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周比較忙碌,先快速去了台北一趟,再從台北去了曼谷。在曼谷待了一周。台灣與泰國都是港人經常旅遊的地方,但今次是我首次踏足台灣,由於逗留時間太短,談不上是一個正常逗留至少四天的旅程,所以是次行程沒有增廣見聞。
反而待在曼谷的一周比較有趣。因為這行程是公幹為目的,完全見識了曼谷交通堵塞的嚴重程度。由於酒店在市中心,而每天目的地卻在市郊。由酒店坐skytrain去一個尾站,再轉的士到達目的地,整個過程花時接近兩個小時。一天花在交通的時間接近四個小時,回酒店已是休息時間了。
是次行程穫得良多,認識了一些年齡相若的泰國人。可能因為大家都是美國頂尖學府出身的亞洲人,背景相似,跟他們傾談,首次見面卻一見如故。
由於整個星期都是上班族姿態,算是對曼谷人的生活有更好的了解吧。
市中心周圍有很多大小各式各樣商場,酒店,高檔住宅,政府似乎沒有什麼城市規劃,新舊建築全混在一起。街上看到的年輕一代,大多喜愛在商場內消費。商場內的店舖全是歐美日品牌的衣服,餐廳,咖啡店等等。商場內的消費指數已是全球標準化,starbucks咖啡價格當然跟香港一樣。在商場外的不遠處,會有很多曼谷平民開設的餐廳或士多等等,消費指數低得多,一個雞飯40bahts (10hkd)左右,而商場的一個日式餐廳午餐可能是200bahts (50hkd)左右。
身在異地,個人至愛光顧本地百姓的小生意,而不在大型連鎖品牌商場內消費,街邊食店食物質素其實不錯,肯定比香港茶餐廳性價比高得多。但年輕人喜愛享受,商場內有冷氣,寧願一直待在商場而不在街邊,寧願去7-11也不去街邊士多。在街邊小生意消費的,大多是中年或老年人。
概略而言,從曼谷可看出泰國經濟: 本地經濟出口主要是米,水果或其他原材料,皆因本地工資成本低,也有大型外國工業牌子如車廠進駐。本地人工資一直低廉的同時,年輕人的消費卻大多是光顧外國連鎖品牌,因而形成一個現象: 本地窮困農民種出來的產品低價出口,或工人低薪水為外國企業生產工業品,本地人出產力穫取的低收入卻大量花費在外國品牌上。粗略而言: 為外國低薪打工,但卻以高價格消費在外國公司上。
在此情況下,本地百姓沒有足夠資金或投資去發展自己的品牌,而大型財團把手中資金投資高檔地產,酒店,或商場,或跟外國大型工業品牌合作成立工廠生產,他們的資金沒有放在中小型企業或投資在年輕人上,平民中小型生意受制於大型連鎖品牌壟斷,社會沒有向上流動力去支持經濟向上發展......
說完經濟,說民生。在街上看到的「泰妹」,外貌平平但身材不錯。而泰國人對外籍人士多持開放態度,在地鐵或街上,不少泰妹都跟日韓仔或歐美人士在一起。跟泰妹一起的「鬼佬」,年齡比較大,已是中年或老年階段,個人估計他們長留泰國,因為當地消費比較低,而他們平時的開支可能由自己國家的退休金支持。而日韓仔,個人估計是為當地大量日韓公司打工。
可能是個人看法吧,由於文化或生活方式比較接近,估計年輕泰妹寧願選擇中日韓的單身中佬,都不會手拖一個年齡差距大的大肚腩鬼佬吧。
Thursday, May 31, 2018
Wednesday, May 23, 2018
政治「搬龍門」
近期政治事件不停發生,俄鋁受制裁,中興「休克」,宏觀的中美貿易事件等等,多不勝數,有些跟全球經濟有關,有一些只出現在新聞頭條,但事實上跟其他國家人民沒多大關係。
趁著一連串政治事件不停上演,我趁勢「抽水」,看看眾方如何「搬龍門」自圓其說。
----------------------------------------------------------------
其中一個純政治化事件(跟全球經濟應無多大關係),應是美國把領事館遷都耶路撒冷。這個行動完全超出世人想像。即使是當年的「德州美國佬」布殊總統都沒有足夠膽量做出此一決定。一個決定完全跨過巴勒斯坦人的紅線。
回顧1948年,數十萬巴勒斯坦人給人趕出自己的家園。這個殘忍的政治事件,巴人稱為nakba. (如果有港燦不明白事件的滅絕人性一面,可想像一下,有某大國突然修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再沒有資格住在自己出生與生活的地方。這看似不可思議吧? 但由於英美兩個當時得令的大國強力支持以色列立國。不可思議的事件可突然變得理所當然。這就是政治。) 從1948年起,當地的巴人或身在海外的巴人都會以5月15日紀念。
誰都想不到,70年後,nakba竟然以另一個方式延續。不知是有心或是無意,美國搬館一天,正好是5月15日。踐踏巴國人民的尊嚴,無理地偏幫一個右翼政府,我相信任何一個地球出生的人都不會同意如此霸道行為。
以色列政權自右翼政黨自1970年代上台後,不停「搬龍門」合理化自身各式各樣的暴行。(同時間受到美國的偏幫,致使各大國都敢怒不敢言。) 搬館當天,巴人在自己的家園示威,以方卻以軍力攻擊,數十人死亡。以方的說法是,為了防止本國人民遭當地哈馬斯暴民攻擊,「唯有出招自保」。而美方也發出新聞稿,說當天以軍的做法是「自衛」。
從邏輯思維去看,以色列政府「搬龍門」的手法跟某一些人對「2016年發生的旺角暴動的看法」差別應該不大。當天事件發生後,由於本人身在外地,但想知道港人對事件的想法,便去facebook看看朋友對此的看法。
不少人的看法是,「當權者不仁,才迫得人民反抗」。這個利用「官迫民反」的思維去合理化「暴民無理攻擊警察」的行動 (註: 「突發攻擊警察」是一件很嚴重的罪行,regardless of the reason behind the attack. 這是事實。全球都是如此。跟當地政權是民主或是共產或是社會主義無關。跟你是「黃絲」或是「藍絲」或是什麼「黑白絲」無關。無論你的原因是「官迫民反」,或是「剛剛比港女飛,所以想搵人發洩」,都是無關,攻擊警察是很嚴重的罪行,it is a fact.), 其實跟以色列軍多年來所用的「我們是受害者,周不時給哈馬斯攻擊,唯有用暴力攻擊當地手無串鐵的人民」的思維,其實無異。
在政治事件上,經常看到的是當事人對某件事(基於本身利益)做出決定,卻以「搬龍門」方式合理化事件。本人可再舉例子:
(1) 4月底起,美國疑似有意放生俄鋁486,立場突然軟化,根據美方財政部長的說法,制裁是針對Oleg Deripaska 本人與他手持的公司,而不是針對俄鋁這間公司 (我上月已提及有關的觀點. 可看此文章: 對俄女的看法 )。他的理由是: 不想令俄鋁的員工突然失業。
明眼人早已看出,「放生俄鋁」事件當然不是單純為了這間公司的員工著想吧? 不過,有關俄鋁事件,我會待事件明朗化後再談。
如果美方政府為當地人民著想,為什麼持續對伊朗推行嚴厲制裁? 美方「仁慈」心腸,為了伊朗人民著想,不是早就應該放棄制裁?
(2) 上星期也發生了一件有趣事件,美國政府給聰明仔金正恩「過了一椿」。其實美韓軍演是早預備好的活動,但金氏以此為由取消了兩韓的會議,更藉此威脅取消美國與北韓在新加坡的會議。個人相信此突發事件絕對令美方政府意外,特朗普原意應是「制裁伊朗,欺壓巴勒斯坦,懲罰中興為美方經濟換取最大利益,貿易戰擊倒中國」,再藉一個「美韓和平會談」,意氣風發之餘,再令人順服地穫取諾貝爾和平獎?
金氏的手段聰明靈活,心思細密,利用美韓軍演為由「搬龍門」,合理化自身有權取消和談。事件如此發展下去,特朗普自以為唾手可得的和平獎,原來是掌握在金正恩手中。
近一兩年有關北擊的政治事件,足以証明當年他的父親把權力全都傳給當年極年輕的金正恩,十分明智。
趁著一連串政治事件不停上演,我趁勢「抽水」,看看眾方如何「搬龍門」自圓其說。
----------------------------------------------------------------
其中一個純政治化事件(跟全球經濟應無多大關係),應是美國把領事館遷都耶路撒冷。這個行動完全超出世人想像。即使是當年的「德州美國佬」布殊總統都沒有足夠膽量做出此一決定。一個決定完全跨過巴勒斯坦人的紅線。
回顧1948年,數十萬巴勒斯坦人給人趕出自己的家園。這個殘忍的政治事件,巴人稱為nakba. (如果有港燦不明白事件的滅絕人性一面,可想像一下,有某大國突然修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再沒有資格住在自己出生與生活的地方。這看似不可思議吧? 但由於英美兩個當時得令的大國強力支持以色列立國。不可思議的事件可突然變得理所當然。這就是政治。) 從1948年起,當地的巴人或身在海外的巴人都會以5月15日紀念。
誰都想不到,70年後,nakba竟然以另一個方式延續。不知是有心或是無意,美國搬館一天,正好是5月15日。踐踏巴國人民的尊嚴,無理地偏幫一個右翼政府,我相信任何一個地球出生的人都不會同意如此霸道行為。
以色列政權自右翼政黨自1970年代上台後,不停「搬龍門」合理化自身各式各樣的暴行。(同時間受到美國的偏幫,致使各大國都敢怒不敢言。) 搬館當天,巴人在自己的家園示威,以方卻以軍力攻擊,數十人死亡。以方的說法是,為了防止本國人民遭當地哈馬斯暴民攻擊,「唯有出招自保」。而美方也發出新聞稿,說當天以軍的做法是「自衛」。
從邏輯思維去看,以色列政府「搬龍門」的手法跟某一些人對「2016年發生的旺角暴動的看法」差別應該不大。當天事件發生後,由於本人身在外地,但想知道港人對事件的想法,便去facebook看看朋友對此的看法。
不少人的看法是,「當權者不仁,才迫得人民反抗」。這個利用「官迫民反」的思維去合理化「暴民無理攻擊警察」的行動 (註: 「突發攻擊警察」是一件很嚴重的罪行,regardless of the reason behind the attack. 這是事實。全球都是如此。跟當地政權是民主或是共產或是社會主義無關。跟你是「黃絲」或是「藍絲」或是什麼「黑白絲」無關。無論你的原因是「官迫民反」,或是「剛剛比港女飛,所以想搵人發洩」,都是無關,攻擊警察是很嚴重的罪行,it is a fact.), 其實跟以色列軍多年來所用的「我們是受害者,周不時給哈馬斯攻擊,唯有用暴力攻擊當地手無串鐵的人民」的思維,其實無異。
在政治事件上,經常看到的是當事人對某件事(基於本身利益)做出決定,卻以「搬龍門」方式合理化事件。本人可再舉例子:
(1) 4月底起,美國疑似有意放生俄鋁486,立場突然軟化,根據美方財政部長的說法,制裁是針對Oleg Deripaska 本人與他手持的公司,而不是針對俄鋁這間公司 (我上月已提及有關的觀點. 可看此文章: 對俄女的看法 )。他的理由是: 不想令俄鋁的員工突然失業。
明眼人早已看出,「放生俄鋁」事件當然不是單純為了這間公司的員工著想吧? 不過,有關俄鋁事件,我會待事件明朗化後再談。
如果美方政府為當地人民著想,為什麼持續對伊朗推行嚴厲制裁? 美方「仁慈」心腸,為了伊朗人民著想,不是早就應該放棄制裁?
(2) 上星期也發生了一件有趣事件,美國政府給聰明仔金正恩「過了一椿」。其實美韓軍演是早預備好的活動,但金氏以此為由取消了兩韓的會議,更藉此威脅取消美國與北韓在新加坡的會議。個人相信此突發事件絕對令美方政府意外,特朗普原意應是「制裁伊朗,欺壓巴勒斯坦,懲罰中興為美方經濟換取最大利益,貿易戰擊倒中國」,再藉一個「美韓和平會談」,意氣風發之餘,再令人順服地穫取諾貝爾和平獎?
金氏的手段聰明靈活,心思細密,利用美韓軍演為由「搬龍門」,合理化自身有權取消和談。事件如此發展下去,特朗普自以為唾手可得的和平獎,原來是掌握在金正恩手中。
近一兩年有關北擊的政治事件,足以証明當年他的父親把權力全都傳給當年極年輕的金正恩,十分明智。
Friday, May 11, 2018
迪拜趣聞(三): 本地男的追女方法
這個城市其中一個獨特的地方,在於本地人口只佔總人口的一成左右。由於外來人口眾多,變相本地男子在「追女」這項活動方面有更多不同類型的目標。中東雖然藉石油致富,但在社會,文化與生活,都跟我們習慣的西化城市生活不一樣。「溝女」方法是否也有不同?
根據女友的描述,所有本地男的手段都是一模一樣。去超市買東西,可以突如其來走來搭訕,而他們的開場白不會故意找一些話題聊天帶動對話,而是直接說: wow, you are so beautiful, can you be my girlfriend? 基本上一個年輕單身女子外出走動,周不時都有本地人搭訕經驗。當然,工作上公私不分的出擊方式也是經常出現的。例如: 在咖啡廳跟客戶談公司項目,男客戶可以完全不對題的說: I love you so much.
若你以為以上的奇特行徑只出現在美女身上,便大錯特錯了。數年前我認識一個在迪拜工作的美籍港女。論外表平平無奇(不算醜),她也跟我說過類似經驗: 跟客戶談過一些公司的事情後,客戶(中年已婚男)會出奇不意問: 你是否一個人住? 今晚我可否去你家一趟?
個人相信絕大部分單身外籍女子都有類似經驗。(除非此女子的外表...咳咳,便另計吧。) 我曾聽聞,五十多歲中年白人女子都會給本地男在商場搭訕,不知是真是假了。
這社會在傳統回教思想下,多年來都是男尊女卑思維。久而久之,在本地男人眼中,外地女人一個人走過來工作,理應隨手可得。直接說出自己想法,若給人拒絕也是一個零成本,多說無妨? (註: 反而,追一個港女,付出的時間跟金錢沒有上限的同時,卻不保証有成果,更可能自己當了兵也不自知。從成本的角度看,中東本地男這一些主動濫出擊的方式其實挺化算,呵呵。)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 本地男子對本地女子的出擊手段便帶多一分「隱喻」的味道。何解? 我也是近來才得知呢。
數周前某一個週末,在公園散步閒逛時,突然看到一個女同事(本地年輕女子,不是外地女子)。她也過來打招呼,我們便順道坐下來閒聊一番。閒聊的時間只有五分鐘吧,其實我也沒注意身邊經過的人,她突然帶笑告訴我,其實有一個一直圍繞公園路徑跑步的男子,已經數次經過我們坐下的位置了。她肯定此人是本地人,不是外籍人。而他邊跑邊帶著耳機連手機的裝置,一眼望去,貌似邊跑邊跟友人在手機中對話,其實每當他經過我們二人身邊時,他會(用阿拉伯文)說出自己的手機號碼與snapshat的用戶名。她笑說此手段不但「老土,卻自以為有新意」,而且差不多所有本地男看到任何一個單身本地女子時,都會用類似的招數。聽後,我不其然去問: 其實是一件好事,或許這是本地男在公園或街上練跑的動力來源? 呵呵。
若有一些香港女士或其他亞洲女士過來迪拜工作,短時間內受到不少當地人「青睞」,小弟不是「潑冷水」,但坦白說,千萬不要自以為天生麗質才受本地阿拉伯男人的愛戴。
根據女友的描述,所有本地男的手段都是一模一樣。去超市買東西,可以突如其來走來搭訕,而他們的開場白不會故意找一些話題聊天帶動對話,而是直接說: wow, you are so beautiful, can you be my girlfriend? 基本上一個年輕單身女子外出走動,周不時都有本地人搭訕經驗。當然,工作上公私不分的出擊方式也是經常出現的。例如: 在咖啡廳跟客戶談公司項目,男客戶可以完全不對題的說: I love you so much.
若你以為以上的奇特行徑只出現在美女身上,便大錯特錯了。數年前我認識一個在迪拜工作的美籍港女。論外表平平無奇(不算醜),她也跟我說過類似經驗: 跟客戶談過一些公司的事情後,客戶(中年已婚男)會出奇不意問: 你是否一個人住? 今晚我可否去你家一趟?
個人相信絕大部分單身外籍女子都有類似經驗。(除非此女子的外表...咳咳,便另計吧。) 我曾聽聞,五十多歲中年白人女子都會給本地男在商場搭訕,不知是真是假了。
這社會在傳統回教思想下,多年來都是男尊女卑思維。久而久之,在本地男人眼中,外地女人一個人走過來工作,理應隨手可得。直接說出自己想法,若給人拒絕也是一個零成本,多說無妨? (註: 反而,追一個港女,付出的時間跟金錢沒有上限的同時,卻不保証有成果,更可能自己當了兵也不自知。從成本的角度看,中東本地男這一些主動濫出擊的方式其實挺化算,呵呵。)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 本地男子對本地女子的出擊手段便帶多一分「隱喻」的味道。何解? 我也是近來才得知呢。
數周前某一個週末,在公園散步閒逛時,突然看到一個女同事(本地年輕女子,不是外地女子)。她也過來打招呼,我們便順道坐下來閒聊一番。閒聊的時間只有五分鐘吧,其實我也沒注意身邊經過的人,她突然帶笑告訴我,其實有一個一直圍繞公園路徑跑步的男子,已經數次經過我們坐下的位置了。她肯定此人是本地人,不是外籍人。而他邊跑邊帶著耳機連手機的裝置,一眼望去,貌似邊跑邊跟友人在手機中對話,其實每當他經過我們二人身邊時,他會(用阿拉伯文)說出自己的手機號碼與snapshat的用戶名。她笑說此手段不但「老土,卻自以為有新意」,而且差不多所有本地男看到任何一個單身本地女子時,都會用類似的招數。聽後,我不其然去問: 其實是一件好事,或許這是本地男在公園或街上練跑的動力來源? 呵呵。
若有一些香港女士或其他亞洲女士過來迪拜工作,短時間內受到不少當地人「青睞」,小弟不是「潑冷水」,但坦白說,千萬不要自以為天生麗質才受本地阿拉伯男人的愛戴。
Friday, May 4, 2018
淺談: 被動投資
被動投資passive investing (在本文中,只強調對股票的投資,不談其他投資產品)的最簡單說法: 長線而言,把買賣的次數與成本都減至最低,同時間把效益最大化。(在投資中,效益當然是指回報。)
最簡單的做法,如對某市場的股票有興趣的話,直接買進追蹤指數的ETF。美國股市是全球資訊最完整,最多不同投資者參與的市場,有不少研究已証明,長線而言,買進指數ETF如標普500,便已足夠擊敗大部份專業投資者。(註: 這個有力數據是根據美股市場的數據形成的結論。但港股而言,卻沒有足夠完整的數據証明: 長時間而言,恆指指數可以足夠打敗大部分專業投資者。事實上,以近十數年而言,我看到的現象相反,不少專業投資者都可打敗恆指的回報。所以,不同地區的市場,可能是機制運作不同,投資者的深度與廣度不同,也有可能是指數成份股的選股指標的不同,投資的方向與策略也有所不同,絕不能一概而論。)
事實上,對很多小小散戶而言,「被動投資」四字著實引人入勝。大部分散戶對研究投資不同的策略根本毫無興趣,只需要得到理想的回報便可。(典型港人的現實性格,只求結果,當中的過程沒意思。) 最好就是「什麼都不做,躺著也贏」。
有市場需求,供應便自然而生。當中有人便藉以不停標榜一些投資理念,諸如「投資,其實可以很簡單,不用想得複雜」,「不停買賣出出入入,不是投資正道,長線持股不理股價便可,買賣時機不重要」的理念。不停強調「投資十分簡單」的思維,當中沒有任何細節探討與分析,沒有任何數據回測証明,但市場上已有其market。(正如一部電影,一部垃圾大賣,其實不能怪導演「冇料」,只能說大部分觀眾質素低,看不出電影的垃圾之處,當事人可能懂得大眾,從而迎合市場需求,所以, 從marketing去看,當事人其實十分成功。)
對於「投資,其實可以很簡單,不用想得複雜」這個理念,我個人沒有什麼評價,只想起芒格的投資名言: It's not supposed to be easy. Those who find it easy are stupid.
近期, 看到Oaktree創辦人,著名價值投資者Howard Marks 對被動投資的獨到見解,(詳情可見: 可見此文 ) 挺有趣:
The foundation for passive investing is the belief that passive investors can free ride on the efforts of the active investors.
他強調此成功因素不一定可以維持下去,因為此因素跟被動投資者與主動投資者的互動有關。單以美股市場而言,十年前爆發金融風暴後,大大小小投資者都變得保守,令愈來愈多人參與被動投資的行列。但若此類投資人成了絕大多數主流,市場上便沒有足夠不同類型主動投資人去建立一個正常市場報價基制,從而令主動投資者找到市場錯價的穫利空間也增加。簡單而言,主動與被動投資人的互動下,令兩方各有勝敗,無論是主動抑或被動投資,都是有時有效,有時無效,正因如此,兩者都有其可取的地方。
此說法跟Joel Greenblatt所說的,value investing works, because sometimes it does not work 有異曲同工之妙。
早數天Blogger Jack Li寫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因子。Blog友自由兄也有一個挺深入的看法留言。深思他們的投資哲學便會明白,當中的思維跟Marks與Greenblatt上兩者的說法都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身為投資者,無論身在何種市況,小心保守與進取兩者都應同時俱備。天道酬勤,不停努力找尋最合適自己的投資哲學,在實戰中不停出錯,從中學習,修正,同時間保持開放的心態,嘗試多了解他人的投資方向,取其和而不同。
最簡單的做法,如對某市場的股票有興趣的話,直接買進追蹤指數的ETF。美國股市是全球資訊最完整,最多不同投資者參與的市場,有不少研究已証明,長線而言,買進指數ETF如標普500,便已足夠擊敗大部份專業投資者。(註: 這個有力數據是根據美股市場的數據形成的結論。但港股而言,卻沒有足夠完整的數據証明: 長時間而言,恆指指數可以足夠打敗大部分專業投資者。事實上,以近十數年而言,我看到的現象相反,不少專業投資者都可打敗恆指的回報。所以,不同地區的市場,可能是機制運作不同,投資者的深度與廣度不同,也有可能是指數成份股的選股指標的不同,投資的方向與策略也有所不同,絕不能一概而論。)
事實上,對很多小小散戶而言,「被動投資」四字著實引人入勝。大部分散戶對研究投資不同的策略根本毫無興趣,只需要得到理想的回報便可。(典型港人的現實性格,只求結果,當中的過程沒意思。) 最好就是「什麼都不做,躺著也贏」。
有市場需求,供應便自然而生。當中有人便藉以不停標榜一些投資理念,諸如「投資,其實可以很簡單,不用想得複雜」,「不停買賣出出入入,不是投資正道,長線持股不理股價便可,買賣時機不重要」的理念。不停強調「投資十分簡單」的思維,當中沒有任何細節探討與分析,沒有任何數據回測証明,但市場上已有其market。(正如一部電影,一部垃圾大賣,其實不能怪導演「冇料」,只能說大部分觀眾質素低,看不出電影的垃圾之處,當事人可能懂得大眾,從而迎合市場需求,所以, 從marketing去看,當事人其實十分成功。)
對於「投資,其實可以很簡單,不用想得複雜」這個理念,我個人沒有什麼評價,只想起芒格的投資名言: It's not supposed to be easy. Those who find it easy are stupid.
近期, 看到Oaktree創辦人,著名價值投資者Howard Marks 對被動投資的獨到見解,(詳情可見: 可見此文 ) 挺有趣:
The foundation for passive investing is the belief that passive investors can free ride on the efforts of the active investors.
他強調此成功因素不一定可以維持下去,因為此因素跟被動投資者與主動投資者的互動有關。單以美股市場而言,十年前爆發金融風暴後,大大小小投資者都變得保守,令愈來愈多人參與被動投資的行列。但若此類投資人成了絕大多數主流,市場上便沒有足夠不同類型主動投資人去建立一個正常市場報價基制,從而令主動投資者找到市場錯價的穫利空間也增加。簡單而言,主動與被動投資人的互動下,令兩方各有勝敗,無論是主動抑或被動投資,都是有時有效,有時無效,正因如此,兩者都有其可取的地方。
此說法跟Joel Greenblatt所說的,value investing works, because sometimes it does not work 有異曲同工之妙。
早數天Blogger Jack Li寫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因子。Blog友自由兄也有一個挺深入的看法留言。深思他們的投資哲學便會明白,當中的思維跟Marks與Greenblatt上兩者的說法都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身為投資者,無論身在何種市況,小心保守與進取兩者都應同時俱備。天道酬勤,不停努力找尋最合適自己的投資哲學,在實戰中不停出錯,從中學習,修正,同時間保持開放的心態,嘗試多了解他人的投資方向,取其和而不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