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9, 2024

生活見聞:從齋戒月看社會變化

本年由三月十一日起,是伊斯蘭教神聖的齋戒月,為期28日或29日左右。齋戒月開始第一天或結束最後一天,是根據月球的位置決定。

這個月份需要靜心寡慾,靜養心神,少一分焦慮,多一分祥和與仁愛,鼓勵行善。在阿聯酋,政府在這月鼓勵捐助予慈善組織,在這裡大多數外籍人口不信奉伊斯蘭教,但不少人都會做點善事。

齋戒月最大特色: 白天期間信徒們需要守齋,即白天時信徒們不會飲食。所以,他們的生活習慣在齋月出現明顯變化:會提前四點至五點起床,祈禱,跟著便是一個豐富的早餐,最重要的還是必須飲用足夠的水份。

不論是否信徒,齋戒月的來臨讓所有人歡喜:公職機構與員工上班時間明顯縮短,下午兩點定會下班,一個星期有三天假期(五,六,日)。

社會上的經濟活動減慢,對商業活動當然帶來負面影響。特別是飲食業,白天齋戒影響生意。一些餐館老闆若是伊斯蘭信徒,可能白天完全不營業。晚上開業時間延長。

在這個月份,白天活動減少,晚上變得更活躍,是不少人的生活寫照,不少店舖迎合這個生活變化,可能會選擇下午小休,晚上延長工作至凌晨。

這月份強調紀律與修心養性,不少信徒平時完全不看可蘭經,到了齋月會在閒時安靜閱讀一番,平時沒祈禱習慣的人也在這月份定時祈禱。煙民會選擇在白天戒煙,另外,不少人在這月份會減少多餘的購物。

晚上的開齋飯時間,是大家一天中最開心的時段。在各大小餐館,開齋飯時段都有特別安排。由於十數個小時沒有進食,開齋飯前信徒們會先嘗中東地區盛產的紅棗,紅棗含有豐富的自然糖與礦物質,可馬上為身體帶來能量。

在社會中各大小的清真寺,在開齋飯時間對公眾開放,安排免費的開齋飯全餐飯盒,供信徒們即席坐在地上食用。飯盒提供的食物很簡單,都是飲用水,紅棗,烤雞飯,菜湯與一些沙律。當然,寺內的人不會問明拿飯的人是否信徒或有否守齋,信徒們也很樂意看到外人進入一起用膳。對於工資不高的基層信徒,這個月份清真寺免費提供的飯盒自然是喜訊。

本年度其中一個意外驚喜,是阿聯酋總統,即第三代領導人,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在其中一座清真寺,在開齋飯時間跟平民們一起席地而坐,一起享用寺內提供的飯盒。

網上社交媒體看到的視頻顯示,看到總統出現在清真寺,寺內本已坐好的人們突然覺得很意外,大家馬上站起表示尊重,但總統隨手揮手表示,大家不用故意站起,我不想打擾大家的開齋飯。

第三代領導人上場後,作風跟前任總統不用。他很少大駕光臨,即使在社會上不同地方出現,什少看到身邊有什麼保安人員,隨意出現的地點經常出人意料,大多是跟他的孫子一起。

比起十年前,現在齋月中的宗教色彩明顯減少。可能外籍人口愈來愈多的原因,在杜拜的話,很多餐館營業如常,白天時間公開場合飲食不是一個禁忌。

十多年前,在這月份的白天時間,即使在外籍人流極多的地方如機場,公開場方飲食是一個大忌,會馬上給保安或其他員工禁止。專門做遊客生意的餐館即使在白天營業,也會用布封住窗戶,外人不會看到顧客在館內進食的情況。

從前的話,齋月期間所有賣酒的地方都不會營業,但現在它們在晚間營業如常。

社會的變化很明顯,國家向減少傳統宗教色彩與規條的方向走,從功利的方向看,這是迎合外籍人口的做法之一。

容許更多賣酒的地區在社區經營,容許未婚男女同居,容許未婚女子生育等等,這些事情在歐美或東亞如中日韓,實在是平常不過,但在這裡,這些法律上的放寬,都是近十數年才推行的事情。

改革會持續,如容許代孕等等,一切朝著世俗化方向發展。鄰國沙特皇儲上任數年,很多社會上的改革都是跟隨阿聯酋的路線。

對本地人而言,明白這國家需要持續發展,便必須保持對外開放,融入各種人與文化。對於年青一代而言,不少都已世俗化與國際化,不少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祈禱,不讀經文。但在這神聖的齋戒月,所有人還是會守齋。信徒們不是鐵板一塊,各有各生活,但還是會尊重社會傳統文化。

Monday, March 18, 2024

談印度

近數年國際新聞談到印度的議題明顯增加。總理莫迪十年前上任後,已連任一次。今年四月會有大選,坊間預料他再連任的機會不低。

印度是人口最大國。GDP總量已是全球第五。十年內進一步晉身GDP全球第三是大概率事件。學者預計印度高速成長期會持續數十年,到了本世紀中葉,GDP總量超過德國,法國與意大利總和。

即是說,看整塊相連的歐亞大陸,到了本世紀中葉,單是中國與印度的經濟總量,已是歐盟的兩倍或更多,還未計算東南亞的經濟增長潛力,當中印尼人口全球第四大,人口結構比印度更年輕,跟印度比較,最大的優勢是印尼是資源大國。它不單擁有傳統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與天然氣,開發新能行業所需的金屬礦產,印尼都一一俱備。現在印尼身在政局與制度穩定的同時,展現經濟發展的潛力。

若比較亞洲與歐洲區的話,幾可肯定單是中國,印度與東南亞的GDP總量,已是歐盟GDP的三倍,在本世紀中葉便會出現。

疫情的發生不會改變亞洲經濟動能更強的軌跡,相反,疫情過後歐洲飽受滯漲與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問題,而亞洲各國的經貿連繫更強。

中亞與中東的經貿會議,中東與東盟的經貿會議,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經貿會議等,在疫情後愈來愈多。媒體不會報導這些事情,但活在杜拜的話,朝向亞洲的經貿機會明顯更多,這裡所有人都感到這個趨勢的成形。事實上,不只是阿聯酋的杜拜,在任何一個中亞或中東國家如沙特,土耳其,烏茲別克等人民應有相同的感受:經濟力量向東移的趨勢沒改變。這是天天看newsfeed的人不會知道的事實。

一切都會慢慢演變,慢慢形成一個質變,到了2050年,這將會是一個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

回說印度,現在人均GDP不夠3000美元,城鎮化率不夠30%。單是這兩點已有足夠想像空間。單是城市家庭對日用品,電子產品,家電,還有數字科技相關的消費類需求,潛力很大。

過去數十年,一直出現不少對印度前景表示樂觀的宏觀經濟專家,而外資如來自日本或歐美的資金都一直投資印度的項目。

但事情是資金如投進水井一樣,蝕本的外資不少。印度中央政府已主張引進外資與發展經濟數十年,進展未如外界如預言般理想。現在國際間看好印度的聲音重新成為焦點,但一切還得看政府能否推行更多的改革。

印度是奉行民主制度的全球最大國家(按人口而言),回看整個國家的歷史,大多數年份都沒有統一,這跟中國與波斯歷史完全不一樣。

印度國內有數十個邦,各邦有各自的語言。印度國內的主語是Hindu,但懂得Hindu這語言的印度人只有一半左右。南印度人中,不少都完全不懂Hindu。印度人交流間,不同邦的人聚集在一起時,會用英語交流。

南印與北印差距巨大:北印度歷史上跟中亞與西亞民族交流頻繁,有一些王朝更是由西亞或中亞的王國直接管治,長期交集下,不少北印人民生理與外表更接近西亞人種,身材高大,濃眉大鼻大眼,膚色淺,更接近歐洲白人。印度流行的Bollywood中,明星演員長得高大俊俏,全都源自北印。

即使到了現在,最富有的印度家族中,不少家族來自北印,血緣上源自波斯人,當中,最大集團Tata Group就是波斯人移民印度的後代。長住美國的著名價值投資者Mohish Pabrai,也是波斯人移民北印的後代。

南印度的發展即完全不一樣。即使在中亞一些王朝管治北印度時,南印數個小王國依然保持獨立,同時間保存自身別樹一格的文化,語言沒有受外族影響下,數個邦的語言歷史更悠久。南印數個邦面向印度洋,向東直達東南亞如泰國與印尼等地,向西即進入阿拉伯半島,或東非的海岸線。數千年來,南印度民族跟這些地方的民族交流更頻繁。

到了現代,不少印度裔人長住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數百年,他們大多是南部Tamil邦人,即使長住東南亞,或出生後根本從未踏足印度,依然可說當地的語言Tamil。

至於阿拉伯半島的產油國中,不論是低層,中產或富有企業家,都充滿印度人的身影,以阿聯酋為例,在這裡長期工作印度人源自各邦,但源自西南部Kerala邦的印度人佔據大多數。

由於長期沒有統一國家概念,再加上現代印度奉行西方民主制,除了代表國家的中央政府由人民選出外,還有各邦,或各邦內的市鎮等代表都由人民選出。整個制度與歷史背景下,各邦人民有各自訴求,中央政府權力不夠大,數十年來都是弱勢政府,各邦政府在法律或政策上各施各法。最簡單的例子,近年中央政府決心推行在各邦的小學用Hindu教學,在南印各邦人民與政黨強烈反對下,到現在還是未能在語言上做到全國統一。

政府效率低,官僚主義,貪污等問題依然普遍。一些中產父母如想子女晉身公共部門的高薪鐵飯碗,首先得花大量開支,給予各中層與高層官員利益,子女們才有機會晉身他們的圈子。

時至今日,現代印度從未成功建成連接全國的高鐵等運輸網絡。除了政府低效貪污等因素外,還有各邦人民各有自己的利益團體,中央需要徵收人民或富商土地,或與各邦政黨達成一致共識,整個過程無限長,沒完沒了,外資的錢投進去,變相有進沒出。沒有現代化物流體系,製造業難以快速發展。

在消費市場,南印與北印在文化,歷史,語言上的分離,形成整個消費市場難以統一。例如一個南印產品在文化語言比較接近的南印各邦推廣,難度比較低。但向北印推廣便會觸犯當地的地頭蟲或大企業的利益,或因文化差異,產品在北印顯得水土不服,競爭力比不上北印同類產品。整個消費市場未能整合。

在印度經營項目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不論是對接政府與公營部門,抑或是設廠做製造業,或把產品在當地銷售。

在杜拜跟印度人交流,會發現一個現象:南印度人對中央政府評價較低,伊斯蘭教徒(在印度,約兩成人,即超過兩億人信奉伊斯蘭教)對中央政府評價很低,但其餘印度人對政府管治尚算正面。

上述不少原因致使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緩慢,當中有制度因素,也有歷史因素,即使如此,莫迪政府已執政十年,外界認為是中央集權能力最好的一屆政府,陸續推行一些改革,外界對它的前途寄予厚望尚算合理。政府需要做的事情依然很多,姑且看看將來如何發展下去。

---------------------------------------------------------------

以上都是個人經驗之談,如跟印度友人交流,或看書與看電影看到的東西。若談文藝如電影,文學,音樂,宗教等,這國家可談的東西實在太多,在文藝上印度是全球最多元化的國家。談投資的話,近一年看了三本印度基金經理的著作,都是談有關印度股市的大小事。將來有空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