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9, 2022

近期港股市場

近數季港股市場踏入一段異常艱難的日子。宏觀上,有三大負面因素影響市場:

第一:內地推行嚴格動態清零政策;

第二:內地房地產硬著陸,與其對整個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

第三:去年起一系列監管政策。

除了這一些跟經濟有關的因素,還有外圍因素如:

一:俄烏戰爭;

二:美國急速加息抽走大量游資;

三:中美關係惡化引發的負面情緒。

這麼多因素同時間發生,十分罕見,起碼以我在股市的經驗中,從未見過這個情況。

先說近期經常看到有關內房的新聞。真正有層次的討論其實不多。中國崩塌論不是今年才出現,這個論調已說了三十年,還可以再重覆數十年,有需求便有供應,有捧場客愛聽的東西,總會有人提供有關故事,大家一起圍爐開心打飛機一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感覺應很爽。

回到正題,樓市向下加上不少人身負不少房貸,對消費市場的影響可想而知,還有一切直接間接由地產帶動的行業如水泥,家電,建材等等,負面影響極大。現在中央慢慢推出政策救市,但救的主要對象不會是開發商。估計大量中小民企會消失,少量民企會存活,無效的資本運用大量出清,整個過程極痛苦。把中國說成90年代的日本,會迷失三十年,卻言過其實。中日兩國情況完全不同,根本不能比較。

至於疫情相關的嚴格清零政策,樂觀點看,總有開放的一天,即使不會馬上完全開放,但也會慢慢分階段開放。起碼下年起,情況應比現在好。香港某程度上有示範作用,先由香港渡過慢慢開放至完全開放的過程,會從中提供一個範例給政策制定者參考。

對各行業的監管政策,應已到達尾聲。這點沒什麼好說,補習,科技兩個板塊是重災區,各大上市公司中,合共數萬億市值完全消失。據聞當局已慢慢默認一些中小型補習社重新營業。表面上寫得好看,聲稱舉行一些課外活動或興趣班等等,還是可以營業的。 科技板塊上,即使監管政策到尾聲,一堆大型科企很難重拾過往的高速增長動力。若把它們看成低估的價值股,而不是高PE增長股,這是另一玩法,未必不可行,但對於真正專注科技股的人而言,應算是已變質的板塊。

至於外圍方面,純粹情緒面的東西不好說。

若看俄烏戰爭,也曾看過Nassim Nicholas Taleb的著作Antifragile (中譯:反脆弱),便會發現兩個擁有反脆弱性的行業:油運,與液化天然氣LNG船運。長話短說,船運是長周期行業,造船時間長,造船速度經常趕不上行情變化,中間有一至兩年的時間差。現在俄烏戰爭引發的歐洲對俄制裁,搞亂了原有的能源運輸,效率變低,價格高企,所以油運與LNG船運的超高景氣度,與干散貨/集裝箱船運比較,出現完全不同的行情。

說實話,除了上述這個認知,本年度對選股我沒有其他好的看法。在這個市況,沒有太多想法反而是好事。看看今年的港股市況,資金在板塊間輪動的速度極快,不少板塊出現一輪小升幅便無疾而終,追漲的人在今年應已慘輸。對於我這類長時間滿倉的人而言,這類市況真的很難應付。

內地經濟中,中央不大力放水,內房硬著陸,內需疲軟,只有出口依然堅韌。出口類企業與股票不少,不少出口類企業都沒有固定護城河,產品毛利不高,不過,專心從下而上找尋,還是可找到一些好目標。若放眼中長線,還是要看新能源,與自主化/國產化兩大主題。有一些大趨勢很清楚,如:

第一:中國基本上已控制整個太陽能相關製造的供應鏈,風力發電設備也大致上完備。經過俄烏戰爭,歐洲政府會推出政策,加快增加新能源供應的比例。這類政策多是中長線,帶動中國有關產業出口增長動力。

第二:因為規模效應與政策推動,新能源發電成本會慢慢下降,長遠對新能源電力營運公司是一大利好 (前期設備建造投資大,但設備完成後的十數年間,基本上踏入無本生利的階段)。

第三:新能源發電多受到環境或天氣等限制。一些儲電設備商,與智能電網配電供應商等,可以在這個順風大環境中慢慢造大。

至於自主化/國產化,宏觀上我沒什麼看法。這類行業應比較合適從下而上選股。

現在市況到達這個階段,負面因素不少都在股價上反映,過於悲觀或樂觀,或任何精準預測,都意義不大。由2021年一月一日計,恆指已下跌接近三成,港股倉在這段時間基本上原地踏步,沒有賺沒有輸,表現比大市好。個人的操作方法還算是可以在這市況熬下去,姑且看看市況未來如何發展。

24 comments:

  1. 死守港股好傷心 多謝Joseph 呢碗雞湯

    ReplyDelete
    Replies
    1. 股市有周期,有高有低,正常不過。 只是近一年的狀況的確罕見。

      Delete
    2. 我成日叫個FD, 想炒炒美股。
      炒港股, 仲要望實中概股? 唔好預有得大升
      阿爺日日講"共同富裕", 就會控住資產增值唔可以遠超生產/消費增值, 要將D資金留系實業上面, 佢唔會俾股票升到幾十幾百倍PE, 起碼係向呢個方向努力

      --Dogdogchi

      Delete
    3. 炒夢想股,當然是美股市場啦,各市場有各特色,以為同一策略可放在不同市場,便太天真了。

      Delete
  2. 面對防疫這個要錢還是要命的問題, 答案其實可以好簡單: 我要的只有自己條命, 其他人的關我叉事. 如是者, 正常個個人都會被迫揀錢, 而少數揀命的只能睇住人發達, 或者被發現原來無著褲, 忍痛離場.

    能守到最後的都是實力份子, 應該為自己守得住而自豪. 留得青山在, 哪怕沒柴燒. 有命, 哪怕搵唔番啲錢?

    ReplyDelete
    Replies
    1. 當然是命重要呢。在命有保証的情況下,搵錢也重要。

      現在這大環境,最重要是保持健康,跟著是保住投資不要大蝕。

      防疫政策,人人有不同意見和看法,正常。

      Delete
  3. 外圍因素方面,台海局勢似乎都係一個計時炸彈🤔。

    ReplyDelete
  4.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5. 去年買入煤炭股,電力股,石油股,電訊股均獲利甚豐,其中1171,836盈利以倍計,今年煤炭股強勢繼續,不斷創新高,1171至誇張,派完每股2元人仔息後,個價重要高過除淨前幾元,電力股就峰回路轉,年頭創完新高就大幅下跌,腰斬近一半後,給予投資者極佳的買入機會,最近一周,所有電力股大幅反彈,從低位都有3至4成升幅,而且升勢未完,基本因素有重大轉變,下半年會成為資金追逐的版塊。中移動更是最穩陣的股份,去年長期在40幾元任你買,揸左唔夠一年,連埋9月派的中期息,每股收左成6元息,除埋淨股價重係50元樓上,絕對係財息兼收,883都係相類似,去年6個幾7元任你買,又係揸唔夠1年,收息都收左1.48元,來緊25號又公佈中期,又有高息派,無論國際油價升跌,個價都好硬淨,9個幾到10元遊走,港股都係被權重的新經濟股拖累,炒股唔炒市,重係有很多寶藏等待發掘,另一要留意的版塊是新能源設備股,例如1072,1133等,其中東方電氣最睇好,8月31日出完中期業績就可知他的威力。

    ReplyDelete
    Replies
    1. 港股近一年,對只玩科技股的人是惡夢,但對傳統行情中的穩健派息龍頭,利潤很不錯。恭喜金兄收穫什豐。

      我自己看對煤炭業,但下注錯了,致使在這板塊不能穫利。石油股我是重倉。 電信股不是我杯茶,但正如金兄所說,煤炭/石油/電信這三大板塊表現很好,電力股就要看買賣時間,近一年波動很大。 836我也有。

      新能源,上中下游整個產業鏈都值得留意。儲能方面,我有民企819。

      Delete
    2. 港股過去十年是炒股不炒市,相信未來幾年都是一樣,不同板塊出現嚴重分化

      Delete
  6. >> 現在中央慢慢推出政策救市,但救的主要對象不會是開發商。估計大量中小民企會消失,少量民企會存活,無效的資本運用大量出清,整個過程極痛苦。把中國說成90年代的日本,會迷失三十年,卻言過其實。中日兩國情況完全不同,根本不能比較。

    呢個位好似跳左, 可以詳細講下點同日本不能比較?

    另外, 點睇中國人口放緩同中國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增長前景? 主要係譚新強近期一D影片講述, 同國勢發展息息相關

    ReplyDelete
  7. 中國整體人口增長放緩,人口快速老化,都是事實。總體上當然不可能再出現十數年前的超高增長率。

    日本是工業起家,本地市場不夠大,人口老化下本地市場沒有增長空間 ,工業製造給鄰國如韓國,中國等搶去市場,也不夠競爭力。

    中國地大脈博,單是國內市場,可開發的空間依然大, 如:
    (1) 鄉鎮/五六線城市依然十分落後,搞城市化+做好基建+數碼化,服務類行業便可造大; 還有農產品已走上品牌化,地道特色旅遊等等,都是高價值的服務類行業;

    (2) 還有中高端製造業中,其實需要人手的地方愈來愈少,這一些新型製造業出口都是價值比較高的產業。數字不會說謊,外媒引用的數據, FDI在中國高端製造一直很穩定。外資不是傻的,當然是可以持續發展才會一直投資。

    重點是市場很大,比不上已發展國家的地方依然很多,可發掘的增長空間多. 譚新強的影片我沒有看

    ReplyDelete
    Replies
    1. 我既理解日本迷失的30年原因還是在於脫實轉虛, 把太多的資金從工業轉移到炒資產增值, 工業則外移到中國/東南亞國家。錢一轉虛就是美國的主場, 被狠狠割了羊毛。

      而新科技的研發想走自己的路, 結果全部走錯路致投資既時間同金錢全部化為烏有。 有人笑日本的完美咁避過正確科技樹既發展, 我睇係美帝可以用市場決定正確發展路向, 當然係向自己有優勢既方向發展, 而避開日本的優勢方向。

      比如新能源汽車, 日本走氫能源車。 如果發展以氫能源車為主流, 日系汽車就依然能和美國爭一日之長短, 甚至美帝車廠要向日本交專利費。美帝就以市場將答案定為電能車, TESLA 就彈起, 日系汽車團滅。

      中國同日本最大既唔同係阿爺對工業發展既重視, 亦有14億內需市場, 美帝的答案不會是唯一的答案, 一路一帶關注第三世界發展亦提供了更擴濶的戰場轉移空間, 華為被歐美封得咁慘依然鮮蹦活跳, 就係系非洲"包晒泥做"

      --Dogdogchi

      Delete
    2. 講到尾,不少工業或科技的基層技術,都是由美歐日掌握,原因無他,他們工業發展起步早數十年,專利與版權等成了保護罩,在同一條路走,是很難趕上或超越他們。

      但科技發展永遠提供前人不能想像的可能性,科技發展會突然出現一些新道路,令原有的技術壟斷出現破口,給新玩家一個從後反超前的機會。數十年前有人認為Intel的壟斷是永遠,好像現在有人認為台積電的壟斷是永遠一樣,歷史總是有其規律。

      科技與工業的發展是要服務市場,現在最大的市場不在歐美,事實如此。而最有增長潛力的市場也明顯不在歐美。

      Delete
    3. 歐美日並列就再想吐槽兩句
      我感覺系"美帝制定的國際秩序中"
      美歐係王室貴族, 日本則係技術官員
      日本開發技術係為佐供歐美享樂
      而非可以讓日本"造反"既憑借,
      歐美會係日本系科技樹快要爬到接近自己時就會狠心砍斷
      他們有這個權力
      就是日本消失三十年的核心

      --Dogdogchi

      Delete
    4. 我覺得日本低歐洲一格,歐洲低加澳英這類英語系國家一格,跟著便是,加澳英等英語系國家低美國一格。

      表面上是盟友,其實很有階級觀念

      Delete
    5. //很有階級觀念//

      拆細泥講,
      美帝係唯一的王, 臣下係澳加, 再下日韓, 再下台。呢堆係美帝直系美帝一手一腳捧起, 可以完全控制既

      英歐係前朝遺族, 仲有少少憑藉維持到相對獨立, 美帝要出口術微利拉攏佢地, 呢份憑藉同獨立都俾班二代敗得九九十十, 漸漸被美帝完全收編。
      英帝係前朝遺族中最唔要臉最肯聽美帝話, 但係英帝陰濕底, 把口就"堅定既盟友", 背後就狂放美債, 美帝都唔會信晒佢

      --Dogdogchi

      Delete
    6. 英國人做事係陰好多,但奇在好多香港人見到佢地就跪,跪完就奶腳指。可能是洋奴思維根太深

      Delete
  8. //香港某程度上有示範作用//

    呢點我係唔樂觀。
    大陸最怕既始終係醫鬧
    香港人咁系十度以下乖乖地系寒風中等入院既影片, 嚇到大陸網民傻
    系大陸係唔可能發生
    上海小區封閉租客搬遷都差D要講手, 片段流出又一堆逼害人民既炒作
    醫院門口一兩個人叫囂有行動就隨時引發大規模衝突
    後果唔敢諗

    --Dogdogchi

    ReplyDelete
    Replies
    1. 最終都是會開放的,看他們會如何安排。半年或十二個月後,情況應已很不同。

      Delete
    2. 講到尾COVID-19既危害在於對醫療系統既壓力
      要開放就要劃線將部份病人拒於醫院門外:
      XX歲以上唔收, 美帝無錢無保險唔收

      要中共劃呢條線唔容易
      仲要佢係變緊種, 印度又出佐隻新毒王BA2.76, 有說係前所未有傳染力咁高, 唉...

      --Dogdogchi

      Delete
    3. 的確係一個好難處理既問題,要應付人民既期望,同時間要做好現實層面的經濟。是很難,我身為旁觀者,可能算是看得比較樂觀吧。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