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零售巨頭Target的CEO最近發表言論,發表對物價上漲與公司狀況的憂慮。詳情可看此則新聞 。
根據他的說法,最大問題是庫存踏入歷史新高。他同時表示,公司目標是通過提供折扣增加銷售、取消訂單和更仔細地審視費用來削減庫存。
雖然沒有投資(炒)美股,但個人不時都會閱讀一些大型上市公司發表的報告,或對經濟的展望等等。環球經濟息息相關,特別是美國進口商或零售類業務,跟全球供應鏈,與中國出口數字有密切關係。閱讀美企高管的展望,其實是想從中找到間接跟港股有關的信息。
整理一下巨型零售商如Target, Walmart的資料,大概可看到一個行業變化:
疫情前的環球船運,行內競爭格局已定,數個龍頭壟斷行業。成本與船隻供需因應市場需求調節,大抵都在成本最優化的穩定階段。
疫情出現,如平時的船運行情是第一站是國家A,二站是B,三站是C等等。一旦國家A嚴格封城,貨運船唯有取消這站,一個月後這船已到達數千公里外的國家,國家A解封後,其貨品進出口卻需要額外船隻,如此類推。由於不同國家疫情爆發期不同,應對手段不同,令船的行情更混亂。
整個行業效率變低,船隻供應不能馬上增加的情況下,集運與干散貨船都是跟民用品有關的行業,突然出現供不應求,令運費大大提高。
當中也有催化劑,如美國政府大量派錢,人們在家中工作與生活的時間大幅增加,同時集中消費在電子產品或家電等,這個變化衍生出對進口貨的需求,變相拉緊供應鏈。
站在零售與進口商的方向去看,銷售數字大幅提升,同時間物流費用一直急升,當然是馬上增加訂單,提前下訂,增加庫存準備。這也是拉緊供應鏈的因素。
時至今日,疫情還未完結,但環球局勢出現新的變化。由於西方國家通脹急升,美國Fed加息提速的情況下,有一些東西即使不看新聞,單用常識與人性都可粗略理解的。
假如一個普通美國家庭,正在供樓的階段,樓按利息由3%增至6%,跟著平時出行的油費,家用的電費都在增加,連帶食物都開始漲價的話,對其他產品(如電子消費品,家電,或日常娛樂用商品)的需求肯定出現急降。
在此狀況下,原本疫情時備貨充足的零售商,當然需要馬上應對這個變化。銷售下降便減價促銷,庫存太多,所以本年根本不用提前下單,或訂單至少減半。對海外進口貨需求急速減少,變相船運與物流的需求也減少。看看最近集裝船和干散船的運價,大概已反映這個狀況。
同時間,不少船運公司在去年建造的新船,應會在未來一兩年慢慢建成,船隻增多,但需求沒有同步跟上,這行業未來一兩年的前景如何,不難想像。
船運是重資產長周期行業。疫情的出現更加劇行業高低潮的波動。業內人士不易應對,股市投資者應對這種不穩定性,也不容易。
唯一比較好做的,大概是能源相關的船運,如成品油船或天然氣船,但這一些行情突然向好,只是因為俄烏戰爭驅動,戰爭如何發展下去,很難預測。西方國家因為自身通脹惡化,減少對烏方的支持,促成雙方停火和談,也不是完全沒可能的。雙方停戰的話,能源相關的船運行情可能出現新的變化。
總體而言,現在全球政經狀況身在異常時期,宏觀因素可突發影響不同行業,對股市投資者十分困難。
發達國人民消費力下降,更不用提到通脹情況更嚴重的歐洲區。為了促銷,商人可能會減低售價,但人力成本,能源成本等沒有出現下降,即商人做生意更難。
人的消費需求可以出現持續下降的,但一些基本物價如食物或能源卻因供應受限而維持高企。大概是一個滯漲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