出發點正確而且合理。
數個月前,小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有關 John Templeton 年輕時自創的 「垃圾股指數基金」 ,( 大家想回顧這文章的話,可按這裡。) 原理也是一樣。 雖然他的持股中,有一些可能是永不翻身的破產公司。 不過,當時他沒有對任何垃圾股作出任何個人篩選。 因為,他深知 on average, 大部分公司也會跟隨美國當年的經濟而形勢轉好。 而他的回報也証明了這個指數基金的功效。
指數式投資法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人們主觀的判斷,特別是股票市場,受市況而影響情緒,或因為自信過高而決定失誤,比比皆是。 (當然,小弟也是其中一員。)
Blog 友 Cherry 提出一個現實問題,此投資法入場門檻高,資金不足的散戶,必需正視頻繁交易導致手續費過高的問題。
當然,一些投資經驗豐富的 Blog 友如流星兄或池兄,早已深知「不去問,只要做」 的投資法的特點,也一直應用在他們自身的操作手法中。
小弟也在此推薦池兄的一篇好文,從歷史事件的角度去看指數式投資法與篩選個股。 大家可點擊 : 投資如打仗 江山不滅王朝必亡 。
另外, 對於價值投資者應有的心態,Joel Greenblatt 有一些挺有趣的看法,小弟會再寫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
Thursday, February 18, 2016
選股方程式 Magic Formula (一)
數月前,讀過一本書,書名是 ' 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 '。 作者是著名的基金經理人 Joel Greenblatt。
Joel Greenblatt 是一個十分出色的價值投資者。 在 1985-2006 年間,他管理的基金年均回報是驚人的 +40% 。 此外,他也花了不少時間去寫一些投資書籍。 此書可算是 Joel 最有名的著作之一。
此書化繁為簡,作者把自己的立場表達得明確,目標是把此書寫得大眾化,沒有高深的經濟或數學理論,令一般市民,什至一個高中生也可讀懂。
事實上,此書的確寫得簡單而流暢。 除了基本的價值投資理念和價值投資人應有的心態外,本書的重點,是一般散戶可用一個選股方程式去選股和投資。 作者把它命名為 ' Magic Formula ' 。
Magic Formula 的理念十分簡單,為了選出平宜和良好( cheap and good ) 的生意,只需用兩個選股因素: 一個是市盈率,另一個是資本回報率。 值得一提的是,對市盈率和資本回報率這兩個參數,作者的計算方法跟平時年報看到的數據有出入。 小弟或許會另寫一篇文章,對這點再作解釋。
根據此兩個參數,把市場上所有股票順序排名。 排名的方法十分簡單,例如,股票甲在市盈率排第 15 位,( 即是說,市盈率是全市場第十五低的股票 ) ,在資本回報率排第 10 位,( 即是說,資本回報率是市場中第十高的股票 ) 只要把此兩個數字加起來,此股票的得分是25 (15+10=25 )。 市場上所有股票都得到一個分數,此分數最低的股票排名第一,如此類推。
書中列出大量數據,証明了散戶只要按上列方法把股票排名,再以一籃子的方式平均持有排名最高的三十隻股票,在大概二十年的時間內,此組合可以輕鬆擊敗大市。 道指年均回報達 +12% 的十五年內,此方程式得出的回報卻是驚人的 22% 以上。 如果選股的目標,集中在中型或小型股票,年均回報更是高達 +30% 。
當然,由於這兩個參數不停變動, 所以股票的排名需要定期更新,至少一年更新一次。因為股票的排名順序的變動,組合中的持股也需要作出合理變動。
此外,選股時,作者不會對市值過少,流通量過低的股票作出排名。
一個簡單的方程式便可以輕易擊敗大市,十分有趣。 下一篇文章,小弟會說出一些個人對 Magic Formula 的看法。
Joel Greenblatt 是一個十分出色的價值投資者。 在 1985-2006 年間,他管理的基金年均回報是驚人的 +40% 。 此外,他也花了不少時間去寫一些投資書籍。 此書可算是 Joel 最有名的著作之一。
此書化繁為簡,作者把自己的立場表達得明確,目標是把此書寫得大眾化,沒有高深的經濟或數學理論,令一般市民,什至一個高中生也可讀懂。
事實上,此書的確寫得簡單而流暢。 除了基本的價值投資理念和價值投資人應有的心態外,本書的重點,是一般散戶可用一個選股方程式去選股和投資。 作者把它命名為 ' Magic Formula ' 。
Magic Formula 的理念十分簡單,為了選出平宜和良好( cheap and good ) 的生意,只需用兩個選股因素: 一個是市盈率,另一個是資本回報率。 值得一提的是,對市盈率和資本回報率這兩個參數,作者的計算方法跟平時年報看到的數據有出入。 小弟或許會另寫一篇文章,對這點再作解釋。
根據此兩個參數,把市場上所有股票順序排名。 排名的方法十分簡單,例如,股票甲在市盈率排第 15 位,( 即是說,市盈率是全市場第十五低的股票 ) ,在資本回報率排第 10 位,( 即是說,資本回報率是市場中第十高的股票 ) 只要把此兩個數字加起來,此股票的得分是25 (15+10=25 )。 市場上所有股票都得到一個分數,此分數最低的股票排名第一,如此類推。
書中列出大量數據,証明了散戶只要按上列方法把股票排名,再以一籃子的方式平均持有排名最高的三十隻股票,在大概二十年的時間內,此組合可以輕鬆擊敗大市。 道指年均回報達 +12% 的十五年內,此方程式得出的回報卻是驚人的 22% 以上。 如果選股的目標,集中在中型或小型股票,年均回報更是高達 +30% 。
當然,由於這兩個參數不停變動, 所以股票的排名需要定期更新,至少一年更新一次。因為股票的排名順序的變動,組合中的持股也需要作出合理變動。
此外,選股時,作者不會對市值過少,流通量過低的股票作出排名。
一個簡單的方程式便可以輕易擊敗大市,十分有趣。 下一篇文章,小弟會說出一些個人對 Magic Formula 的看法。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亂世尋寶記
新年後復市的第一天,港股追隨外圍數天前的跌幅,一如所料下跌不少。
由於跌市已在預期中,這數天我已有所準備,瞄準目標。 昨天早上便在百忙中抽空,三分鐘內完成了兩個動作 :
(一) 增持 2800 盈富基金。
(二) 首次 「沾手」 某油股。 ( 我沒有看中上游業務的油公司,只是對煉油制成石油產品和有一些化工業務的公司有興趣。)
數個星期前,寫了一些有關油價的個人看法 。 到了今天,油價已比當天發文時再跌接近 30% 。 有趣的是,由去年8月開始,全球股市走勢基本上跟油價同步。 這種一致性,股市歷史上,似乎從未出現過。
小弟沒興趣對股市或油價預測,或估底,首次買入油股,也不代表油價一定已見底。 只是認為現價已算是身在 「買入區間」了。
由上年 9 月開始,持續增持跟能源類直接或間接有關的股票。 由於現金已不多,未來數個月的增持行動,應會來自未來數月個人收入中的儲蓄。 雖然此舉動是預料之外,但時間証明一切,此數個月的增持行動, 應會在三至四年內得到不俗的回報。
倉中的持股中,不是一些在市場上毫不起眼的「悶股」,便是在市場上給大眾定性為「垃圾」的股票。 有趣的是,一眾「悶股」和「垃圾」的跌幅,跟不上大市指數的跌幅。 有一些什至已完全止跌了。 一堆眾人避之則吉的「垃圾」 ,竟然可以輕鬆擊倒散戶和財演至愛的大藍籌和高息股。
到了此地步,相信很多人「帳面」上損失不少。 身為股市中一個小散戶,要做的,不是強調 「帳上損失不會影響個人心理或生活 」,而是要認真想想,手持股票的基本質素有沒有變質。
最後,想提及一些以往熊市的數據。
近期的,當然是 2008-2009年的全球性大熊市。 由於2003-2007 全球的股票價格,商品等等大漲數倍,升得急也跌得更急,2008年9月開始的金融危機而引發的全球資金流動性問題,衝散全球股市,無論是短炒的散戶或價值投資者也一敗塗地。
反而,再上一個熊市,是在2000-2002年由美國的科網股爆破引起。 由於股市中的升幅集中在科網股中,其餘行業的股票沒有過度炒作。 所以,一些價值投資者如 Michael Burry 或 Seth Klarman,在大熊市中,依然有辦法錄得可觀的絕對回報。
今次,熊市已歷時數個月,跌得急而突然。 急跌前,港股的股值不算高,也沒有什麼行業受到過分炒作。 雖然某些國家或不少企業有不同程度的債務問題,但市場沒有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游資充足,跟2008-2009年的全市大崩盤完全不一樣。 我個人相信,即使此次熊市歷時更長,也應有辦法得到不俗的正回報。
遠超大市的正回報,當然不會突如其來的降臨,也不可能在一些財演的大眾化課程中得到。 有危也有機,富貴險中求,要遠勝大眾,便要遠離人堆,遠離噪音,自己去找尋自己的道路了。
由於跌市已在預期中,這數天我已有所準備,瞄準目標。 昨天早上便在百忙中抽空,三分鐘內完成了兩個動作 :
(一) 增持 2800 盈富基金。
(二) 首次 「沾手」 某油股。 ( 我沒有看中上游業務的油公司,只是對煉油制成石油產品和有一些化工業務的公司有興趣。)
數個星期前,寫了一些有關油價的個人看法 。 到了今天,油價已比當天發文時再跌接近 30% 。 有趣的是,由去年8月開始,全球股市走勢基本上跟油價同步。 這種一致性,股市歷史上,似乎從未出現過。
小弟沒興趣對股市或油價預測,或估底,首次買入油股,也不代表油價一定已見底。 只是認為現價已算是身在 「買入區間」了。
由上年 9 月開始,持續增持跟能源類直接或間接有關的股票。 由於現金已不多,未來數個月的增持行動,應會來自未來數月個人收入中的儲蓄。 雖然此舉動是預料之外,但時間証明一切,此數個月的增持行動, 應會在三至四年內得到不俗的回報。
倉中的持股中,不是一些在市場上毫不起眼的「悶股」,便是在市場上給大眾定性為「垃圾」的股票。 有趣的是,一眾「悶股」和「垃圾」的跌幅,跟不上大市指數的跌幅。 有一些什至已完全止跌了。 一堆眾人避之則吉的「垃圾」 ,竟然可以輕鬆擊倒散戶和財演至愛的大藍籌和高息股。
到了此地步,相信很多人「帳面」上損失不少。 身為股市中一個小散戶,要做的,不是強調 「帳上損失不會影響個人心理或生活 」,而是要認真想想,手持股票的基本質素有沒有變質。
最後,想提及一些以往熊市的數據。
近期的,當然是 2008-2009年的全球性大熊市。 由於2003-2007 全球的股票價格,商品等等大漲數倍,升得急也跌得更急,2008年9月開始的金融危機而引發的全球資金流動性問題,衝散全球股市,無論是短炒的散戶或價值投資者也一敗塗地。
反而,再上一個熊市,是在2000-2002年由美國的科網股爆破引起。 由於股市中的升幅集中在科網股中,其餘行業的股票沒有過度炒作。 所以,一些價值投資者如 Michael Burry 或 Seth Klarman,在大熊市中,依然有辦法錄得可觀的絕對回報。
今次,熊市已歷時數個月,跌得急而突然。 急跌前,港股的股值不算高,也沒有什麼行業受到過分炒作。 雖然某些國家或不少企業有不同程度的債務問題,但市場沒有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游資充足,跟2008-2009年的全市大崩盤完全不一樣。 我個人相信,即使此次熊市歷時更長,也應有辦法得到不俗的正回報。
遠超大市的正回報,當然不會突如其來的降臨,也不可能在一些財演的大眾化課程中得到。 有危也有機,富貴險中求,要遠勝大眾,便要遠離人堆,遠離噪音,自己去找尋自己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