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數年合共接受數次訪問。身在其位,官媒要求做訪問,自然不能拒絕;若是私人性質網上平台,或一些年輕人試驗性質的短視頻,若不想煩或浪費無謂時間,情理上可推辭,但我卻沒這樣做。似終是年輕一代自發性活動,抽空參與一下,算是支持一下他們吧,也無不可。
疲情期間的訪問是最容易辦妥的事情。對話以網上形式舉行,可在鏡頭旁放一張 「貓紙」,把要點寫在 「貓紙」上,周不時偷看一下,對即場表達很有幫助。疫情前後的訪問便是另一回事了。特別是官方性質的活動,即使到場前一天晚上已準備一篇,在腦海留下必須表達的內容的記憶,臨場發揮還是有落差。
公開表達演講的能力十分重要,說得頭頭是道容易令人留下印象,這方面的能力而言,華人明顯比不上印度人或西方白人,這可能跟東方人的教育環境有關。
-------------------------------------------------------------------
上月的訪問是疫情後首次。數年前來到這地方時的心情,戰戰兢兢,帶點緊張,現在依稀仍有印象,當時跟我互動的是一位外表標緻的女主播,一個在這裡土生土長的敘利亞人。優秀的主播應是如此,觀人於微,懂得如何臨場應變,帶動對話的節奏令人感到順其自然,真正拍攝約十多分鐘,整個過程十分流暢,時間過得很快。
訪問完後,當然回復身心輕鬆的狀態,五官標緻的阿拉伯人實在令我著迷。(首次認識一位異性時,外表的重要性排在第一位,理所當然。我對一些道德人士經常掛在口中的說法「外表其次,最重要還是性格與人品」完全不同意。首次見面,有關對方的資訊全是源自外表,第一感覺自然全靠外表,什麼性格人品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接觸才會大概知曉一二。) 正好這個拍攝完畢後,她沒其他工作,進入「收工」狀態後,對話自然更多更舒暢。
恰巧在閒聊中有些共同話題,算是投緣,數周後更找到機會約好在工作外的環境見面相聚。約會異性的話,我自己對任何國籍,種族或宗教持開放態度,互相認識一下也不錯,這算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約見阿拉伯美女。在這裡記錄一下當時的記憶:
我:「我們現在在這種公開場合約見,身為新晉女主持,商場內認識你的路人不少,你不怕有人散播謠言?」
佢:「怕什麼?我有外出活動的自由,跟誰人見面是我的選擇。」
伊斯蘭教的價值觀相對傳統與保守,但也是因人而異,因家庭與大環境而異。年輕一代其實減少很多傳統約束,思想上已慢慢開放。特別是亞洲男性,在不少阿拉伯女性的印象中很正面。(這是我活在中東十多年的感覺。阿拉伯年輕女性對東方男的好感度遠高於西方白人男性。)
阿拉伯男人最鍾情白人女子,特別是金髮女人,一個字: exotic。
阿拉伯男女對外國異性的看法有很大差異。若是香港的話,不論男女,「外國人=白人」這個觀念根深柢固,狹窄的視野卻自以為是的香港人實在很多。在這裡便很不一樣了,「外國」是指真正的國際環境,如東方亞洲,西方世界,非洲或南亞印巴等。
談到更認真的話題如婚姻的話,依然有長輩為主的看法:
佢:「去年有人認識不久便提出結婚,我拒絕了,還有,真要結婚的話,還得經我爸的認可。」
我:「如你爸不喜歡這個男的,你便肯定不能跟他結婚?」
佢:「對。」
我:「我呢?你爸會否認可我?」
佢(眼睛發大):「哈哈,你是認真的?若是你的話,很有可能得到我爸認可。我會給你很多機會與時間,我們先要更了解大家。」
-------------------------------------------------------------------
數年後的今天,到達相同地方受訪,時間過得很快,這數年發生很多事,除了疫情,還有很多。。在等候室中坐下不久,自覺心情不太放鬆,突然間走進一位女士。回身一看,眼前這人便是當年相識的女主持!
佢:「好久不見!很高興能再跟你見面!」
我:「多年不見,一如既往的漂亮,現在升職了?」
佢:「現在只做管理團隊的工作,不再做主持了。今天剛巧看到節目表,看到你的名字,順道過來見面。你看來沒什麼變化?」
我(指著左右兩邊的頭髮):「老了,開始有白髮。你沒變化,依然很年輕的樣子。」
佢(微笑):「三年前結婚,兒子一歲多。」
我:「我也是已婚了。」
佢:「等一會,現在叫人馬上送到kerak tea。我依然記得你喜歡kerak tea。」
我(微笑):「我看到這地方便想起當天第一次受訪,全因你是主持,令我放鬆不少。到了現在,我依然不習慣在鏡頭前說話。無論工作抑或是私事,今年一整年我都沒自由時間。明年吧,看有沒有機會我一家人跟你的一家人見面,大家認識一下也不錯?」
佢:「當然可以。whatsapps再約。」
多年不見,大家閒聊一下,感覺不錯。在阿聯酋的生活便是這樣,不同國籍,不同背景的人生活在同一國度。巧合地相識是一種緣份;相識後可能不再有機會相見,有聚有散,人生離合,習以為常,算是生活規律的一部分;巧合地相識後,再巧合地重新見面,當然也是一種緣份。江湖路遠,有緣的話,後會總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