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國際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則新聞,要算是跟兩岸有關的資訊。突然間,俄烏戰爭似已無人再理會。
台海問題,長遠而言,對世界大局更重要。稍為多看國際間資訊,看局外國家如何應對這事件,不失為一件好事。
本文純粹提供中東國家對這事件的官方回應或有關資料。
---------------------------------------------------------------------------
(a) 先由阿聯酋說起:
阿聯酋外交部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對台灣進行有爭議的訪問後發表聲明,申明尊重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
阿聯酋在聲明中「對任何挑釁性訪問對穩定與國際和平的影響表示擔憂」,這說法可能是暗指佩洛西的台灣訪問。
阿聯酋外交與國際合作部周四發表的聲明稱,該國「重申支持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可看這則新聞 。
--------------------------------------------------------------------------
(b) 卡塔爾:
卡塔爾週四表示,正在密切關注台灣局勢的最新發展,呼籲各方避免事態升級,遵守國際合法性和聯合國有關決議,強調美中兩國在維護安全與穩定方面的重要和關鍵作用,無論是區域性的還是國際性的。
外交部周四在一份聲明中強調了卡塔爾支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堅定立場以及尊重國際法原則的重要性,包括國家主權和國家間友好關係的原則。
可看這則新聞。
-------------------------------------------------------------------------
(c) 以色列:
來自耶路撒冷郵報的時事評論:(可看這則新聞)
可能有些人認為,由於以色列與美國的關係很好,與中國關係都很好,它可能在緩和緊張局勢方面有所幫助。
如果有人懷有這樣的想法,前駐華大使馬坦維爾奈有一條建議:「不要。」
「不要捲入其中,」他說。「這不是以色列的戰鬥。這與以色列無關。這是複雜的美中關係的一部分。遠離它——盡可能遠離它。」
「我們在畫面之外,」他說。「這是中美之間的一個複雜問題。它與我們無關。」
在五月底,另一則有關兩岸的報導(可看這則新聞):
據報導,以色列外交部已指示其在世界各地的代表不要邀請台灣外交官參加官方活動或參加台灣代表組織的活動。
高級外交官員沙格里爾發出的緊急信息警告以色列外交官不要邀請他們的台灣同行參加最近作為以色列第 74 屆獨立日的一部分舉行的活動,或參加 10 月慶祝台灣獨立日的活動。
以色列文件澄清說,代表不應在公共場所或以色列大使館或任何其他官方設施與台灣外交官舉行正式會議。
該報告援引一位外交官員的話說,該文件並不構成對以色列官方政策的改變,而是對現有指令的澄清。
---------------------------------------------------------------------------
(d) 伊朗: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納賽爾·卡阿尼說,美國官員最近干涉中國內政和侵犯其領土完整的「製造緊張行為」是華盛頓在世界不同地區採取干預主義政策的一個例子。
卡納尼補充說:「伊朗將尊重國家領土完整視為其外交政策的原則之一,根據這一宗旨,支持一個中國政策是毫無疑問的。」
可看這則新聞 。
-----------------------------------------------------------------------------
(e) 敘利亞:
敘利亞外交部譴責佩洛西訪台,稱其為「不符合國際法,不尊重中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敵對行為。」國營新聞媒體 SANA。
「敘利亞只承認一個中國,」該部補充說。
可看這則新聞 。
-----------------------------------------------------------------------------
(f)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今天申明其支持中國主權、領土完整和統一的立場。
巴勒斯坦主席團重申巴勒斯坦長期以來支持中國及其主權和領土完整併充分尊重一個中國政策原則的立場。
它呼籲停止任何違背一個中國政策原則的行為,同時確認中國捍衛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權利。
可看這則新聞。
-----------------------------------------------------------------------------
(g) 阿拉伯聯盟:
週二,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對台灣進行了有爭議的訪問,阿拉伯聯盟宣布支持中國。
據《新阿拉伯》報導,聯盟秘書長霍薩姆·扎基表示,聯盟的立場「基於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定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可看這則新聞。
註:阿拉伯聯盟目前有22個成員國:阿爾及利亞、巴林、科摩羅、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毛里塔尼亞、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塔爾、沙特阿拉伯、索馬里、蘇丹、敘利亞、突尼斯、阿聯酋和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