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9, 2021

「炭中和」利好煤炭業

近期,不少國家領袖積極討論應對氣候問題。中法德領袖先舉行線上會議,然後美國邀請數十國領導人舉行線上會議,探討炭排放的目標等等。

在中國國內,這個主題名叫炭中和。目標是在2030年內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2060年前到達炭中和的目標。在這個多極世界內,什少可以找到一個各國都希望積極合作的議題,現在大家為全球氣候問題一起合作,實是美事。身為投資者或關心世界大事的人,都不可能莫視這項全球性議題。 

中國本身缺乏化石資源,但煤礦資源卻不少。在發電行業,或生產不同材料如鋼材,水泥等行業,國內企業大多依靠動力煤或焦煤。在燃燒的過程中,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極大,十分污染環境。不少人預期: 在炭中和的主題下,長期而言國內不同產業會慢慢減少煤的應用。而核能,或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都是未來國策上必然支持的行業,煤炭行業的沒落是不少人的預期之中。 

其實,整個新舊資源替代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以今年為例,國內一些專家預料煤炭的需求依然增長。目前國內經濟趨勢向好,發電廠耗煤量明顯高於往年同期。近期,市場上不少電力股的用電量已出現大增。各地加速推行各類建築與基建項目,煤炭的需求是在逆勢增長中。

預計未來數年煤炭的需求似終難以下跌由低基數出發光伏或風電行業正在經歷高速增長這是事實同時間太陽能與風電都同時受制於氣候地勢季節等大環境限制大規模擴展必然需要儲能設備的配合但現階段儲能裝備的發展遠未踏入成熟期未來數年或十年間煤炭的剛性需求不會改變 

另外,國策從上而下傳達,各地方或省市出於環保政策要求,對煤炭企業提出額外審查或安全要求,嚴重限制煤的產量。今年來,煤的價格持續上升,可同時從需求增長與供應限制兩方面去看待這個現象。現在整個煤炭產業存在供需矛盾。 

預計將來,因應整個減排格局,煤礦的新增產量依然會嚴重受限,二三線極污染環境的劣質煤礦可能會停產,擁有資金與資源有效運用煤礦的企業肯定受惠。看過一些新聞報導,一些優質煤礦給當局評為一級綠色煤礦。此類型資產在供應受限的情況下,未來數年的毛利肯定得到保障。在炭中和主題下,國策反而為一線煤企提供護城河。 

在傳統行業中,以個人投資經驗而言,供給受限對行業多是一個正面消息。反而,身為區區散戶在需求端作預測,難度實更高。總體而言,個人喜歡留意供給端受限的行業,而不是在需求端作出主觀憧憬或無限想像。當然,市場需要故事與話題,在需求端製造話題,容易很多。某程度上前者可算是逆向投資後者則是趨勢投資雖然我完全不反對順勢投資但本身個人投資邏輯可能似終是傾向逆向投資的哲學

煤企當然不是什麼受歡迎行業。除了污染環境外,礦產不時出現安全意外事故,而且煤企利潤經常受政府規管。但煤炭是否沒落行業見仁見智

在現況下發電廠有苦自知煤價大升即是發電成本大增除了發電廠外,煤價大升對很多中游產業影響不小,如鋼材或水泥,煤的成本是一個佔比不少的開支。或許有關企業需要利用長期協議或利用金融工具等等,對沖煤價過高的風險。 

在這個大格局下,個人看好一線煤股如神華。若注重公司的穩建派息能力,神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二三線煤股中,細心留意的話還是有一些以小博大的不俗目標。近期看好的目標有:  

-------------------------------------------------------------------

(1) 蒙古焦煤: 身在蒙古的礦業公司。(不要把它跟老千股蒙古能源混為一談,公司其中一個大股東是一個香港人熟悉的東南亞大財團。)國內焦煤產能長期不足,過往超過一半的進口量來自澳洲。但去年中澳關係轉差,澳煤進口出現阻礙。而今年數據顯示,澳洲焦煤輸入已下降至零。中國今年增加從美加或蒙古等地的焦煤進口。蒙古進口的焦煤已佔總進口量的一半,大有取代澳洲的情況。 

受疫情影響,從蒙古通關進口的焦煤時有阻滯。好消息是一條正在建設的中蒙鐵路可在今年或明年完工。 蒙古焦煤經此鐵路進口內地,運輸成本比貨車運輸成本低很多。年報上,公司已說過有關的數據資料。疫情似終有受控一天,只要產銷經鐵路低成本運輸通關,加上現在國內轉向蒙古焦煤替代澳洲進口的勢頭,此小盤股是以小博大的選項之一。


(2) 力量能源: 大股東是富力地產家族。此公司經營大飯鋪煤礦,地點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大飯鋪煤礦是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公司還有一些諸如運輸等等跟煤炭相關的業務。此公司應是我看過的煤企中,經營毛利率最高的公司,高達三成以上,比龍頭神華更佳。

市值44億港元,過去三年自由現金流年均8-10億人仔,手上現金9億人仔,淨資產27億人仔。PE 5倍以下。資產營運效率極佳,ROE,ROCE都是三成或以上。過去數年派息比率超過四成。營收出現連年增長,從公司近年稅項支出去看,不似造假。

身為外行人,不太明白為何這樣一間小煤企可出現如此優秀的營運數據。曾查看一些資料,可能是因為公司跟神華合營一個有配套鐵路支線的煤炭裝配與運輸站,而大飯鋪煤礦正正位於鐵路站附近。可能出於這原因,公司的運輸成本比起其他全國性佈局的煤企更低。公司在副業中也會透過此運輸系統轉售其他煤企的礦產,這也可能是公司增加資產運用率與營收的方法。

Monday, April 19, 2021

伊朗名城: 伊斯法罕

坐飛機從阿聯酋迪拜到伊朗不同城市,約二至三個小時左右。我曾三度到伊朗旅遊(2012,2013,2014年),大概已反映我對波斯文明與到訪伊朗這國家的熱愛。

公元前這地方已孕育出波斯古文明,人類在這地方聚居已有數千年歷史。伊朗傳統上曾是親西方國家,而波斯人(現稱伊朗人)文化上跟歐洲人比較接近 (起碼這是我跟伊朗人接觸後,他們給我的印象)。但自從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國家受歐美制裁,經濟上給環球發達國家嚴重孤立,人民生活質量倒退。 

跟西方交惡後的數十年間,傳媒少不了大量妖魔化伊朗的報導。這類醜化伊朗的報導,看BBC波斯語頻道便可。(英國人以傳媒製造真假難分的新聞去貶低其他國家的手法,實是有一段很長的歷史,多看歷史的人便會明瞭這事實。如果有一天, BBC突然報導伊朗美好的一面,這才是天大奇聞。)

到了今時今日,香港人聽到伊朗這個名字後,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1) 戰亂地區 (註: 伊朗近數十年從未侵略任何國家,唯一的戰爭是1980年左右的兩伊戰爭。這是由美國挑撥伊拉克對伊朗發動的戰爭,淺讀歷史便能理解整個事件的來由); 或是(2) 保守封建的落後國家。 

無可否認,伊朗政府有很多諸如貪污或行政效率低效的問題,對政府不滿的伊朗人實在不是少數。伊斯蘭革命後,國家在制度上變得封建保守: 如成人婦女外出必要戴頭巾等等,但曾在伊朗旅遊的人大概會發現,把伊朗民風與坊間的負面描述相比,實有強烈的反差。 

在伊朗遊走各大城市, 當中午時分經過一些學校,小學生們會好奇地走來跟我說笑,少女或女大學生會主動走來要求selfie自拍; 若是男的話更熱情,主動談天說地,或做臨時導遊帶我到一些美麗景點, 或更會主動帶我到一些地道茶館歎茶,或抽煙。 

以典型香港人保守小心的性格,當然不會理會這些人的邀請,對此類狀況一定會小心謹慎。但我個人在這方面思想比較簡單,不會拒絕跟當地人聊天的機會,當然更不會拒絕跟各女大學生一拍照的邀請,哈。 

歷史上不少時間,波斯帝國都是中東強國。地理上身在歐亞大陸中間,一些城市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城市,波斯人自古經常與不同民族在文化上,宗教上或經貿上頻繁互動往來。可能是這些原因,伊朗人生性喜跟外國人接觸交流,對外來文化與宗教抱有開放態度。加上近數十年受國際孤立,本地人接觸外地遊客的機會不多,看到外國人到訪,態度好奇熱情還是可以理解的。 

誰說伊朗人都是封建保守? 當然有部分伊斯蘭什葉派傳統信徒十分保守,他們不會跟外人聊天,女性更是全身黑衣,也帶黑頭巾,但大多數伊朗人絕不是這個樣子。宗教對不少人其實不太重要,去過伊朗的人都會同意這個說法。 

下圖: 不少伊朗年輕女子都是如此打扮把頭巾放在頭上只是順從政府的法令事實上不少人不理會宗教的制約。她們跟其他國家的年輕人分別不大愛打扮愛電子玩物愛社交媒體互動



由於經濟長年不景,很多人都需要努力工作維持生計,同時間也喜愛花時間跟家人或友人聚在一起。在伊朗,雖然生活質素不高,但態度悠閒或神情輕鬆的人不少,這點跟不停努力工作儲蓄的華人如中港台等地的人,在街上多是毫無笑容,很不一樣。  

-----------------------------------------------------------------

伊斯法罕是伊朗中部一個著名城市,也曾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經貿交集的地方以我個人在不同國家的遊歷,論歷史文化古蹟,或城市風光,伊斯法罕應是五大人生必去的城市之一。

下圖是著名的伊馬目廣場: 


當年伊斯法罕曾是波斯皇國的首都歐亞大陸各民族在伊馬目廣場聚集經商相傳當年波斯國皇十分欣賞來自遠東中國的陶瓷工藝更專程找來中國陶瓷專家長居此地教授本地人有關手工藝難怪在伊朗其他城市的博物館中不時都會看到一些跟中式家具或雕塑近似的古器具

下圖是伊馬目廣場旁一個著名清真寺的大門聞名於世的波斯式建築上的雕刻與圖案在此圖中可看到


下圖攝於日落時段的伊馬目廣場:


下圖是伊斯法罕的著名大橋整個城市有超過十條渡河用的行人大橋大橋各有自己的名義建築模式與歷史



下圖是伊斯法罕著名的基督教教堂Vank Cathedral與教堂內牆上的圖畫政府修建這教堂時伊斯蘭教傳入波斯已有數百年歷史可看到教堂建築具有伊斯蘭風格的圓拱型塔頂




當時波斯國皇在這城市安置鄰國的阿美尼亞人阿美尼亞人是歷史上最早信奉基督教的民族之一到了現在依然有不少阿美利亞人住在伊斯法罕聖誕節也會有慶祝活動而教堂長年對外開放即使是信奉伊斯蘭教的伊朗人也會到此拍照遊走一趟我對此所知什多是因為當年到此地時正正是聖誕節前後的日子



Friday, April 9, 2021

阿拉伯媒體: 談中美博弈

沙特媒體Arab News是我平時看得較多的媒體資訊當中的時事評論以中東地區的政經發展為主我在這地區居住了一段不短日子自然有需要了解區內不同國家的關係與發展

這媒體少有談及區外的宏觀大事,但早陣子一位資深巴勒斯坦傳媒人寫了一篇評論中美對抗的新文章當中有一些觀點是從阿拉伯世界的視角出發所以我也馬馬虎虎譯成中文放在這裡

他的觀點與角度跟中美的傳媒人完全不同

---------------------------------------------------------------------    

拜登的抗中政策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失敗

上週五,美國拜登政府就如何應對中國採取了備受期待的外交政策舉措,其形式是將美國與印度,澳洲和日本聯繫起來的虛擬峰會。儘管四方安全對話(稱為Quad)在聯合聲明中沒有透露任何新​​內容,但這四個國家的領導人談到了歷史性會議,外交官網站將其描述為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但是,聯合聲明幾乎沒有實質性內容,當然也沒有關於如何扭轉(或放慢)北京的地緣政治野心,不斷增強的軍事信心以及在全球戰略航道及其周圍存在的藍圖。多年以來,Quad一直忙於製定統一的抗中戰略,但未能製定出任何具有實際意義的東西。

Quad始於2007年,經歷了多年停頓後,於2017年復活,其明顯目的是排斥中國在所有領域的發展。像大多數美國同盟一樣,Quad是軍事同盟的政治表現,即馬拉巴爾海軍演習。這些活動始於1992年,當時是美印雙邊雙邊演習,但不久又擴大到包括所有四個國家。

自從華盛頓在奧巴馬領導下重返亞洲以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華盛頓的對抗性政策削弱了北京的影響力,貿易或外交。除了美國海軍和中國海軍在南中國海的近距離接觸外,幾乎沒有什麼值得報告。

儘管許多媒體報導都集中在美國政策把重點向亞洲轉移,但關於中國政策向中東轉移卻鮮有報導,與美國的地緣戰略轉變相比,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努力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儘管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全球第五大),但美國未能將其2003年對伊拉克的侵略行動轉化為地緣政經政策上的成功,這是事後美國外交政策優先選項發生劇變的其中一個原因。美國的侵略戰略被證明是完全錯誤的。

去年9月,《金融時報》亞洲編輯Jamil Anderlini提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觀點。他寫道:如果石油和影響力是回報的根源,那麼似乎是中國而不是美最終贏得了伊拉克戰爭,儘管北京連一枚子彈都沒有用上

現在的中國不僅是伊拉克的最大貿易夥伴,而且北京在中東的巨大經濟和政治影響力也是勝利。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現在是中東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也是(除巴林以外)所有海灣國家的戰略夥伴。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盛頓在該地區混亂的外交政策,前所未有的猶豫不決,缺乏明確的政治論說以及區域聯盟的系統崩潰 (註: 意指曾是華府多年盟友的政權如伊拉克或埃及當地的政治體系最後都出現崩潰的下場。)

當在全球範圍內理解時,這種範例將變得更加清晰和令人信服。截至2019年底,中國已成為包括外交使領館在內的276個外交職位,已成為外交領域的世界領導者。與使館不同,領事館在貿易和經濟交流方面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根據《外交事務》雜誌上發布的2019年數據,中國有96個領事館,而美國為88個。在2012年,北京落後華盛頓外交代表23個職位。

無論中國在外交上身在何處,經濟發展都是緊隨其後的。與美國脫節的全球戰略不同,中國的雄心壯志是通過一個被稱為一帶一路(BRI)的龐大網絡來表達的。建成後,一帶一路倡議將圍繞中國主導的經濟戰略和貿易路線統一60多個國家。為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北京已採取行動,使與世界上最具戰略意義的水道之間的地理位置更加接近,對其中一些進行了巨額投資,甚至在吉布提建立了首個俯瞰Bab Al-Mandab海峽的海外軍事基地。

在美國經濟步履蹣跚,歐洲盟友政治破裂之際,很難想像,任何針對中國影響力的美國計劃,無論是在中東,亞洲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將取得很大的成功。

華盛頓對華戰略的最大障礙是,美國永遠不可能取得明確,或準確的勝利。從經濟上看,北京現在正在推動全球增長,從而平衡了由新冠病毒大流行引起的國際危機。從經濟上傷害中國將削弱美國以及全球市場。

在政治和戰略上也是如此。就中東而言,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重心適得其反。它在亞洲沒有取得明顯成就,同時間在中東出現了真空空間由北京填補。

有些人錯誤地認為,中國的整個政治戰略是基於它只想做生意的願望。從歷史上講,經濟主導地位是所有超級大國的主要驅動力,但北京對全球霸權的追求幾乎不局限於金融。在許多方面,它要麼已經佔據領先地位,要麼已經接近前沿。例如,中國和俄羅斯上週簽署了建設國際月球研究站的協議。考慮到俄羅斯在太空探索方面的長期記錄以及中國在該領域的最新成就(包括在月球的南極-艾特肯盆地上登陸第一架航天器),這兩個國家有望在新的太空競賽中發揮帶頭作用。

由美國領導的四方會議既不是歷史性,也不是改變遊戲規則的因為所有指標都證明了中國步向全球領導地位將繼續不受阻礙。這是一個必然的事實,把已存在一個多世紀的世界地緣政治範式重新排列。

----------------------------------------------------------------------

原文源自Arab News (連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