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拜,最多人談論的是七星酒店Burj Al Arab(下圖可見),或哈利法塔,或購物天堂,或沙漠騎駱駝,或音樂噴泉等等。對於居民而言,除非有朋友或親人到此一遊,身為東道主的身份帶他們去這些遊客必去的地方,否則,平時都不會經常去人多擠塞的遊客景點。
似終,杜拜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城市,外來人口比本地人口高出數倍。不同民族,不同國籍的人,在街上人來人往。這城市的發展其實只有數十年歷史。可看以下兩圖(1990年與2013年的比較的比較):
數十年的時間,發展的快速外人難以想像。政府沒有滿足於此,近數年不停推出新的社會與經濟項目,支持新能源,人工智能,數碼貨幣,經濟多元化等等,再過十年,杜拜會以完全不同的外貌呈現於大眾眼前。正正因為這城市變化快速,在當中找尋一些不變,即多年不變的老街或老店,自是一件趣事。
杜拜其中個老區,叫Karama。這地方距離金融中心與哈利法塔其實不遠,大概只有十分鐘車程,遊客當然不會到訪這區。這區有一些老街與房子,十分殘舊,由於地點方便,鄰近地鐵,一些收入較低的家庭都喜歡住在這裡。住民多來自南亞國家如印巴,孟加拉,尼泊爾等等。
老實說,這一些國家經常給人一種衛生狀況不佳的第一印象,但在杜拜的話,即使是低收入家庭的住處都不可能衛生欠佳,政府不會容許這情況發生,政府的效率與法律,令居民守法守紀律。
這區殘舊物業的確不少,而政府也慢慢推行一些舊改的行動,在區內重建,近三至五年已明顯增加一些新樓。當然,新樓的租金提高很多,不少收入僅足以糊口的人不會住在新樓,唯有搬走了。而一些收入稍高的人,看到這地點極佳的舊區慢慢出現新樓供應,樂意搬入。其中一個結果,便是區內餐館也慢慢漲價。對基層工人或家庭,在這城市生活,實在不易。(下圖可見,左排是新樓,右排是舊的。)
老闆年齡與我相若,三十多歲吧。這文具店已開業四十年左右,創店人是老闆的爸爸。他們一家人來自南印度。爸爸開店多年,近年年齡漸大,回去印度老家退休了。兒子是第二代在杜拜出生,這城市基本上是他的家鄉。孩童時回印度都是探親,基本上沒有在印度長期生活。
現代零售業變化快速,大型連鎖店侵蝕小店小生意的利潤,還有近年網購興起,此類舊式文具店經營實在不易。身為第二代守業老闆,因應時勢做出一些生意上的改變。老爸單純做零售,但他早在十年前便在一處郊區自設廠房製造文具,不用再從印度進口,因而降低營運成本。跟著便是從零售,慢慢擴充至做中小型批發,跟一些學校,寫字樓,大公司等等簽約綁定,定期定量把產品供應客戶。
一系列變革後,生意總算穩定了,起碼可營運下去。疫情開始後,我早數天才再次惠顧這店,老闆說話依然慢條斯理,有禮友善。小生意沒有給疫情無情吞噬,創業難,守業更難,老闆的態度永遠都是從容不迫。
順帶一提,極好寫的原子筆,一枝2AED(四港元左右),香港還有這價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