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0, 2023

有關巴勒斯坦

本文會說有關巴勒斯坦這塊土地的歷史。

以巴衝突與有關歷史,對東亞區人民而言,關注度遠比不上俄烏戰爭。但在中東地區與西方國家,人民對其關注度遠比俄烏戰爭高。

跟俄烏一樣,身為局外人我不會選邊站,以巴衝突不是突發性事件,看清整件事首先必須大概弄懂歷史事件經過,即使如此,是非對錯難說得很。 

我身邊的阿拉伯朋友不少,不少人是巴勒斯坦後裔(大多都是在這裡出生,或在巴勒斯坦鄰國如敘利亞,約旦與黎巴嫩長大),大家在聊天群組與工作間熱烈討論,大家都是阿拉伯人,立場上自然是一面倒,我不會插口評論,他們也不會要求外人選邊站。

對於以色列猶太人,在美國時認識兩三位,十分友善,對中國人的態度很親切(根據他們的說法,中國人與猶太人一直都是好朋友)。文化上明顯跟長居美國的猶太人完全不一樣,似終,數十年時間數個年代,美籍猶太人已本土美國化。

可能是這些原因,曾經接觸兩邊的人,我不會對以巴衝突選邊站。隨口說一些局外人的評價,大概有點不負責任,什至顯得幼稚。

---------------------------------------------------------------------

巴勒斯坦這塊土地,孕育數千年的人類文明,三大宗教的發源地。約二千年前左右,猶太人在這裡定居,持續數個世紀,跟著,基督教羅馬血腥鎮壓猶太人,這是第一次趕絕猶太人,當時還未出現伊斯蘭教。跟著千多年來,在歐洲出現數次趕絕猶太人的歷史,最近一次是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

在巴勒斯坦與附近地區,自從伊斯蘭教出現後,大多數人民信奉伊斯蘭教,但不少人信奉其他少數宗教,信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也不少,當中,長居這塊土地的還有少量猶太人。

在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的地區,如西亞(如現今伊拉克,伊朗,敘利亞)與北非(如突尼斯,摩洛哥等),千年來,都有不少猶太人聚居。從未出現如歐洲數次大規模趕絕猶太人的歷史。各宗教信徒與民族一起共處數個世紀,這是歷史。

不少時事評論員與網紅KOL把以巴衝突定性為: 宗教與兩個民族數百年來的積怨,是完全錯誤的解讀,與歷史完全不符。以巴衝突單純是近百年出現的事件,跟更久遠的歷史積怨無關。

------------------------------------------------------------------------

整件事的關鍵在於一些猶太復國主義者堅持在巴勒斯坦立國(他們的理據是聖經記載,這是上帝給猶太人的應許之地)。這一股政治力量的背後,由全世界最富有的美籍猶太富豪支持,由強大的資本慢慢轉化成強大的政治力量。世界一戰後掌管巴勒斯坦的英國人答應這要求。

數十年間,猶太資本大量湧入巴勒斯坦買地,跟著猶太人大量搬遷至巴勒斯坦。到了二戰結束,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歷史剛結束,1947年聯合國推出決議案,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臨近海岸線的大多數土地給猶太人,給阿拉伯人的土地大部分是沒水源的內陸地區加上極少量近海土地。自此,以色列立國。

整個分配(對阿拉伯人而言)存在不公,但對於金權操控的英美政壇,加上歐美白人對有色人種與伊斯蘭教的偏見與歧視,若把質素佳的地區分給阿拉伯人,以色列只分得少量內陸土地,才是天大奇事。

當時以色列國土內,依然存有不少阿拉伯人長居數百年的村落,靠海的阿拉伯部落住著比較富裕的阿拉伯人。

猶太資本組建的軍隊,加上政府的法令兩者加持下,把長住當地的阿拉伯人趕走或殺死,大量阿拉伯人突然成了沒有居所的難民。總數約70萬,是當時這土地阿拉伯人口的一半。

對於猶太復國主義者而言,這做法有其必要性與正當式,因為他們需要建立的是屬於純猶太人的國家。歷史學家Ilan Pappe把當時發生的史實定性為種族清洗,以色列立國建立在對阿拉伯人的種族清洗上。

當中可能涉及觀點與立場的問題,在西方世界中,會把當時的混亂稱為以色列獨立戰爭。但歷史學家的深入研究把當時的史實指向種族清洗。

And the rest is history. 雙方積怨從此而來。跟著數十年出現數次中東戰爭已不用多說。

-------------------------------------------------------------------------

以色列剛立國後,留在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難民,約有十數萬。往後的數十年時間中,以色列隨著經濟發展,需要填補低端勞動力人口,開放勞工市場給境內的阿拉伯人,成了阿拉伯裔以色列公民。但日常生活常受歧視或其他法律干擾。

到了現代,阿拉伯裔以色列公民佔國家總人口兩成左右。以色列政府曾有一段時間由偏左政黨管治,他們推出的政策讓所有公民享有同等權利。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可組成政黨為選民爭取福利。至於社會上有否系統性歧視,我就不懂了。(法律上平等,不等於社會上沒有系統性歧視。)

近十年一些民調顯示,超過一半猶太以色列人不想接近阿拉伯裔或接觸阿拉伯文化;超過一半猶太以色列人認同趕走境內的阿拉伯裔公民。以色列的政制是西方民主制度,民心所向,近數十年的政府都是由右翼政黨把持。

阿拉伯裔以色列人還有不少親戚留在巴勒斯坦境內,某程度上兩面不是人,巴勒斯坦人認為這些拿以色列公民資格的阿拉伯人是叛徒。這一些都是我的法國籍巴勒斯坦後裔同事告訴我的。

----------------------------------------------------------------------

以色列立國後,無論政界或商界,美籍猶太裔勢力強大,連年在資本,科技,軍事上支持以色列。二戰後美國掌控全球海路貿易,加上軍事與金融霸權,無條件不停支持以色列,阿拉伯人意圖奪回失去的土地,結果不問可知。

當中,巴勒斯坦人沒有組織強力管治的政府,加上鄰國各懷鬼胎不團結,也是以色列長勝的原因。

到了約四十年前起,一些鄰國自知不敵,埃及和約旦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但民族情感上跟巴勒斯坦最親近的敘利亞與黎巴嫩,跟以色列關係依然敵對。但無論如何,大規模的中東戰爭在本世紀已沒再出現,大局已定,強弱差距太遠。

在近數十年間相對和平的日子中,以色列政府不停在約旦河西岸與東耶路撒冷,擴建猶太住宅區(註:根據聯合國安理會議案,這一些地區大多數都應由巴勒斯坦政府管治,不是以色列國土),這一些地方實質上由以色列軍事掌控已有超過五十年。聯合國安理會制定的法則下,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佔領屬於違法。

聯合國安理會多次動議以色列侵犯他國領土,但美國一票否決權完全否決。長年來,以方政府做法不受國際約束。

不用問責下,右翼政府數十年來持續做相同事情,不停在西岸與東耶路撒冷擴大猶太殖民區。

現在,加沙與西岸是完全分開的,兩地巴人不能互相流動。

在西岸,巴勒斯坦人居住的地區分裂成大大小小的社區,由一個地區去另一地區,巴人必須從以方先得到許可證,人們往來流動受限,正常經貿也受嚴重影響。一些巴人社區的住所會遭受以色列法院下令強行拆遷。

日常生活如上學,工作,或去菜市場買東西,巴人都要經過數個以方把守的關卡,有時侯一些猶太殖民區的人會在街上滋擾巴人生活,如擲石,大聲問候,反擊的話會遭對方掌打腳踢,但以方警察對這一些行為視而不見。天天如是,持續五十多年。

不但土地給以色列慢慢侵吞,即使是最主要的水源,長期由以色列管理。當地物價不便宜,經濟難以發展下大多依賴進口,由於沒有水路出口,西岸地區物品陸路上由以色列進口,以色列政府收取高昂費用,這是物價不低的原因。

比起加沙,西岸已算幸運了。加沙不但水源由以方控制,海岸出口由以方監管,以方政府建立高牆把加沙阻隔開,牆邊佈滿監視系統,基本上,海,陸,空完全受控於以方政府。以方對當地物資進口的限制,令當地不能發展任何工業與農業,對外連繫只限於部分經貿。大部分人長期失業,大多數是難民,依賴外來慈善組織救濟維生。人口二百多萬,但面績跟港島相約,人口密度極高,生活社區當然沒什麼配套如公共社區,公園等。以色列官員與法國前總統,都以世上最大露天監獄形容加沙。

由於以色列本土工資高昂,近年起,以方開始批准少數加沙人口進入以色列當黑工,把他們當成是平價苦力。

--------------------------------------------------------------------

後記:以上資料約在數年前便已陸續從同事與朋友知道。

近年來,開始有些獨立媒體深入報導巴人在西岸生活天天受限的景況,在youtube找一下便可看到。對於獨立媒體的工作,敬業樂業,還是令人敬佩。

當然,主流媒體(BBC/CNN/ABC... etc)不會報導這些。

Wednesday, October 11, 2023

港股記錄 (2023年9月)

這一季度間,交易次數稍多。對螞蟻罰款確定後,七月初決定買進阿里巴巴,賣出中船租賃。由收息周期股換成科技股,這是超過兩年半的時間後,再度買進科技股。過去兩年有關阿里的壞消息頻頻,在此不詳述,再加上大市陷入長期熊市,股價無論如何已price-in負面因素。

若論回饋股東的做法,分拆一些長年一直灌水卻沒有實質利潤的業務,是很實際的做法。現在阿里打算先分拆重資產的物流菜鳥,是個好開始。跟著還可不時用現金回購等等。這樣一間阿里較像一間控股型輕資產公司,看看未來數年的ROE能否慢慢回升。對公司未來的成長性不能完全樂觀,但現在這股價無論如何都是低點,可耐性看看後續發展。

若單論成長潛力,最看好是阿里對接海外用家的國際業務。或許這塊生意分拆上市後,我或會換馬至這股。

跟著是月中賣出華領醫藥,英恆科技,和天能動力一半倉位,買進中國電信,加注阿里,再首度買進攜程。英恆出業績後出現大跌,僥倖避開了。

過去接近十年,我從來不買電信股。但現在這市況中,除了信心滿滿的石油股外下注電信股是用來增持收息股的比例,同時間也增加科技股攜程。這兩者沒矛盾,我對倉位配搭的看法是probabilistic,而不是deterministic。

跟著便是九月中,賣出餘下的天能,止賺了一點聯邦制藥,加注攜程,買進康臣葯業。

這樣一來,醫藥板塊持倉不低,有康哲,聯邦制藥,康臣。

本季度賣出天能與華領,感覺上還是有點無奈。天能的業績多年來都沒什麼問題,但股價長年不起,除了疫情2020年曾出現一輪急升大賺一筆外,其餘時間都是不盡人意。我認為當中問題是花數十億搞新鋰電工廠,但鋰電池的生意遲遲不見利潤有關。

-------------------------------------------------------------------------

大談宏觀是專家們的強項,身為散戶投資者不多說。

只點出一些個人看法:

(1) 中國製造出口往中高端向上流。近十數年工資大漲,還有什麼社保或環保限制,再加上年輕勞動力下降。工業製造向中高端發展理所當然。低端生產的工廠大多是勞動力密集行業,職位與工廠消失,對就業市場有很大負面影響(事實上,年輕一代對低端工廠打工的興趣也不大)。

中高端製造業需要的人口勞動力大減,當中只需要數量少的技術型人才,其餘產線自動化與機械減省成本,根本不需要大量勞動力。若政府決心解決經濟轉型出現的就業問題(低技術人力找不到工作),需依靠消費服務市場。

(2) 現在人們更注重花費於服務型消費,不單純是從前的物質或商品消費。當中的原因難以說得清,可解讀成經濟不景下,人們消費力下降;但也可解讀成人們開始有其他品味,不單純只追求物質與炫耀。看看到港旅遊的內地客便知現在他們追求的東西跟疫情前出現很大差別。

在這大環境下,服務型消費應可出現持續性增長,最簡單便是訂酒店,機票與其他交通等等。電影購票的業務也值得留意。

(3) 若看美股市場的話,消費品牌板塊經常出現長升股。國內國情不同,消費力也遠比不上。但若看看過去二十年的發展,人們現在買國產運動鞋,國產時裝潮流衣服,國產西式飲食如瑞幸咖啡,國產電影票房橫掃市場,還有製造業如家電,電子產品等等。

即使在海外如我,十多年前的話,人們看中國產品便知道是質素低的便宜貨,現在看到國產貨,便覺得是性價比極高的中端產品最佳選擇。人們的看法是會慢慢改變的,這需要時間。國產品牌會慢慢發展與狀大,這需要時間的積累。消費品牌板塊值得一直仔細觀察。

(4) 人口老化毫無疑問。十年後與今天比較,在醫藥,保健產品,醫療服務等的消費會是現在的數倍。

(5) 現在市場信心極差,由年初計,熊市已持續接近三年。愈來愈多散戶放棄港股,把存款予銀行做定期存款,或全力轉戰美股;不少港股基金經理不再留在港股市場,或大幅減低持倉。對於逆向投資者,港股是現時全球最佳的市場選擇。

--------------------------------------------------------------------------

本年度 (九月三十日止)港股倉回報約+4.5%。

持股如下(由重倉成員至小成員,按重量排名):

中海油
康哲藥業
聯邦制藥
綠城管理控股
濱江服務
阿里巴巴
中國電信
康臣葯業
攜程
中國建築國際
兗煤澳大利亞
宇華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