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港股倉回報: +6.8%
寫Blog九年,港股倉回報如下:
2015: +11.0%
2016: +22.9%
2017: +16.0%
2018: -1.9%
2019: +66.3%
2020: +38.0%
2021: -6.4%
2022: +2.9%
2023: +6.8%
--------------------------------------------------------------------
恆指連續四年下跌,史上首次出現這狀況,同時間連續三年出現雙位數跌幅。指數上的跌幅與2022年相約,但細看個股回報分佈的話,便會發現2023年出現可觀升幅的個股不少,情況比2022年好得多。選股不易,但客觀事實是很多細節可做得更好,不能得到更佳的回報皆因自身認知的局限,但今年私人時間真的不多,沒法子了。身為平民散戶,沒有信息優勢,沒有資源優勢,不能奢求太多,唯一慶幸是近三年的長期熊市中,總算力保不失。
熊市需要收縮戰線,集中持股,堅守幾個重要據點,放棄無謂的想法與念頭。過去一段不短時間上總算是切實執行這個大方針,大體上沒偏離這個操作,選股運作上出現小錯誤但不足以嚴重影響大局,總體上整個倉總算守住底線。
有關恆指成份內的細節,如恆指成份股的成員與成員數,個股比重,入選或踢出時機等等,由一班天才管理把持大局。近數年多次擴容,把一些時興但沒有實質利潤的企業放進恆指,周期股周期高點時放進指數,周期低部踢出指數等等。不能不讚嘆相關天才的管理手法。
恆指出現大熊市的成因很多,在此不用詳述一切,上段談到的是坊間較少論及的其中一個原因。在這大環境下,聚焦港股市場的話,唯一可做的就是在選股與整個投資操作上做得更好,即使在大熊市中依然不乏得到正回報的機會。
本年最差的判斷是年中買進小盤股宇華教育,在熊市中,買進這類流動性缺乏的小盤股是高危動作。事實上,熊市中可選股票什多,真的沒必要在這類股票中博反彈。
若論過去三年,最差勁的操作源自煤炭,選股與交易時機完全錯誤,其實簡單持有神華三年,回報已十分出色。重倉持有中海油三年多,但在神華上卻沒有相同的耐性。其次失敗便是源自975這小盤股的操作上。看中板塊與個股卻在持有的判斷上出錯,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失誤。希望未來減少這類事情的發生。
選股上,宏觀由上至下,微觀由下至上,兩者同樣重要。近數年世界大局變化多而廣,宏觀政經對大市與個股的影響重要性明顯增大。就個人經驗而言,大部分的利潤卻是源自下至上的個股選擇 : 人多的地方絕對不去,尋找市場錯價的機會;現在熊市中,我依然偏向樂觀,下注在錯殺的優質企業便可;同時間不忘初心,所有人都看淡的疑似垃圾股,反而值得仔細觀察一番。接近十年前開始建倉時,都是沿用這選股基本法則。
下注價格合理優質企業,與下注價殘疑似垃圾股,兩者都有其可取的地方。以港股市場而言,按後者法則選股,目標應更多,選股時需觀察數據,需要的時間多但不用講求絕對正確。前者(長持優質股)需要的是深刻的認知,強調正確,表面看似簡單實則對散戶要求極高。偏向後者(價殘疑似垃圾股)的操作,用probabilistic角度思考,其實更符合散戶。
看宏觀,過去兩年利率急速上升但金價沒有下跌,現在市場出現減息預期,即使不快速減息,不會再出現急速加息應已確定,黃金可對沖美元下跌的風險。同時間,國際格局出現分化,由一國獨大走進多極世界,我不相信世界會安穩地繁榮過渡這段全球分化的時間,事實上,近三年宏觀大局已出現分化的狀態。在過去數十年間,黃金價格某程度上與世界經濟繁榮增長呈反比,黃金對沖可能出現的金融危機,有其必要。
新能源的發展離不開銅。在整個電氣化的過程中,對銅的用量大增。同時間銅礦的生產周期超過五年,上一次有關銅的資本開支低點是五六年左右。在未來數年間,銅的供應受限,但卻出現剛性需求大增,最終市場可能會透過銅價大漲去消除整個供需矛盾。在港股市場中,有關銅礦的最佳選擇是紫金,它同時擁有一些金礦。一直觀察紫金數年時間,終在年底建倉。
由於新能源的發展,很多人對傳統能源如石油或煤炭出現悲觀預期,過去數年全球開採石油的總資本開支持續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各國在新能源的發展上出現不同步伐,未來的世界經濟增速由發展中國家引領,它們對油與煤炭的需求依然有增無減。世界市場足夠大,新能源一直發展的同時,傳統能源的總需求依然在增長中。上游石油與煤炭企業現金流充裕,負債低而且可控,派息穩定,有限資源依然有價有市。現在整個股市環境中,手持一些收息資產有其必要性,個人選擇是中海油與兗煤澳大利亞。
國內人口持續老化的情況下,醫藥板塊值得長期關注。我的選擇是同時間注重新藥研發與商業化的 big pharma。行業有大量「業績穩定 + 有一定增長性 + 負債低 + 有一點派息 + 個位數PE」的企業。在一眾企業中,把部份資金持有當中數隻便可,選股核心原則源自管理層的能力。這個行業競爭激烈,入場門檻高,擁有超過十年不俗往績的企業應可信賴。
最近,看過一些行業信息,國產創新藥得到美國當局批准上市後,售價比國內售價高出十倍。坊間媒體較少提到創新藥的發展,事實是國內擁有高技術人力成本與資源整合優勢,這個行業發展空間不單純是國內市場,還有海外收入的潛力,在國內監管藥價的政策風險下,優秀的管理層自然能把握當中機會賺取國際收入。優質藥企現在這個估值完全不合理。
過去三年,科技股因監管等原因市值出現大跌。近年大環境不佳,估值大蒸發,市場對整個板塊極度悲觀,當中機會源自個股特別是市值小的中小企,也可以是市場過於悲觀的巨企,一些中小企近年發展相當不俗,當中理應已出現市場錯價。這是近季把焦點放在科技股的其中一個原因。
選股對象的另一主要來源是一些有強大出海賺錢潛力,或國際收入一直增長的企業。過去數十年,民企賺取的收入源自低價值產品出口。近年情況明顯出現變化,工業產值鏈向上移,傳統油車與電動車大量出口,各類型電子產品與家電等都已在國際上站穩陣腳。除了性價比高的製造業硬件,新經濟中的電商平台企業成功國際化,還有一些社交平台企業,或網上娛樂產業有關的公司已在國際上取得成功,當中還有很多細分行業不能盡錄,如上述提到的創新藥,工業專用的大型機械,網上遊戲,消費類品牌等等。觀察倉中的確有些公司一直開拓國際收入,海外收入持續增長,攻打國際市場。
未來十年或二十年,這一趨勢應會加速發展,原因有:一是國內人口老化,各行業出現飽和與內卷惡性競爭;二是國內對不同行業的監管不確定性;三是發展中國家的高增速持續,它們不少行業的發展路徑都是國內企業家曾走過的道路,西方巨企對開拓這些在陌生國家毛利較低+風險較高的生意不感興趣,國內民營企業在這些國家有一定優勢。如相信企業利潤最終會反映在股價上,熊市絕對是選股的最佳時機。
現在持倉比過往分散,合共持股十六隻,注碼表明立場,收縮戰線堅守陣地的主階段結束,同時間不忘穩建,在現今極高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部份資金放在收息類穩資產是必須的,價殘疑似垃圾股若派息穩建,也算是收息類資產的一員。行業上如科技相關,都是過往什少建倉的板塊。
稍為分散的部署,可看成對個股信心不算十足;也可看成一些板塊如醫藥上,意圖規避選對行業但選錯股的風險;同時間也可看成在多個值博率不俗的點下注,希望得到一個平均正回報的效果。不去細想什麼通漲數據/何時減息/減息幅度等預期,在不設這類預期的情況下,整個倉需要覆蓋所有可能性。
由於操作上出現調整,交易次數在近兩季比較高,以迎接新一年2024的到來。
----------------------------------------------------------------
多謝追夢的分享
ReplyDeletethanks, Duncan
Delete感謝你的分享。我注意到中國電信似乎已經消失,是否有特定的原因導致你對其不再抱有期待?
ReplyDeleteGC
對,年底調動時賣出中國電信。若論穩收息的話,這股不用懷疑,收息很穩健,防守力不俗。只是個人更看好傳統能源類,若論收息的話,石油與煤炭可能更理想,而估值上似更低。
Delete另外,想把部份資金分散到其他類型股票如科技或醫藥,所以便放棄中國電信了。
不是不看好中國電信,而是個人配置上有更好(更高值專率)的選擇。
咁多年大部份都係正回報,已經唔簡單
ReplyDelete可能只是運氣成份大。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