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至目前為止,部分中概一二線科技股的表現如下:
騰訊:+31%
阿里:+17%
美團:+71%
京東:+2.5%
百度:-25%
攜程:+36%
快手:-20%
-----------------------------------------------------------------
本年度至目前為止,部分美股一線科技股的表現如下:
NVDA : +140%
META : +63%
AMZN : +27%
APPL : +25%
MSFT : +18%
GOOG : +17%
TSLA : -3%
-----------------------------------------------------------------
數據顯示:
美團跑赢META ; 騰訊跑赢Amazon/Apple ; 阿里與Microsoft / Google 相約。相比起美股的Magnificent 7,中概的表現沒有輸蝕。
總有人跑出來反駁,這種說法是搬龍門,皆因故意不談股王英偉達,但若真的強行搬龍門的話,著實沒必要提到一些表現差勁的科技股如百度與快手。若真要大談更仔細的個股表現,答案其實顯而易見:今年到目前為止,中概股不少中小型科技股都回報不錯;反而,美股中回報非常不錯的中小科技股著實不多。這是兩市仔細對比下的實況。
牛市往往在極度悲觀的情況下誕生,在滿聲懷疑中成長,這是市場規律。當然,我不肯定這是牛市,我不會去預測市況,個人操作不會建基於預測市況,而是周不時根據市況去作出反應與調整。其實,在去年最後一季度,科網股出現轉勢的苗頭已是若隱若現(其實,整個市場去看,本年度直至目前為止,中概科網已比美國科技股強勢,不要單拿英偉達說教,我的說法是根據整個市場去衡量)。
萬物皆周期,港股過去十數年跑輸各地區很多,美股科技股成了全球寵兒。但港股與其他新興市場都曾出現一段大幅跑勝美股的長時間。未來走向如何,拭目以待。
-----------------------------------------------------------------
對於參與港股市場的港人而言,事實數據放在眼前,若本年度選股得宜,年初把資金部分配置給穩健派息的國企收息股(中海油:+45%;中移動:+12%),部分配置到科技巨企,回報應不俗。這些企業應算是國內最優質的國企與私企,抱持選股如選優質企業的原則,選出當中一些股票持有,機會率不低。
不持現金,滿倉港股,2024得到一個正回報真的如此困難?在港股上2024若想得到+40%回報,實在不易。但若要得到正數回報率,至少跑勝定存利息與美債,其實完全不難。
天天看報紙 / 網媒 / 財經KOL等人的宏觀敘事,不去自己查找資料,不會花心思研究與思考,滿腦子堆積市場的噪音與雜音,對於這些散戶而言,港股的確很困難。
以今年到目前為止的市況,依然在大談港股沒法投資或參與,實在覺得難以理解,事實是本年的機會實在很多,或反方向去看,到了目前為止依然是負回報,可能性應很低。
如不想仔細研究,其實也無不可,誰說一定要仔細研究個股才可投資?最佳選擇不是跟隨大眾dumb money去投英偉達,而是分散數份注碼,投進不同的被動基金/ETF,如納指 / 標普 / 一些收息類REIT / 黃金或債券等。若有一天,我不再有動力去玩港股,這種資產配置是我會去做的事情。
談宏觀敘事,一大堆資料天天可在網上找到:國內經濟不佳,消費降級,失業率嚴重,通縮,地產嚴重收縮。。。根據宏觀敘事去投資,大概就是市場中不少人的心態。跟著股市好轉後,不少股票都大升很多,這類人便會高價追入。
撇開宏觀不談,對於buy-only的策略而言,金融名作家Siegal說過,在股市的回報不是由一個國家的GDP增長決定,而是由企業給股東的回報去決定。根據他過去數十年數據的回測,有趣的是 : 在國家GDP增長不佳的年份,不少企業給股東帶來更佳的回報,股市就是這樣有趣。
當中一些道理其實不難了解,一個國家經濟變差,或陷入衰退後,好景時盲目擴張的企業便會出現難關;另外,由於資金更難得到,再加上對前景悲觀,各行業的新入場競爭者會大幅減少;市場經過一輪優勝劣敗的洗牌後,剩下的優秀企業的優勢,市佔率,毛利率,經營環境更佳。周期輪動後,市場競爭格局更為穩定,優秀企業的利潤能力更會進一步上升。
另一方面,喜歡宏大敘事的人永遠不懂的股市道理是:市場充滿悲觀情緒時,市場估值不止會預先price-in;而且很多時會跌得更多,沒理由的出現下跌,或業續純利持續增長但股價反向大跌等。只要企業依然持續營運,業績與純利增長持續,加上持續派息與回購回饋股東,市場估值反映公司的真實狀況,其實只是時間的問題。
實情是過去四年間,環球疫情 / 中美經貿戰 / 科技戰 / 圍堵 / 反全球化等等,在港股中依然有大賺的散戶,回報是倍數計,高手大有人在,起碼我認識這樣一個人,但我相信高手還有很多,這些人不會是財經KOL,不會是財經收費作家,不會是為了在社交媒體刷存在感而發文的人,股市永遠是卧虎藏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