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9, 2022

從歷史名城Samarkand說起

上周上合組織成員國的領導人開會。 本次大會是疫情後首次在線下展開,大會主辨國是烏茲別克。主辦會議的城市是Samarkand (中譯:撒馬爾罕),在選址上,這城市特具意義。

歷史上,這城市是中亞地區的著名古城,有數千年歷史。這城市曾有一段長時間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 到了現代,它依然保留波斯文化的傳統建築。 如下圖,伊斯蘭化的傳統波斯清真寺建築。

曾到訪伊朗的話,看到這圖片,還以為是一個伊朗城市。

在經貿上,它曾身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主要城市,商業發達的同時,自然也吸引不少遊人與學者們的到訪。 波斯歷史上無數著名學者,哲學家,詩人都出自此地,或曾在此城久居,地靈人傑是也。

到了現在,當地人的母語依然是波斯語(跟伊朗的波斯語接近一樣),而不是烏茲別克的語言。烏國的語言應是突厥語言,即跟土耳其語系一樣,跟波斯語系完全不同。 單是語言上與文化上的完全不同,此城身為烏國其中一個最著名的城市,獨具風格。

大概在18世紀至19世紀初,波斯國力漸衰,在中亞與高加索地區經常性戰敗給蘇俄,不少國土給蘇俄瓜分。蘇俄國力漸強,國土大增,在管治上自需要更好的策劃。 中亞民族眾多,不少都是突厥 (在哈薩克,吉爾吉斯,烏國,土庫曼等),也有蒙古,波斯等,波斯民族主要在塔吉克。由於各地宗教語言各有不同,管治不容易。 

為更好控制各地方,蘇俄的方法跟大英相似,就是divide-and-conquer的套路。 把深具波斯文化的撒馬爾罕,本是大量塔吉克族人 (波斯其中一個族群) 定居的城市,從塔吉克劃分出來。把此城市劃分給烏茲別克突厥民族管理,從而制造烏茲別克人與塔吉克人間的種族矛盾。

到了現在,塔吉克人依然深知撒馬爾罕對自身國家的重要性,認為此城本應是國家的一部分,說起此事時張口大罵。  而住在烏國撒馬爾罕的塔吉克族,經過烏國管治百多年,依然保留自己文化,說波斯語,慶祝波斯新年等等,當然,國籍上是烏茲別克人。

我對此地所知不少,主要是因為同事有塔吉克人,也有烏茲別克人。 當然,我自身對中亞與中東的歷史還是挺有興趣。 

無論如何,我還未到訪中亞地區,將來有機會,撒馬爾罕的確是最值得到訪的城市之一。

無論是中亞突厥人發展的皇朝,或波斯帝國等等,大家都是陸權國家,古時透過絲綢之路,與各國經貿文化交流發展起來。 到了近數百年,西方國家工業革命,發展航海工業,稱霸海上貿易與軍事發展。 而船運在成本與效率上比陸運平宜太多,歷經三百年的全球貿易發展進程,地理上沒受益海運發展的內陸國家如中亞國家或其它陸權國家波斯等,經濟慢慢衰落,現在成了不起眼的國度。  現在中方以其基建能力,慢慢搭建各國間的基建設施,增加運輸效率,加強各國間區內貿易,且看區內各地方會否回復昔日經貿發展的光彩。

從這方向看,本次上合組織會議在一個絲綢之路上的文明城市--撒馬爾罕--展開,別具劃時代意義。

------------------------------------------------------------------

回說這上合組織,現在慢慢狀大,大國有中俄印,還有區內的中亞五國,今年伊朗加入成為成員國。 而區外國家如中東的沙地以非成員身份進入。 

所有國家加起來佔全球GDP三成左右,再加上不是上合組織的區內國家,大家加起來GDP接近全球四成。當中,俄羅斯伊朗卡塔爾加起來的天然氣儲備佔全球六成,還有中東與俄羅斯的石油資源,中亞地區大量貴金屬與農業資源有待開發。另外,中國的工業基建製造的效率,加上南亞如印度的低端產業具有低成本人口增長紅利,一整塊亞洲區內經濟互補合作的潛力巨大,基本上形成一個必然合作的趨勢。

國家間自然有各有各的潛在衝突,如中印邊境問題,伊朗與沙特等的宗教分支衝突,阿富汗問題,中亞各國民族間的矛盾等等。 大家如何在一起合作的大前提下,平衡自身政治經濟利益,需要時間觀察。  

印巴把對方視為世仇,大家同時都是上合經織一員,即是說,政治上不妥協下,雙方還是可身在同一組織談國際合作。本年伊朗身為新成員,阿拉伯世界的國家如沙待與阿聯酋正在申請加入,從前的世代中,代表伊斯蘭兩大分支的伊朗與沙特勢成水火,但疫情後情況有變,大家似乎都不介意在自身發展的前提下合作,或許這類國際組織提供雙方合作的通道。

從局外地區如西方媒體的方向看,當然是以divide-and-conquer的殖民統治思維為主流 (核心價值是西方霸權統治世界,再以民主人權普世價值或國際規則等口號去包裝,沒有思考力的人,當然只懂看包裝),把中印矛盾無限放大,再把中俄矛盾放大,跟著便說一堆極權沒人權的國度走在一起。

Friday, September 9, 2022

能源危機衍生新投資機會

在俄烏戰爭持續的情況下,利用這文章整理一下正在思考(或曾思考過的)的投資機會。

近日,G7對俄油實施價格上限限制,俄羅斯斷供天然氣作回應。

過去數十年歐洲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本年俄烏戰爭爆發,各國陸續找尋替代俄羅斯天然氣的不同途徑。替代途徑可源自美國 (經過大西洋LNG船運),北非如阿爾及利亞/西非如尼日利亞 (經管道天然氣,經摩洛哥接駁西班牙南部的天然氣管道,或經突尼斯接駁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的管道),地中海東部塞浦路斯附近 (經過地中海LNG船運),高加索地區如阿塞拜疆 (管道天然氣,經土耳其),或遠至中國(經LNG船運,去荷蘭的港口)。

歐洲慢慢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整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約認真計劃完全擺脫俄國輸送,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當中,需付額外運輸成本,而且賣方趁勢高價簽長約綁定生意。無論如何,歐洲付出極大代價換取正常天然氣供應。

對於俄羅斯,近兩年資源價格大漲,國家收入大增,近期還有底氣對歐洲斷供天然氣。但長遠去看,對自身經濟損害極大。首先,一些天然氣儲備極高的國家如伊朗與卡塔爾,因應天然氣的高價格,以表示會大力增加自身天然氣供應,其中最大買方自然是歐洲,從中東地區的話,可能部分是管道天然氣經高加索地區與土耳其進入歐洲,也有部分以LNG船運輸入歐洲。開發天然氣新供應需要數年時間,即2025年後,天然氣價格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俄羅斯超過一半的能源收入源自歐洲,現在政府想法增加對亞洲的供應,填補未來可能失去源自歐洲的收入。增加供應的方式,可經新的管道(2024年開始投入運作輸入中國)或增加船運去亞洲各國,但長遠而言不可能完全取代失去歐洲收入的代價。

投資的話,太長遠的事件不能預計,特別是政治事件。單純看未來三五年便很足夠。當中的重點已在上述提到。無論是從歐洲或俄羅斯去看,都需要大量額外的LNG船或油船,由於船隻的需求是剛性而且會持續起碼數年,當中自然有造新船的需求,而不單是臨時租船。這大環境大大利好上游造船廠。全球最大廠商是韓國,第二是中國。這類型的船隻難以短期大量增產。造船成了賣方市場,坐地起價,按金需求大增不在話下。中國船舶是國產最大的造船廠,可惜此公司只在內地上市。

其次便是能源船運的營運商。中遠系旗下的港股中遠海能的主業便在於此。但我個人對中遠系有偏見 (2021-2022曾持有中遠海控約一年半時間,利潤不少,但依然對此公司的治理不能完全放心),當然,單從股價去看,沒有買進此股錯過了不少收益。

再其次便是能源船隻租賃商,但此類公司的主業是經長約綁定的租金收入,現在大順境下,公司收入也難以突然大增。港股中有中國船舶租賃,是中船集團旗下子公司。此公司部分業務是自營船隊,一部分是能源類船隻,或多或少受惠現在的大環境。如果未來數年能源類船隻需求高景氣度持續,長約續租時可加租。收入慢慢增加算是大概率事件。此類公司爆發力較差。

回到歐洲的問題,細心思考的話,天然氣供應減少,居民冬天少開暖氣,取而代之的是室內以厚衣暫代;減少沖洗的次數,室內減少用電,什至還可回到過去,燒木燒柴取火供暖減少無謂浪費,多一分節約,理應可熬過去。

歐洲問題最大是工業。能源用途主要是運輸,發電,儲存。一些主要成本源自能源的工業制品(或化石能源衍生品),產品高度同質化。能源成本過高的話,工業產出便難以與其他能源成本較低的國家產出競爭。此類工業制品多是傳統業務,中游產品為主,過去供需穩定,價格波動少。價格波動主要源自經濟起伏,市場價格自動調節。

現在歐洲能源成本大增 (即期價格過去兩年上升超過十倍,有行內人士認為市場還未反映最惡劣的情況),此類工業制品已失去競爭力,歐洲廠家唯有減產或停產應對。這樣一來,市場的總產能會出現供應缺口,即使現在市場預期經濟出現衰退,但對於一些歐洲產出佔比高的工業品,供應缺口應比需求減少嚴重,市場價格會出現明顯上調。同時間,能源成本低的地方可增大產能應對問題。這類同質度高的工業品可快速提升產能 (同時間,能源成本較低)的國家,首推中國。今年歐洲停產,接著供應空缺導致市價大升的狀況,最快應下年便會出現。

從這方向思考的話,可集中在化工,原材料或中游工業制品出發,找尋相關資料,看看歐洲區所佔的全球市場份額,歐洲佔比愈高愈好,其次,產品成本中,能源成本佔比愈高愈好。跟著便是找尋出產這類產品的龍頭中國廠家。不少主要供應商應已上市,不少都在內地上市,但理應還有一些在港股市場上市。我的選擇是主要從化工板塊入手。一些醫藥板塊也可考慮。未來數周,空餘時間便從這個大思路中尋寶。

個人預計,一些能把握這機會的廠家,可順勢佔據歐洲同業的市場份額,即使數年後歐洲能源危機解除,這些廠家已能透過大規模產量壓低成本,造成既定事實,歐洲廠商想重新奪回市場份額,應不太可能了。有危便有機,富貴此中尋,對散戶而言都是一樣。現在市場上百分百的人極度悲觀,兩年前出現的股神銷聲匿跡,此不積極選股應對,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