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4, 2023

有關「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模式」

近數個月,全球出現兩個多人討論的主題:第一是有關去美元化的討論;第二是有關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本文只會粗略提到去美元化這個話題。

單純從數字看,去美元化在過去數十年一直以龜速進行。從各國外匯儲備總量去看,美元佔比由二十多年前的70%,下降至近年的55-60%左右。過去數十年間,隨著美國在全球經濟佔比緩慢下跌,這是合理現象。

去年,俄烏戰爭爆發,俄國當然不能撼動西方霸權,俄國經濟產出與貿易佔全球百分比很低,但俄國的出口如糧食,能源,金屬等卻是全球必須。俄國受盡金融制裁的狀況下,變相給各國 (大多是「非西方國家」) 一個空間與機會,嘗試減少美元作為對俄貿易的方法。

這類非美元交易技術上不難辦到,是否去做這個問題,全賴於各國有沒有動力去做而已。除了貿易原因外,非西方國家中,有國家害怕將來美元資產會給華府充公或制裁,為求自保或對沖風險,這也是主要動機之一。

近一年,有不少國家已實行或嘗試非美元的交易,如中俄貿易,俄印貿易,中國與巴西,阿根廷的貿易等。談到中東地區,沙特已首次表示,將來可能利用非美元貨幣售賣石油。阿聯酋是中國對中東與非洲貿易的重要參與者,中國出口至中東與非洲的貿易中,有接近六成的貿易額是經阿聯酋的杜拜與阿布達比轉口,近兩年有傳聞中阿兩國的非石油貿易中,已大多由人民幣結算。去年有西方記者在公開場合直問阿聯酋外交部,但阿聯酋外交部沒有正面回應。另外,與中國有緊密經貿關係的東南亞國家,也蠢蠢欲動。

這個去美元化的討論明顯不是東方與西方陣營對抗的範圍,即使是西方國家中,如法國與澳洲的企業,在近月與中企的生意中,已出現非美元貿易。格局上,這是全球由一國獨大慢慢變成多極化的演變。

無論如何,各國嘗試不用美元交易是一個大趨勢,這趨勢不會逆轉。

同時間,美元失去霸主地位只是危言聳聽。貨幣霸權,科技霸權,軍事霸權,三者不能完全切割。這方面不用再詳述,我的看法是,未來十五或二十年間,多極化局面持續發展,即使其運用與作為外匯儲備的重要性下降美元依然是主導貿易的重要貨幣。(從數字去看,若果以美元為貿易貨幣的佔比下降至佔全球的30%-50%,全球外匯儲備總量的30%-40%,美元依然是最重要的貨幣)

人仔佔全球貿易佔比會提升,有西方學者的估算是在五至十年間的時間,從現在低於5%,提升至15%左右,當中的推算有數據支持,或許2030可實現這個目標

------------------------------------------------------------------

近日,港交所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模式,下月便會實施,當中細節我未細看,但估計推出時應只有少數大型企業可同時用兩種貨幣交易,將來慢慢擴容,至少應會納入恆指中的所有指數成員。

對於本已身在港股市場的玩家而言,如港人散戶和外資基金,本已有港元股票戶口,這新政策絲毫沒影響這類人。對國內資金而言,當中有內地基金,壽險資金,或內地散戶,這措施可節省轉換貨幣的交易成本,與減低外匯波動帶來的風險。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正面的政策,但宏觀去看,這些資金本已是港股市場的參與者,頂多只可看成是存量資金,不是增量資金。世上應不會有人(機構或散戶)會區區因為交易成本出現丁點兒下降而突然大量增持港股吧!?

說白了,這個雙幣交易模式其實是為境外人仔提供一個資金池。更準確點說,與中國出現貿易順差的國家不多,全球接近二百個國家中,現在或可見將來會持有大量人仔儲備的國家,集中在資源豐富的國家如中東產油國,巴西,阿根廷,澳洲,再加上形勢所迫,唯有多用人仔交易的國家如伊朗與俄羅斯等,它們有額外的人仔結存,當然也想為手上的資金帶來收益。今年起,這些境外人仔可直接買賣港股。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與中國採取本幣交易的政策,這類需求(境外人仔資金池)只會越來越大。這雙幣交易政策或可看成是與多國本幣交易結算的配套政策,對港股可能會產生深遠影響。人仔在國際貿易結算的佔比慢慢提升,境外人仔總量相應提升,也就給港股市場持續提供潛在增量資金,對改善港股流動性出現根本性的正面影響。

這種帶有長線佈局意味的政策,當然不是把持港交所的打工仔或港府高官提出,有關這政策的傳聞自去年底流出市場,很可能在國家層面已醞釀一段時間。

上述一切建基於人仔於國際貿易佔比緩慢上升的假設上,同時間持有境外人仔的政府,企業或個人認可港股市場為一個存錢倉庫。

或許,以上所說一切都不會在將來實現 : 港股維持在日均少於千億的成交量,一潭死水的狀況出現永續的情況。不過,我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可能,長時間滿倉的投資者大抵都是比較樂觀(或天真幼稚與浪漫)。




Monday, May 8, 2023

有關癌症的全球數據

有關癌症的話,先看一組全球平均數據:198/100,000 (每十萬人中,有198人患癌)。

按地理劃分區域的話,中東海灣國家的數字如下:

沙地阿拉伯:96/100,000 (每十萬人中,有96人患癌)。

也門:97/100,000

阿曼:   104/100,000

卡塔爾:107/100,000

阿聯酋:107/100,000

科威特:116/100,000

這個地區的平均患癌數字比全球平均數低得多。比較一下其他國家,

澳洲: 468/100,000,冰島: 374/100,000,匈牙利: 368/100,000,美國: 352/100,000。

中東阿拉伯國家的癌症病發率比起歐美國家低出數倍。當中的因素可能跟種族,大環境(氣候,地理,生活方式)等等相關。

有關種族差異的純醫學研究很難做到,更何況不少西方國家已有大量非白人的移民人口純粹因為種族基因差異導致兩地差距極大的癌症病發率,很難令人信服。

比較合理的出發點是從大環境因素出發,看看兩地人的差異,再從中觀察這些差異是否影響癌症病發率的關鍵因素。

神奇的地方是中東阿拉伯人非常嚐甜,飲料如茶,咖啡等,都可加入大量白糖,阿拉伯甜點的糖分極高,我相信普遍香港人的飲食習慣,都很難接受過甜的甜品(我自己算是嗜甜一族,可接受這類的中東甜品與糖果,但日均而言,食糖量當然比不上本地人)。

久而久之,阿拉伯國家有嚴重的肥胖問題,也有糖尿病問題,過肥的人很多,幾可肯定遠高於全球平均數。從醫學保健去看,過量食用糖分導致過肥,是增加癌症機會的一大因素。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

儘管攝入如此多的糖分,他們實際上是如何降低癌症發病率的?

與西方國家相比,中東有什麼獨特之處?

第一:禁食,即齋月。齋月是一種持續一個月的宗教齋戒。那一個月只是全年的一個月。他們在日出後到日落前禁食。他們通常在日出前進食,日落後進食。因此,齋月被認為是一種僅僅一個月的間歇性禁食,可以大大降低患癌症的機率。

現在,有不少研究發現,間歇性禁食數天,有助於減低癌細胞發展的機會。另外,也有研究人員發現,將模仿禁食的飲食方式與維生素 C 結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治療某些類型的癌症。

另一個研究發現,禁食既可以抑制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ALL) 兩種亞型的發生,也可以逆轉其進展——B 細胞 ALL 和 T 細胞 ALL。(ALL 是兒童中最常見的白血病類型,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

歷史上,禁食是最古老的療法之一。甚至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也廣泛提到禁食,他有一句有趣的話,比如生病時吃飯就是養病。所以,當生病時,你不想經常吃東西。他被認為是醫學之父。

第二:Autophagy: 禁食會刺激Autophagy,這是一種有助於回收舊的受損蛋白質的條件。它有助於回收舊的受損物質,如受損的線粒體。癌症會損害您的線粒體。當線粒體受損時,線粒體會調整其代謝系統,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大量葡萄糖的能量。當你禁食時,你會啟動這種Autophagy,你正在回收受損的線粒體,這將降低患癌的風險。

第三:禁食時會產生新的免疫細胞從而增強免疫系統。免疫系統變得更強從而會產生更多的殺傷性 T 細胞,它們直接殺死癌細胞和病毒,還會刺激更多的輔助性 T 細胞,從而間接幫助減少癌症。

第四:禁食是消除炎症的最佳方法之一。癌症傾向於擴散遷移到炎症區域。因此,禁食是最有效的消炎藥之一。因此,它將降低癌症傳播的風險。

第五:禁食時,會增加身體的抗氧化網絡。這些實際上可以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損傷的東西,比如線粒體中的東西,會得到改善或增強。因此,這將立即降低患癌症的風險。

第六:飲食上,中東飲食文化喜加不同的香料。中東人吃的香料本身就是抗癌的。

薑黃:具有抗癌特性,是消除炎症的最佳物質之一。

藏紅花:含有某些非常非常抗癌的植物營養素。

小荳蔻:抗癌特性。

肉荳蔻、香菜、肉桂和香菜:都具有抗腫瘤和抗癌的特性。

某些食物還具有額外的抗癌特性:黑籽、橄欖油、蒔蘿、芝麻和棗。棗含有某些具有抗癌特性的植物營養素。紅棗是中東人天天必須的食物。

最後:酒精:中東大部分地區禁止飲酒。飲酒會增加患六種不同類型癌症的風險。喝酒更容易患上肝癌和口腔咽部區域,這是喉嚨後部的區域,還包括舌頭後部和上口腔。恰好中東地區的人在身體的這個部位患癌症的機率最低。世界上患這種癌症風險最高的地區是西歐、北歐和北美。


-----------------------------------------------------------------

本文只是表達有關資訊,數據與一些醫學研究資料,完全不涉及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