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數年國際新聞談到印度的議題明顯增加。總理莫迪十年前上任後,已連任一次。今年四月會有大選,坊間預料他再連任的機會不低。
印度是人口最大國。GDP總量已是全球第五。十年內進一步晉身GDP全球第三是大概率事件。學者預計印度高速成長期會持續數十年,到了本世紀中葉,GDP總量超過德國,法國與意大利總和。
即是說,看整塊相連的歐亞大陸,到了本世紀中葉,單是中國與印度的經濟總量,已是歐盟的兩倍或更多,還未計算東南亞的經濟增長潛力,當中印尼人口全球第四大,人口結構比印度更年輕,跟印度比較,最大的優勢是印尼是資源大國。它不單擁有傳統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與天然氣,開發新能源行業所需的金屬礦產,印尼都一一俱備。現在印尼身在政局與制度穩定的同時,展現經濟發展的潛力。
若比較亞洲與歐洲區的話,幾可肯定單是中國,印度與東南亞的GDP總量,已是歐盟GDP的三倍,在本世紀中葉便會出現。
疫情的發生不會改變亞洲經濟動能更強的軌跡,相反,疫情過後歐洲飽受滯漲與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問題,而亞洲各國的經貿連繫更強。
中亞與中東的經貿會議,中東與東盟的經貿會議,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經貿會議等,在疫情後愈來愈多。媒體不會報導這些事情,但活在杜拜的話,朝向亞洲的經貿機會明顯更多,這裡所有人都感到這個趨勢的成形。事實上,不只是阿聯酋的杜拜,在任何一個中亞或中東國家如沙特,土耳其,烏茲別克等人民應有相同的感受:經濟力量向東移的趨勢沒改變。這是天天看newsfeed的人不會知道的事實。
一切都會慢慢演變,慢慢形成一個質變,到了2050年,這將會是一個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
回說印度,現在人均GDP不夠3000美元,城鎮化率不夠30%。單是這兩點已有足夠想像空間。單是城市家庭對日用品,電子產品,家電,還有數字科技相關的消費類需求,潛力很大。
過去數十年,一直出現不少對印度前景表示樂觀的宏觀經濟專家,而外資如來自日本或歐美的資金都一直投資印度的項目。
但事情是資金如投進水井一樣,蝕本的外資不少。印度中央政府已主張引進外資與發展經濟數十年,進展未如外界如預言般理想。現在國際間看好印度的聲音重新成為焦點,但一切還得看政府能否推行更多的改革。
印度是奉行民主制度的全球最大國家(按人口而言),回看整個國家的歷史,大多數年份都沒有統一,這跟中國與波斯歷史完全不一樣。
印度國內有數十個邦,各邦有各自的語言。印度國內的主語是Hindu,但懂得Hindu這語言的印度人只有一半左右。南印度人中,不少都完全不懂Hindu。印度人交流間,不同邦的人聚集在一起時,會用英語交流。
南印與北印差距巨大:北印度歷史上跟中亞與西亞民族交流頻繁,有一些王朝更是由西亞或中亞的王國直接管治,長期交集下,不少北印人民生理與外表更接近西亞人種,身材高大,濃眉大鼻大眼,膚色淺,更接近歐洲白人。印度流行的Bollywood中,明星演員長得高大俊俏,全都源自北印。
即使到了現在,最富有的印度家族中,不少家族來自北印,血緣上源自波斯人,當中,最大集團Tata Group就是波斯人移民印度的後代。長住美國的著名價值投資者Mohish Pabrai,也是波斯人移民北印的後代。
南印度的發展即完全不一樣。即使在中亞一些王朝管治北印度時,南印數個小王國依然保持獨立,同時間保存自身別樹一格的文化,語言沒有受外族影響下,數個邦的語言歷史更悠久。南印數個邦面向印度洋,向東直達東南亞如泰國與印尼等地,向西即進入阿拉伯半島,或東非的海岸線。數千年來,南印度民族跟這些地方的民族交流更頻繁。
到了現代,不少印度裔人長住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數百年,他們大多是南部Tamil邦人,即使長住東南亞,或出生後根本從未踏足印度,依然可說當地的語言Tamil。
至於阿拉伯半島的產油國中,不論是低層,中產或富有企業家,都充滿印度人的身影,以阿聯酋為例,在這裡長期工作印度人源自各邦,但源自西南部Kerala邦的印度人佔據大多數。
由於長期沒有統一國家概念,再加上現代印度奉行西方民主制,除了代表國家的中央政府由人民選出外,還有各邦,或各邦內的市鎮等代表都由人民選出。整個制度與歷史背景下,各邦人民有各自訴求,中央政府權力不夠大,數十年來都是弱勢政府,各邦政府在法律或政策上各施各法。最簡單的例子,近年中央政府決心推行在各邦的小學用Hindu教學,在南印各邦人民與政黨強烈反對下,到現在還是未能在語言上做到全國統一。
政府效率低,官僚主義,貪污等問題依然普遍。一些中產父母如想子女晉身公共部門的高薪鐵飯碗,首先得花大量開支,給予各中層與高層官員利益,子女們才有機會晉身他們的圈子。
時至今日,現代印度從未成功建成連接全國的高鐵等運輸網絡。除了政府低效貪污等因素外,還有各邦人民各有自己的利益團體,中央需要徵收人民或富商土地,或與各邦政黨達成一致共識,整個過程無限長,沒完沒了,外資的錢投進去,變相有進沒出。沒有現代化物流體系,製造業難以快速發展。
在消費市場,南印與北印在文化,歷史,語言上的分離,形成整個消費市場難以統一。例如一個南印產品在文化語言比較接近的南印各邦推廣,難度比較低。但向北印推廣便會觸犯當地的地頭蟲或大企業的利益,或因文化差異,產品在北印顯得水土不服,競爭力比不上北印同類產品。整個消費市場未能整合。
在印度經營項目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不論是對接政府與公營部門,抑或是設廠做製造業,或把產品在當地銷售。
在杜拜跟印度人交流,會發現一個現象:南印度人對中央政府評價較低,伊斯蘭教徒(在印度,約兩成人,即超過兩億人信奉伊斯蘭教)對中央政府評價很低,但其餘印度人對政府管治尚算正面。
上述不少原因致使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緩慢,當中有制度因素,也有歷史因素,即使如此,莫迪政府已執政十年,外界認為是中央集權能力最好的一屆政府,陸續推行一些改革,外界對它的前途寄予厚望尚算合理。政府需要做的事情依然很多,姑且看看將來如何發展下去。
---------------------------------------------------------------
以上都是個人經驗之談,如跟印度友人交流,或看書與看電影看到的東西。若談文藝如電影,文學,音樂,宗教等,這國家可談的東西實在太多,在文藝上印度是全球最多元化的國家。談投資的話,近一年看了三本印度基金經理的著作,都是談有關印度股市的大小事。將來有空再談。
多謝師兄分享!
ReplyDeletethanks 師姐!
Delete好多外資在印度一成功便會被印度政府強行支解取締,或者重罰至破產,中資如是,歐美如是。
ReplyDelete大陸網民日常嘲諷:
Delete印度賺錢印度花, 一分別想帶回家
有美帝照, 有恃無恐囉,
換過第二個國家敢咁玩, 美帝出手制佐佢啦
感覺係同以色列係異曲同工既故事
過去幾十年,很多外資投資在印度的,基本上蝕到pk。
Delete雖然印度在各方面有很多問題,但我傾向相信歷史規律,未來數十年這國家會一直發展成長。
發展得多快,還得慢慢觀察。
也談印度觀感,印度人好鬼麻煩,曾有段時期,商務接觸印度人傾生意,問東問西,殺價兼取貨板無回頭,兼扮懵唔俾錢,交鋒半年時間,都係齋講得個桔,所以印象超麻麻,英國也是佔據不少印度人居住國家,現今守相都有印度人血統,朋友居住英國,閒談中佢住公屋,有印度人家庭四個小朋友,政府有學校,往屋補貼福利,祗要多生小朋友,保証英國是第二個桃花島最宜印度人安樂窩,忽然想起香港藥房,有隻叫印度神油,不知源產地是否來自印度。~草上飛
ReplyDelete係,印度人有很多外人難以適應的習性,跟他們談生意,或為印度老闆工作,難度極高。表情豐富,口水多過茶,跟華人的民族性完全不同。
Delete另外,印度神油真的是源自印度。
按目前中國 東南亞的約5%經濟增速 要追上美歐澳加等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或人均GDP要上百年時間 國家總體GDP對個人而言意義不太大
ReplyDelete一個國家GDP總量決定了它在全球的重要性與影響力。紐西蘭人均GDP是印度是十倍以上,印尼的五倍以上,但在未來數十年,應沒有人會覺得紐西蘭在全球的重要性比印尼與印度高。
Delete個人而言,若是科技企業或消費品牌公司的高管,找尋增長空間便要在年輕中產人口愈來愈多的地區去深入經營,而不是已成熟但毫無增長力的地方如歐洲。對投資者也是如此,增長潛力更為重要。
對於中產父母而言,有部分人想子女們在一個有機會向上流,有生機活力的社會發展事業,而不是沒上流空間的社會工作一輩子。
當然,若是已退休的個人,只想過休閒日子安享晚年,去發達國度生活十分合理。
論潛能,印尼越南尼日利亞等國更高,人口更年輕,天然資源更多。
ReplyDelete非洲我不懂,感覺上距離真正發展還有很大距離。
Delete印尼最近數年的確發展不錯,政府的管治改善不少。在印尼的親戚告訴我這一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