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只餘下二十個交易日左右,理應沒什麼大行情,可能不再有任何交易。在這裡寫文當成最後一季的操作總結。
在最後一季中,操作上力求保持簡單。去年年底的對應方法是把資金分散至多些持股,十二個月過後,整體上回報還算可以。對應未來一年的話,現在更傾向把注碼集中在幾個重點部署上。
近兩個月的操作如下:
清倉石藥,加注IGG與海信家電;減持康哲,買進新成員中國太平;減持康臣,加注中國太平;清倉港交所,加注中國太平;清倉泉峰控股,加注中國太平。
這樣一來,新成員中國太平的倉位已超過10%,港股組合第二高的注碼。
------------------------------------------------------------------
如把港股倉的持股數目增加至二十,應會留下一些本年已賣走的小盤股如赤子城科技與津上機床中國,這兩股我依然覺得是很不錯的標的。但後者成交實在太少,不可能大幅提升持倉比例;而前者成交量還可,身為科技股的一員其實也可,但科技小盤股中,現階段賠率最高的其實是美國上市的中概小盤煙蒂股,而不是港股上市的一二線科技巨企或小盤股,這點稍後再談。
另一重要的是戰略上的原因,一般而言,若大環境不明朗,我傾向在倉位配置上集中注碼在數個要點中,這樣的話,唯有放棄一些小盤股;大環境似是轉好時,才會把倉位分散至更多成員或板塊。這是一個粗略的原則。世界一戰時一位著名德國將軍曾說過一些戰場上的操作方向:環境不明朗時,全力守住數個重要據點;而對大局有更大把握時,大可把軍力散開佈陣,我腦海的想法其實跟當代在戰場上殺敵的統領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股海中經過一些歷練後,便會發現理解人性比金融分析/行業理解/技術分析更重要,這點無人有異議。應對人性的歷練上,唯有在操作上訂立一些規則。其中一條規則便是持股數不超過十五。選擇十五為上限的主因是看過學界的數據統計,倉內持有十至十五個持股成員便已足夠分散過於集中(選股判斷錯誤)的風險(當然,倉中持股還需要身在不同行業,各成員關聯度比較低),再分散至超過十五位成員其實不會再降低風險,反而得不償失 (選擇正確的股票因為持份太低而不能大幅提高組合回報)。
---------------------------------------------------------------------------
正如上季總結所說,本有意降低一些醫藥板塊的持倉。這板塊中不同業務的公司眾多,宏觀上無論如何都不能看得太淡,國內踏入中老年大量人口中,不少都受惠過去數十年經濟高速發展,手上儲蓄不少,踏入中老年後應對慢性病或保健的開支定會增加,這個大趨勢走不了,剩下的便是選股上的難度。
現在市場熱點聚焦在創新藥股如康方,但不懂不買是大原則。國情不同,國內的集採降價等政策,注定了不少醫藥類big pharma公司難有提升估值的機會。清倉石藥,減持康哲便是建基於此。醫保缺錢,定期集採降價,加上大環境經濟不佳,而有關企業的創新藥研發或代理中,能否完全填補集採導致收入大跌,其實是一個疑問。從這點上,我認為石藥身為藍籌,經營質素多年不錯,但近年股價持續乏力,市場定價其實很合理,不明朗因素太多,未來公司營收動力實在難說。
至於保留康哲的倉位,基本上是當成煙蒂去看,公司藍圖很明確,最嚴重的集採已過去,公司未來商業化不同板塊的新藥或醫美不會再受集採影響,但這也得看管理層的能力了,林總給人的感覺依然可靠,調低倉位看看未來如何。
清倉港交所這操作也不用多說,近期的成交量比預期低,當然後續或下年可能受不同政策推動而有所上升,但在現階段去看只是憧憬。我寧可把資金投在新成員中國太平。
泉峰產品的主要收入在美國市場,清倉便不用去預測不可預期的關稅吧,近期不少出海股的股價持續受壓,但依然加倉海信,主要還是看好這公司在中東,拉丁美洲,非洲與東南亞的佈局,增長空間依然很明朗。
----------------------------------------------------------------------
有關內險,有數個觀點:
(1) 現在國內銀行存款息率極低,只有1.x %。不少人民對購買分紅成份的壽險興趣極大,這類壽險保証回報高於銀行存款。事實上,上半年各內險公司的壽險銷售增速強勁,印証了這點。而中國太平是增速最佳之一。反而,優等生中國平安有點落後。參考發達國家的發展路勁,經濟踏入低穩增長後,人民對投保的意願增加,保險公司的壽險銷售出現連年上升,中國可能在未來一段不短的時間都會出現類似情況。
(2) 基於央行持續降息,本年各內險新推出的壽險保証回報陸續降低,即新銷售的壽險對內險公司而言,成本已降低。
(3) 國壽的經營效率一直很低,所以不會考慮。中國平安是優等生,但內房相關資產權益嚴重拖累,對它只能持觀望態度。新華本年純利大增,但主要還是股權投資比例高於中國太平。財險在過去三年的熊市中明顯領先其他內險,但未來其投資收益理應會下降,未來的純利增長空間不明。
(4) 中國太平的管理層表明,未來有意向增加派息比,此股的派息比一向比其他內險低,只有約兩成。如將來提升至同行的三成水平,股息會大增。另一方面,管理層表明下年應會持續增加股權投資的比例。某程度上,低利率環境持續壓縮內險的利潤能力,但同時間倒迫內險企業增加其他投資的比例。
(5) 不少人擔心內險在低利率環境下的利潤能力,但數據到目前顯示,各內險依然賺錢,只是多少與經營效率的差別。在這方面我不預測太多。本年上半年中國太平的總投資收益率超過5%。減去壽險成本的話,利差應已超過1.5%。管理層表明收益率增加是因為股權投資的利好。內險股權投資只會是央企或其他高息中特估吧,本年度在這方面的回報很不錯。無可否認,公司將來純利跟股權方面投資息息相關。出現牛市的話,因為投資槓桿,純利更會大幅增加。現在持續增持中國太平,某程度上是看好中特收息股未來的表現。我把中國太平看成了組合中的中特估收息成員之一,這成員自身有槓桿成份,可看成槓桿式投資中特變息股。這樣一來,加上原有的資源類中特估 ( 中海油,中煤與中國有色礦業),中特估持倉超過兩成。其實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這便留待下年了。
(6) 簡單一個數學遊戲,假設中國太平將來的總資產增長稍高於國家GDP增長,十年後總資產將達30000億,如收益率1%,純利約300億,派息比率30%,即一年派息90億,這還未計算其他業務如再保險等等的利潤。若現價買進持貨十年,十年後股息是現在買入價的20%以上。這還未計算未來十年間,還可把得到的股息再複式投入,買進更多中國太平的股票。持之以恆,十年後股息對比現在買進價實在豐厚。當然,十年是不短的時間,若當中出現牛市,股價起飛,賣股套利也無不可。如果股價未來數年持續下跌,不會完全堅持自己既定想法必然正確而無條件地持續加注,無論任何公司都是一個動態跟蹤的過程。以上的收益率假設其實不算樂觀,基本上算是保守。
---------------------------------------------------------------
回頭再談一下科技股,現在賠率最高的科技股是美國上市的中概煙蒂,這觀點已在三個月前的一文說過,不再重複。
在港股的倉位中,持有的科技股是攜程,快手,IGG。前者沒什麼多說,已持有一年半,回報在一二線科技股中排第二(美團第一)。買這股純是增長要素,疫情後國內遊持續火爆,加上近大半年國內持續開放給不少國家免簽優惠,攜程身為國內OTA一哥持續受惠,我估計不到這波旅遊熱何時會冷卻下來,對這股見步行步吧。快手與IGG都在上季的季結提過,不再重複。快手其實還可多談一些有關看法的,留待下次有空再談。
三月前起,慢慢把手上一些資金調動至美股倉,倉值而言港股倉重要很多,美股倉倉值還不到港股倉的10%。
在美股的目標很明確,主要是以下三點:
(1) 拼多多,這公司有不少惹人非議的東西,但在字節不上市的情況下,拼多多應是最能賺外國錢的一線科技股,我認為它數年內市值會超越騰訊,管理層需要解決的事項十分多,買這股是看重管理層的經營能力。阿里的Aliexpress在外國經營十多年,拼多多的Temu只有兩年時間,Amazon已急著要出手應付,兩者經營效率差距明顯。
(2) 投資/投機資源類ETF。我的主要目標是白銀,已下注PSLV, SIL兩者。
(3) 中概煙蒂類。所有持股都有一定比率的派息或持續回購,估值PE 2 - 6,若沒什麼利潤的,便是淨現金高於市值的煙蒂。分散於7個目標。
整個美股組合由(1)+(2)+(3)構成,合共十個持股。組合剛剛建成,到目前為止,回報約+10%。我沒打算定時在這裡更新美股倉 (除非注碼持續上升)。重點還是在港股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