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5, 2024

Kick off ! 亞洲杯 + 非洲杯

本年是難得一見的杯賽大年,亞洲杯與非洲杯同時開打,夏天還有美洲杯與歐洲杯。上屆亞洲杯2019在阿聯酋舉辦,數十場比賽中,親身在球場看了不少比賽。現場看比賽,跟不同國家球迷互動是很有趣的經驗。

身為球迷,可大談亞洲杯的低水準,更可說只會看英超,絕不看低水平垃圾比賽,咸魚青菜,各有所愛。我自己喜歡觀賞不同國家的足球比賽,水平高低只算次要。

----------------------------------------------------------------

亞洲四強:日本,南韓,伊朗,沙特。

日本:曾奪四屆亞洲杯冠軍,實力在亞洲超班,日本對陣西亞球隊的戰績一向不俗,能否奪冠需看現場發揮。(上屆:亞軍)

沙特:曾奪三屆亞洲杯冠軍。本人最熟悉的球隊之一,陣中擁有不少年青有潛力的球員。自去年起,有很多歐洲大牌球星到沙特效力,致使本土球員缺乏比賽時間與機會,不少球員狀態成疑。(上屆:十六強出局。踢法上控球在腳,組織悅目,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伊朗:曾奪三屆亞洲杯冠軍。陣容明顯老化,新一代球員似是未能接班,依然是相同的主力球員比賽。我個人認為伊朗實力出現下降。(上屆:四強出局。)

南韓:曾奪一屆亞洲杯冠軍。本屆賽事精悅盡出,在歐洲大球會效力的球星全在陣中,單看牌頭可能比日本更強。南韓的最大問題是:過往在中東比賽中,無論是世界杯外圍賽,抑或是亞洲杯,戰績一向不佳。姑且看看今屆比賽球星壓陣的南韓能否在中東奪得冠軍。(上屆:8強出局。)

澳洲:不願置評。一個不是位於亞洲的國家竟可一直在亞洲區比賽。若在亞洲國家生活的人全民投票的話,我相信大多數意見是它根本不應在亞洲比賽。舉一個例子,若巴西或阿根廷可以踢歐洲杯,成何體統?快點出局回國,Thanks。(上屆:8強出局。)

國足:上屆賽事中,鄭智接近四十歲還需要踢足所有比賽,整個國家隊完全青黃不接。在金牌教練納比帶領下,殺盡8強,實力而言已經完全有所交待。本屆比賽若同樣能殺盡8強,完全是超額完成。(上屆:8強出局。)

阿聯酋:  我最熟悉的球隊之一。十年前的黃金一代中,曾出產亞洲足球先生。但現在新一代球員實力似是不如上一代,本土球會比賽所見,不少球員狀態平平。近年足總批准一些長期在本土球會效力的巴西與阿根廷球員入籍,試圖提高國家隊的實力。姑且看看本屆比賽表現如何,殺盡8強已有所交待。我個人不抱太大期望。(上屆:四強出局。)

卡塔爾:本屆比賽的主辦國。亞洲杯中,主辦國的表現一向不錯。上屆亞洲杯一鳴驚人,接連殺退沙特,南韓與日本,奪得冠軍。但在前年的2022世界杯中,球員似是壓力過大而水準盡失。本屆比賽姑且看看球員們能否發揮上屆比賽中的出色表現。(上屆冠軍。)

越南:上屆比賽中最令人驚喜的球隊,當地首富持續十數年大力投資足球青訓系統,現在已明顯出現效果。球員們個人技術不俗,默契也很出色。無疑是東南亞最強,個人認為實力已明顯在國足之上,實力不會比阿聯酋等國家差。單從實力看,若今屆比賽再次殺盡8強,我不會覺得驚訝。(上屆:8強出局。)

港足:本屆亞洲杯外圍賽在疫情期間進行,賽程出現混亂,有國家因疫情退賽等,港足把握是次機會,成功晉身決賽周,上一次進入亞洲杯決賽周,已是超過半個世紀前的事了。個人認為港足能殺盡決賽周,實是難能可貴,盡力比賽發揮自身水準,已是有所交待。

--------------------------------------------------------------------

精神上支持港足與國足。若他們能殺盡下一輪比賽,我必然去卡塔爾支持一下。無論他們表現如何,我已購買兩場8強比賽的門票,二月初會到當地觀賽。看賽程,如無意外的話,其中一場8強比賽應是南韓對伊朗。這場比賽肯定是本屆賽的重頭戲之一,其中一場冠軍前哨戰。

本屆比賽的主辦國是鄰國卡塔爾。前年的卡塔爾世界杯期間,因實在沒空不能親身去現場觀看,實在遺憾。本屆亞洲杯我會參與一下。

下屆2027亞洲杯的主辦國是沙特,如無意外我會去看一些比賽,即是連續參與三屆亞洲杯。世界杯的話,可能需要等待十數年,由沙特或中/日/韓舉辦世杯的話,我應會參與。

剛巧非洲杯同時間進行,姑且看看將來有否機會現場觀看非洲杯的比賽?世事無絕對,一切皆有可能。


Monday, January 8, 2024

2023年港股回報

2023年的港股倉回報: +6.8%

寫Blog九港股倉回報如下:

2015: +11.0%
2016: +22.9%
2017: +16.0%
2018: -1.9%
2019: +66.3%

2020: +38.0%
2021: -6.4%
2022: +2.9%
2023: +6.8%

--------------------------------------------------------------------

恆指連續四年下跌,史上首次出現這狀況,同時間連續三年出現雙位數跌幅。指數上的跌幅與2022年相約,但細看個股回報分佈的話,便會發現2023年出現可觀升幅的個股不少,情況比2022年好得多。選股不易,但客觀事實是很多細節可做得更好,不能得到更佳的回報皆因自身認知的局限,但今年私人時間真的不多,沒法子了。身為平民散戶,沒有信息優勢,沒有資源優勢,不能奢求太多,唯一慶幸是近三年的長期熊市中,總算力保不失。

熊市需要收縮戰線,集中持股,堅守幾個重要據點,放棄無謂的想法與念頭。過去一段不短時間上總算是切實執行這個大方針,大體上沒偏離這個操作,選股運作上出現小錯誤但不足以嚴重影響大局,總體上整個倉總算守住底線。

有關恆指成份內的細節,如恆指成份股的成員與成員數,個股比重,入選或踢出時機等等,由一班天才管理把持大局。近數年多次擴容,把一些時興但沒有實質利潤的企業放進恆指,周期股周期高點時放進指數,周期低部踢出指數等等。不能不讚嘆相關天才的管理手法。

恆指出現大熊市的成因很多,在此不用詳述一切,上段談到的是坊間較少論及的其中一個原因。在這大環境下,聚焦港股市場的話,唯一可做的就是在選股與整個投資操作上做得更好,即使在大熊市中依然不乏得到正回報的機會。

本年最差的判斷是年中買進小盤股宇華教育,在熊市中,買進這類流動性缺乏的小盤股是高危動作。事實上,熊市中可選股票什多,真的沒必要在這類股票中博反彈。

若論過去三年,最差勁的操作源自煤炭,選股與交易時機完全錯誤,其實簡單持有神華三年,回報已十分出色。重倉持有中海油三年多,但在神華上卻沒有相同的耐性。其次失敗便是源自975這小盤股的操作上。看中板塊與個股卻在持有的判斷上出錯,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失誤。希望未來減少這類事情的發生。

選股上,宏觀由上至下,微觀由下至上,兩者同樣重要。近數年世界大局變化多而廣,宏觀政經對大市與個股的影響重要性明顯增大。就個人經驗而言,大部分的利潤卻是源自下至上的個股選擇 : 人多的地方絕對不去,尋找市場錯價的機會;現在熊市中,我依然偏向樂觀,下注在錯殺的優質企業便可;同時間不忘初心,所有人都看淡的疑似垃圾股,反而值得仔細觀察一番。接近十年前開始建倉時,都是沿用這選股基本法則。

下注價格合理優質企業,與下注價殘疑似垃圾股,兩者都有其可取的地方。以港股市場而言,按後者法則選股,目標應更多,選股時需觀察數據,需要的時間多但不用講求絕對正確。前者(長持優質股)需要的是深刻的認知,強調正確,表面看似簡單實則對散戶要求極高。偏向後者(價殘疑似垃圾股)的操作,用probabilistic角度思考,其實更符合散戶。

看宏觀,過去兩年利率急速上升但金價沒有下跌,現在市場出現減息預期,即使不快速減息,不會再出現急速加息應已確定,黃金可對沖美元下跌的風險。同時間,國際格局出現分化,由一國獨大走進多極世界,我不相信世界會安穩地繁榮過渡這段全球分化的時間,事實上,近三年宏觀大局已出現分化的狀態。在過去數十年間,黃金價格某程度上與世界經濟繁榮增長呈反比,黃金對沖可能出現的金融危機,有其必要。

新能源的發展離不開銅。在整個電氣化的過程中,對銅的用量大增。同時間銅礦的生產周期超過五年,上一次有關銅的資本開支低點是五六年左右。在未來數年間,銅的供應受限,但卻出現剛性需求大增,最終市場可能會透過銅價大漲去消除整個供需矛盾。在港股市場中,有關銅礦的最佳選擇是紫金,它同時擁有一些金礦。一直觀察紫金數年時間,終在年底建倉。

由於新能源的發展,很多人對傳統能源如石油或煤炭出現悲觀預期,過去數年全球開採石油的總資本開支持續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各國在新能源的發展上出現不同步伐,未來的世界經濟增速由發展中國家引領,它們對油與煤炭的需求依然有增無減。世界市場足夠大,新能源一直發展的同時,傳統能源的總需求依然在增長中。上游石油與煤炭企業現金流充裕,負債低而且可控,派息穩定,有限資源依然有價有市。現在整個股市環境中,手持一些收息資產有其必要性,個人選擇是中海油與兗煤澳大利亞。

國內人口持續老化的情況下,醫藥板塊值得長期關注。我的選擇是同時間注重新藥研發與商業化的 big pharma。行業有大量業績穩定 + 有一定增長性 + 負債低 + 有一點派息 + 個位數PE的企業。在一眾企業中,把部份資金持有當中數隻便可,選股核心原則源自管理層的能力。這個行業競爭激烈,入場門檻高,擁有超過十年不俗往績的企業應可信賴。

最近,看過一些行業信息,國產創新藥得到美國當局批准上市後,售價比國內售價高出十倍。坊間媒體較少提到創新藥的發展,事實是國內擁有高技術人力成本與資源整合優勢,這個行業發展空間不單純是國內市場,還有海外收入的潛力,在國內監管藥價的政策風險下,優秀的管理層自然能把握當中機會賺取國際收入。優質藥企現在這個估值完全不合理。

過去三年,科技股因監管等原因市值出現大跌。近年大環境不佳,估值大蒸發,市場對整個板塊極度悲觀,當中機會源自個股特別是市值小的中小企,也可以是市場過於悲觀的巨企,一些中小企近年發展相當不俗,當中理應已出現市場錯價。這是近季把焦點放在科技股的其中一個原因。

選股對象的另一主要來源是一些有強大出海賺錢潛力,或國際收入一直增長的企業。過去數十年,民企賺取的收入源自低價值產品出口。近年情況明顯出現變化,工業產值鏈向上移,傳統油車與電動車大量出口,各類型電子產品與家電等都已在國際上站穩陣腳。除了性價比高的製造業硬件,新經濟中的電商平台企業成功國際化,還有一些社交平台企業,或網上娛樂產業有關的公司已在國際上取得成功,當中還有很多細分行業不能盡錄,如上述提到的創新藥,工業專用的大型機械,網上遊戲,消費類品牌等等。觀察倉中的確有些公司一直開拓國際收入,海外收入持續增長,攻打國際市場。

未來十年或二十年,這一趨勢應會加速發展,原因有:一是國內人口老化,各行業出現飽和與內卷惡性競爭;二是國內對不同行業的監管不確定性;三是發展中國家的高增速持續,它們不少行業的發展路徑都是國內企業家曾走過的道路,西方巨企對開拓這些在陌生國家毛利較低+風險較高的生意不感興趣,國內民營企業在這些國家有一定優勢。如相信企業利潤最終會反映在股價上,熊市絕對是選股的最佳時機。

現在持倉比過往分散,合共持股十六隻,注碼表明立場,收縮戰線堅守陣地的主階段結束,同時間不忘穩建,在現今極高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部份資金放在收息類穩資產是必須的,價殘疑似垃圾股若派息穩建,也算是收息類資產的一員。行業上如科技相關,都是過往什少建倉的板塊。

稍為分散的部署,可看成對個股信心不算十足;也可看成一些板塊如醫藥上,意圖規避選對行業但選錯股的風險;同時間也可看成在多個值博率不俗的點下注,希望得到一個平均正回報的效果。不去細想什麼通漲數據/何時減息/減息幅度等預期,在不設這類預期的情況下,整個倉需要覆蓋所有可能性。

由於操作上出現調整,交易次數在近兩季比較高,以迎接新一年2024的到來。

----------------------------------------------------------------

持股如下(由重倉成員至小成員,按重量排名):

中海油
康哲藥業
聯邦制藥
康臣葯業
濱江服務
阿里巴巴
綠城管理控股
兗煤澳大利亞
紫金礦業
石藥集團
中石化煉化
津上機床中國
百融雲
中國建築國際
攜程
赤子城科技

按板塊計:

化石能源/資源類 (約28%):中海油,兗煤澳大利亞,紫金,中石化煉化
醫藥 (約31%):康哲藥業,聯邦制藥,康臣葯業,石藥
科技 (約17%):阿里巴巴,百融雲,攜程,赤子城科技
地產相關 (約20%):濱江服務,綠城管理控股,中國建築國際
工業製造 (約4%):津上機床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