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戰爭持續的情況下,利用這文章整理一下正在思考(或曾思考過的)的投資機會。
近日,G7對俄油實施價格上限限制,俄羅斯斷供天然氣作回應。
過去數十年歐洲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本年俄烏戰爭爆發,各國陸續找尋替代俄羅斯天然氣的不同途徑。替代途徑可源自美國 (經過大西洋LNG船運),北非如阿爾及利亞/西非如尼日利亞 (經管道天然氣,經摩洛哥接駁西班牙南部的天然氣管道,或經突尼斯接駁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的管道),地中海東部塞浦路斯附近 (經過地中海LNG船運),高加索地區如阿塞拜疆 (管道天然氣,經土耳其),或遠至中國(經LNG船運,去荷蘭的港口)。
歐洲慢慢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整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約認真計劃完全擺脫俄國輸送,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當中,需付額外運輸成本,而且賣方趁勢高價簽長約綁定生意。無論如何,歐洲付出極大代價換取正常天然氣供應。
對於俄羅斯,近兩年資源價格大漲,國家收入大增,近期還有底氣對歐洲斷供天然氣。但長遠去看,對自身經濟損害極大。首先,一些天然氣儲備極高的國家如伊朗與卡塔爾,因應天然氣的高價格,以表示會大力增加自身天然氣供應,其中最大買方自然是歐洲,從中東地區的話,可能部分是管道天然氣經高加索地區與土耳其進入歐洲,也有部分以LNG船運輸入歐洲。開發天然氣新供應需要數年時間,即2025年後,天然氣價格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俄羅斯超過一半的能源收入源自歐洲,現在政府想法增加對亞洲的供應,填補未來可能失去源自歐洲的收入。增加供應的方式,可經新的管道(2024年開始投入運作輸入中國)或增加船運去亞洲各國,但長遠而言不可能完全取代失去歐洲收入的代價。
投資的話,太長遠的事件不能預計,特別是政治事件。單純看未來三五年便很足夠。當中的重點已在上述提到。無論是從歐洲或俄羅斯去看,都需要大量額外的LNG船或油船,由於船隻的需求是剛性而且會持續起碼數年,當中自然有造新船的需求,而不單是臨時租船。這大環境大大利好上游造船廠。全球最大廠商是韓國,第二是中國。這類型的船隻難以短期大量增產。造船成了賣方市場,坐地起價,按金需求大增不在話下。中國船舶是國產最大的造船廠,可惜此公司只在內地上市。
其次便是能源船運的營運商。中遠系旗下的港股中遠海能的主業便在於此。但我個人對中遠系有偏見 (2021-2022曾持有中遠海控約一年半時間,利潤不少,但依然對此公司的治理不能完全放心),當然,單從股價去看,沒有買進此股錯過了不少收益。
再其次便是能源船隻租賃商,但此類公司的主業是經長約綁定的租金收入,現在大順境下,公司收入也難以突然大增。港股中有中國船舶租賃,是中船集團旗下子公司。此公司部分業務是自營船隊,一部分是能源類船隻,或多或少受惠現在的大環境。如果未來數年能源類船隻需求高景氣度持續,長約續租時可加租。收入慢慢增加算是大概率事件。此類公司爆發力較差。
回到歐洲的問題,細心思考的話,天然氣供應減少,居民冬天少開暖氣,取而代之的是室內以厚衣暫代;減少沖洗的次數,室內減少用電,什至還可回到過去,燒木燒柴取火供暖;減少無謂浪費,多一分節約,理應可熬過去。
歐洲問題最大是工業。能源用途主要是運輸,發電,儲存。一些主要成本源自能源的工業制品(或化石能源衍生品),產品高度同質化。能源成本過高的話,工業產出便難以與其他能源成本較低的國家產出競爭。此類工業制品多是傳統業務,中游產品為主,過去供需穩定,價格波動少。價格波動主要源自經濟起伏,市場價格自動調節。
現在歐洲能源成本大增 (即期價格過去兩年上升超過十倍,有行內人士認為市場還未反映最惡劣的情況),此類工業制品已失去競爭力,歐洲廠家唯有減產或停產應對。這樣一來,市場的總產能會出現供應缺口,即使現在市場預期經濟出現衰退,但對於一些歐洲產出佔比高的工業品,供應缺口應比需求減少嚴重,市場價格會出現明顯上調。同時間,能源成本低的地方可增大產能應對問題。這類同質度高的工業品可快速提升產能 (同時間,能源成本較低)的國家,首推中國。今年歐洲停產,接著供應空缺導致市價大升的狀況,最快應下年便會出現。
從這方向思考的話,可集中在化工,原材料或中游工業制品出發,找尋相關資料,看看歐洲區所佔的全球市場份額,歐洲佔比愈高愈好,其次,產品成本中,能源成本佔比愈高愈好。跟著便是找尋出產這類產品的龍頭中國廠家。不少主要供應商應已上市,不少都在內地上市,但理應還有一些在港股市場上市。我的選擇是主要從化工板塊入手。一些醫藥板塊也可考慮。未來數周,空餘時間便從這個大思路中尋寶。
個人預計,一些能把握這機會的廠家,可順勢佔據歐洲同業的市場份額,即使數年後歐洲能源危機解除,這些廠家已能透過大規模產量壓低成本,造成既定事實,歐洲廠商想重新奪回市場份額,應不太可能了。有危便有機,富貴此中尋,對散戶而言都是一樣。現在市場上百分百的人極度悲觀,兩年前出現的股神銷聲匿跡,此時不積極選股應對,更待何時。
內地電力股肯定係未來2年的明星,無論是傳統火電或是新能源發電,都在馬不停蹄興建中,中央政府不斷出招扶持,連一向發一度電就蝕幾分的火電都能賺錢,大唐,華能,華電豈能不大升?連火電綠電混合的華潤電力都在發力追上,每日成交都數以億計,北水靜悄悄不停買入,由低位13元升到而家17元樓上只不過是個幾月的事,但升得更勵害前景更好的是電力設備股如1072,未來3,4年生意做都做唔切,重未計技術的突破同出口。股價在三個星期內由比較高的價位9元升到而家13個幾,冇貨在手但想買者我唔敢叫人追入,但我就會當佢係另一隻倍升股,貪到盡冇20元樓上都唔走,因我平均買入價8個幾,可不斷推高止賺位。重有好多隻細的電力股都被人發現左盈利能力被被人早一步炒高左,例如上海電力,在土耳其起左2座火力發電廠,其中一組己運行緊,每度電成本一元,土可其電價算升得少,每度電2元,一一度賺一元,甘就年賺60億人仔,佢係日本重有2座光伏發電,低位時冇人買,一被發現就被人炒高,我想講的係電力股盈利可以好可觀,但唔包括中電和港燈,大型電企華潤電力去年因煤炭價高導致全年只賺20億,股價大跌市值只有7百幾億,但若今年盈利能過百億以上,明年大後年盈利去到2,3佰億,估值就要重估,股價20幾30元都唔過份。
ReplyDelete1072 勢頭很強了。我自己沒買。 這板塊我看好,順應國策,儲能設施必須大做。這類工業毛利比較低,辛苦錢,但整體而言還是看好。 上海電氣我沒留意,多謝兄台的資料。
Delete電力股基本因素比儲能板塊更好一點,在這板塊我跟兄看法一樣。現在次一等的電力股也發力,如大唐發電。 但我自己持有836便足夠了。 836火電不蝕的話,一年穩賺錢150億不是問題。
我自己的話,不預測大市,一直都是滿倉操作,不持現金。 選股上,
Delete一:國企類收息股:能源,電力。
反脆弱:能源船運,受惠歐洲工業停產的工業出口企業,儲能。
民生必須:物管,醫藥,代建。
只針對造船,補充一些我了解到的信息:
ReplyDelete新船價格上漲,但材料、人工也漲了很多,韓國造船業虧本就是因為鋼鐵廠大幅提價。韓國三大船廠鋼板價格一直以來是與韓國鋼廠鎖定的,一般一年或更長時間根據市場變化調整一次,中國很多船廠號稱與鋼廠有長協價,其實是走市場價。
所以要等待真正按需求定價,而不是成本。
訂單最後賺蝕還要考慮匯率問題。另外,船公司如果不賺錢,也可以毀約。
上一次景氣是2007年,造船周期大概15年,正好是2022年。上年的訂單已經多了,因為造船看波羅的海指數,集運是寡頭化,不會亂造船,但是幹散貨是自由競爭,所以如果行業好的話,大家都會下很多訂單。碳中和,對船的排放有一些也很高的要求,舊船要加速淘汰。
只有少數年份是有暴利。行業熊了十多年,與航運業周期並不是同一回事。師兄提及的中國船舶一度ST,但2007年造船高峰炒到300多元,訂單毛利可以達到50%。
造船的股票還有一隻中國重工。
競爭格局是韓國專注高端LNG,中國中低端,日本集中度很高。中國以價格優勢拿下了需求量較高的散貨船訂單,但是高附加值的大型LNG船、超大型油輪(VLCC)和超大型集裝箱船等船型,市場上基本被韓國的造船業所壟斷。現代重工、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為首的韓國船企拿下了全球大部分的LNG船訂單。產能出清了不少,受限環保等因素,不會輕易擴充產能。
多謝兄的詳細資料!! 是我沒做好詳細資料搜查。
Delete我已聽過環保相關的消息,令集運船不會大幅增產。 現在如果能源類LNG/VLCC船由少數龍頭壟斷的話,大幅增產是不可能的。 這樣一來,做營運或租賃真的很不錯。還可以再做幾年。
我只留意能源類如油船與LNG天然氣船,集運等興趣不大。
Thanks Joseph 又學到嘢了。開始尋寶XD
ReplyDeletethanks :)
Delete期待Joseph兄在工業板塊既進一步分享☺️
ReplyDeletethanks, 這需要一點時間。
DeleteThanks Joseph兄
ReplyDelete師兄提到俄羅斯的能源收入會下降, 我睇未必
歐洲國家買氣要靠LNG氣船, 又要起/維護LNG港口, 運費硬性要支出, 雖然對手係伊朗們, 歐洲佬對氣價會壓得就壓, 但係LNG氣船同港口工人係自己友, 成本無得慳, 個價一定會好"朗"。 俄氣聽聞中國會接起碼一半既貨, 氣價KEEP 住原來一倍俄羅斯就可以打和, 審慎樂觀既
歐洲既工業大幅搬走係必然既趨勢, 睇下中美邊邊納得多....歐洲既工業搬走晒, 蟻民捱下凍, 歐洲既能源需求可能都唔會高喎
我睇歐洲蟻民無得沖涼, 粗用既香水古龍水會大賣, 都可以留意XD
--Dogdogchi
歐洲影響最大的應是能源密集型工業,美國人對這類東西最不感興趣。所以應是亞洲區受惠,即使不去中國,也會去東南亞或南亞。 俄羅斯除了能源,還有很多金屬與糧食相關,有待開發,理應不太悲觀。
Delete的確,如果人民習慣捱凍,能源電力需求的確會大跌,市場也將會自動調節。
哈,香水古龍水呢類東西可能成了搶手貨,但呢個板塊我唔識玩。
上星期全球最大化工企業之一德國巴夫斯獨資100億歐元投資於廣東湛江的一體化生產基地開始建造,在南京與中石化各佔50%股權的另一生產基基地也開始第二期的擴建工程,湛江項目是歷來在海外最大的投資項目,德國極度缺電,工業不得不外移,而且陸續有來,就算德國痛定思痛下決心要在五年內以新能源取代天然氣發電,決心是一件事,能否成功是另一回事,之前夠話某年某月要碳中和,但事實是不斷延後年期甚至取消。未來幾年點捱過去先至係頭等大事。湛江項目也帶動了新能源發電的契機,大型生產基地運作一定要有強大的發電網作後盾,在內地發電業是一門不能倒的行業,中央一定會千方百計讓它生存下去,長期虧損更是不可能的事,除了補貼火電廠儘快轉作新能源發電外,在這段不短的期間也不能放棄火電,於是限制煤價並以長約形式向電廠供煤,現在更有新構思,就是大型國有煤企與國有電企合併,強強合作,製造更大盈利並能使供電得到保障。
ReplyDelete多謝兄台的資料。歐洲工業轉移外地是必然的事,現在這個能源價格,很多工廠根本不能正常運作。在工業的話,與內地合作也是必須的。 變相內地對電力需求也會提高。 經歷了去年的限電,我相信當局會嘗試在新能源與火電間做個平衡。 放棄火電是沒可能的,同時間新能源比例也會慢慢提高,有關的儲能設備也會很有增長前景。 電力是公用事業,想大賺不可能,但一直蝕本也是不可能的。這個價位其實電力股還算不錯。
Delete所以投資上,可能是電力股,煤,油,儲能相關,與新能源出口,全部一起買。
我與世無爭, 所有事不關事, 請不打擾, 小松鼠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