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應是股民最忙的一個月。很多上市公司都會在三月發佈去年的業績。
差不多十年前,小弟剛開始對投資提起興趣。 曾經廣泛閱讀不同的書籍,記得商品大王 Jim Rogers 曾經說過: 投資上市公司,最緊要的,是公司的年報寫得簡單,詳盡,令人看得容易明白。 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覺得有其道理。
最近兩年,看年報比較多。 除了一些會計上的數字外,個人認為,主席的結論,對來年的看法等,是必看的一欄。 實幹派的公司,定會列出公司業績值得檢討的地方,倒退的原因。 總結去年,展望來年,寫得十分踏實。
其次,一些公司財務上的註解,或資產負債表的附加說明,也是必看的地方。 「魔鬼就在細節內」,公司一些關鍵的枝節,多會出現在這一些毫不起眼的地方。
從年報或新聞通告,便可以發現一些公司的財技。 例如,公司舉債收購主席旗下的個人資產,或低價大量配股等等。 此類資料,對理解中小型公司,是不可忽視的。
另一方面,跟政治家一樣,有一些管理層喜歡說一大堆空話。 什麼什麼「預期公司發展將持續穩健」,「在國家穩增長的情況下,公司將會同步發展」。 而公司的銷售額下滑,或利潤率下跌,卻視而不見,也不加以解釋。 這是管理層處事作風的問題,不代表公司將來沒有前景,但我是比較喜歡謹慎而且踏實的管理層。
當然,我不會假裝成一個專家,聲稱自己完全看懂一間數百億市值的公司年報。 坦白說,我不會花時間檢查清楚大型龍頭企業的年報。 一般而言,我比較少買入此類大型公司的股票。
近來,倉中增持的能源股,當然是大型龍頭企業。 買入的原因,純粹是 「從行業的角度」 去看。 早陣子的此篇文章,算是其中一個例子。 買此類股票的時候,我沒有事先仔細看清年報中的所有細節,知道一些公司基本因素應已足夠。
投資是永遠需要學習和適應的道路,努力不一定會有回報,自己的判斷也經常有錯誤或過於主觀。 所以,不停檢討,查找不足,是必要的。
自以為是,不去檢討,只相信財演,或奢望持股會沒有來由的大升,完全不切實際。
小弟會外遊一個星期。 未來一個星期不會更新此Blog 。 回來後,當然會分享一些有趣見聞。
Friday, March 25, 2016
Monday, March 21, 2016
一個需要「黑金」的樓市
早陣子的一篇文章,提到迪拜物業的租金回報極高,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如果此情況發生在香港,物業租金回報高達 +8% ,而銀行借貸利率只是4% ,樓價肯定會急升數成,直至租金回報率與息率的差距大幅縮小。
但此情況沒有在迪拜發生。 從2011年至2013年,樓價從 「谷底」大幅反彈四成或以上。 租金也在同一時間大幅增長了不少。 而2014年開始,油價大跌,強美元致使周邊國家的遊客大幅減少等等的因素影響下,經濟進入了調整期,樓市也開始回軟。
同一時間,因為外來人口一直增長中,租房的要求反而沒有下降,租金沒有跟從樓價調整。 所以,在這淡市中,租金回報率反而增加了。
其實,最大的原因,出自銀行按揭的問題。 迪拜的人口大概二百三十萬左右。 超過 80% 是外來人口。 對於本地人,政府為本地人提供土地自建別墅居住。 所以他們沒有自住房的需求。 若果需要買樓,當然只是為了投資了。 而本地中東人的文化中,利用現金,不問銀行借錢去買樓投資,是十分普遍的。
即是說,若投資者是本地人,根本不需要銀行按揭,因為他們喜歡用現金買樓。
另一部分的買家,當然是來自外國人了。 第一部分外籍投資者,便是住在這城市的外國人。 打工的,大部分沒有計劃長期留在這個城市,所以只會租,不會買。 而做生意的,因為風險的問題,銀行對商人經常提高借貸的門檻。
而第二部分外籍投資者,便是不在這城市生活的外國人。 銀行對此類外籍投資者比較 「手緊」,按揭手續也比較繁複。 所以,大部分外來投資者都是以現金方式買樓。
作一個簡單的總結,便是樓宇的成交大多是以現金方式交易的,銀行按揭方式買樓不算普遍。 一個城市的樓市,沒有依靠信貸擴張,當然不能 「節節上升」。 這也是租金回報率持續高企 的原因。
樓價突然上升的催化劑,大概只有兩個。 第一,銀行放寬對外來人士的按揭監管。 第二,大量現金湧入樓市。
第一個催化劑發生的情況不高。 上一輪樓市大跌的原因,便是銀行借貸過度寬鬆。 而銀行上了寶貴的一課後,當然不想重蹈覆轍。
第二個催化劑,已在2011-2013年發生過了一次。 當年阿拉伯世界中的很多國家發生政局動盪,大量中產人士或富商把他們的資金轉移至 「中東的避風塘」 迪拜。 而房地產當然是 「儲存現金」 的好地方。
未來, 「現金突然大量湧入」 的情況會否重現? 小弟不敢說得準。 身為一個 「免稅天堂」,迪拜也可說是一個 「避稅天堂」 ,極適合一些來歷不明的資金周轉的地方。 「不能見光」的現金,來到此地後,政府對此類現金沒有監管,把它用來買樓,賣樓,一進一出的簡單過程,現金便「由黑變白」 。 十分方便。
這個樓市能否 「炒起」,唯有等待大量 「黑金」 的出現吧。
如果此情況發生在香港,物業租金回報高達 +8% ,而銀行借貸利率只是4% ,樓價肯定會急升數成,直至租金回報率與息率的差距大幅縮小。
但此情況沒有在迪拜發生。 從2011年至2013年,樓價從 「谷底」大幅反彈四成或以上。 租金也在同一時間大幅增長了不少。 而2014年開始,油價大跌,強美元致使周邊國家的遊客大幅減少等等的因素影響下,經濟進入了調整期,樓市也開始回軟。
同一時間,因為外來人口一直增長中,租房的要求反而沒有下降,租金沒有跟從樓價調整。 所以,在這淡市中,租金回報率反而增加了。
其實,最大的原因,出自銀行按揭的問題。 迪拜的人口大概二百三十萬左右。 超過 80% 是外來人口。 對於本地人,政府為本地人提供土地自建別墅居住。 所以他們沒有自住房的需求。 若果需要買樓,當然只是為了投資了。 而本地中東人的文化中,利用現金,不問銀行借錢去買樓投資,是十分普遍的。
即是說,若投資者是本地人,根本不需要銀行按揭,因為他們喜歡用現金買樓。
另一部分的買家,當然是來自外國人了。 第一部分外籍投資者,便是住在這城市的外國人。 打工的,大部分沒有計劃長期留在這個城市,所以只會租,不會買。 而做生意的,因為風險的問題,銀行對商人經常提高借貸的門檻。
而第二部分外籍投資者,便是不在這城市生活的外國人。 銀行對此類外籍投資者比較 「手緊」,按揭手續也比較繁複。 所以,大部分外來投資者都是以現金方式買樓。
作一個簡單的總結,便是樓宇的成交大多是以現金方式交易的,銀行按揭方式買樓不算普遍。 一個城市的樓市,沒有依靠信貸擴張,當然不能 「節節上升」。 這也是租金回報率持續高企 的原因。
樓價突然上升的催化劑,大概只有兩個。 第一,銀行放寬對外來人士的按揭監管。 第二,大量現金湧入樓市。
第一個催化劑發生的情況不高。 上一輪樓市大跌的原因,便是銀行借貸過度寬鬆。 而銀行上了寶貴的一課後,當然不想重蹈覆轍。
第二個催化劑,已在2011-2013年發生過了一次。 當年阿拉伯世界中的很多國家發生政局動盪,大量中產人士或富商把他們的資金轉移至 「中東的避風塘」 迪拜。 而房地產當然是 「儲存現金」 的好地方。
未來, 「現金突然大量湧入」 的情況會否重現? 小弟不敢說得準。 身為一個 「免稅天堂」,迪拜也可說是一個 「避稅天堂」 ,極適合一些來歷不明的資金周轉的地方。 「不能見光」的現金,來到此地後,政府對此類現金沒有監管,把它用來買樓,賣樓,一進一出的簡單過程,現金便「由黑變白」 。 十分方便。
這個樓市能否 「炒起」,唯有等待大量 「黑金」 的出現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