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汽車市場的話,各地方自有其生態環境。以香港為例子,買車容易養車難,加上地小人多,公共交通系統發達方便,自駕車人口佔比低;道路狹窄人多,SUV私家車佔比一向偏低;由於中上流人士在駕車人口佔比高,高端 ( Mercedes / BMW / Audi / Lexus / etc... ) 品牌在香港私家車市場佔比很高(我個人估計,這比例應是全球最高的城市之一)。由於自駕人士不少都是高消費一族,近年電動車興起,新私家車登記中,售價不便宜的Tesla佔比不低。
談到海灣產油富國(如阿聯酋)的話,土豪與遷入的富豪們當然擁有大量名車,但電動車佔比很低。這也不無原因的,油價比起其他地區便宜很多,開汽油車的成本極低,加上低稅制度下,造成一個「買汽油車容易,養汽油車容易」的大環境。這個生態其實不利推廣電動車發展。Tesla擁有一個小眾市場,主要由一些貪新鮮的年青人購買。
談到車款的話,由於公路與多線馬路大多寬闊,有時需駛進沙地,或在沙漠中奔馳遊玩,大型SUV或四驅越野車十分普遍。開大車比較耗油,但這耗油問題在油價便宜的地區不成大問題。有些人必須擁有大車的原因當然是家庭需要,兩三個或更多小孩,再加上隨行的一兩個工人,大型SUV是必須。
談到牌子的話,講究性能的人還是傾向於歐洲車 (BMW / Mercedes/ Land Rover / etc)。但日本三大品牌(Toyota / Nissan / Honda) 依然是大眾主流。除了平宜省油外,另一個特別原因是這裡的天氣問題。一年間,有過半時間都需要在烈日當空,三十多至四十多度的狀況下駕駛,加上不時出現的沙塵暴,對車輛的侵蝕與引擎等機件的損耗極大,歐洲車相對日本車而言,完全不能適應這類沙漠氣候,基本上新車入手一輛歐洲車,四至五年後便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故障或問題,而日本車就顯得耐用,即使出現一些小問題,維修上十分方便,而且零件與服務費比歐洲車低很多。
話雖如此,歐洲車(主要是德系如BMW / Mercedes / Porsche)在這裡還是很普遍,對一些人而言,開歐洲車是身份的象徵,駕車不能單從代步成本的方向去看。
我自己的話,最怕煩與維修,對車的性能不講究,我的生活已有足夠存在感,不再需要駕駛Porsche Cayenne去表達身份或存在感,駕駛日本車(Nissan Altima)代步便可。
市場上有一些中國製造的自駕車,其實十數年前就進入這裡的市場,但口碑與評價一向不佳,所以銷售連帶二手市場的價值都很低。
近三年左右,情況出現變化。首先,道路上國產車明顯增加,本來我不以為然。跟著,身邊的同事開始提起這話題 :
「你知道MG這個牌子嗎?近來越來越多人買MG車,聽說很不錯。」
「從前,我從不會去買中國車,但中國產品的質素的確越來越好,將來或許我也會買中國車。」
身為一個消費者,購買物品時,性價比最重要。家中的大小家電,白電選用美的或海信科龍;電視用TCL / LG;手機的話,現在用華為,但我也曾用Apple / Oppo / Vivo / Samsung;小型電子產品少不免有小米產品或其他國產貨。原產地不重要,主要看性價比,價格不俗而且質素不差,我便會一試。
當然,走高端的話,我也有一些勞力士。只是這些名手錶處於不受重視的狀態,皆因平時外出,我大多戴日本製精工錶或國產海鷗錶便可。精工與海鷗是個人最愛的手錶品牌。勞力士某程度上已變成收藏品。
手機如Apple無可否認質素極佳,但從性價比去看,其他中端手機已絕對足夠日常生活。自駕車的話,我從未想過買進國產車,從前的市場評價是「口碑差,價格低但質素也低。」
一些經常換車的人對國產車近年工藝上的進步表示驚嘆,難怪市場的認受度明顯提高。本地銷售數字顯示,上汽旗下MG已在本年銷售量升至排名第四;而國產車的總市佔率已提升至15%左右。僅僅是五年前,這一些數據都令人難以想像。
既然越來越多人認可國產車的性價比,好奇心起,我便在一些車展廳閒逛,試駕數個不同的國產車品牌 (江淮 JAC,上汽 MG,廣汽 GAC,長安,長城 Haval,奇瑞 Jetour)。單看外型,內部的硬件,加上隨車附上的功能,的確令人眼界大開,試駕後感覺不錯。
當然,一輛車的耐用度需要經過時間考驗,所以一些愛車阿拉伯人在網上品評不同品牌,答案是國產車在炎熱的沙漠天氣下,完全經得起考驗。
未經親身試駕的話,真的不能相信國產車現在已能做到這個性價比,不但便宜,而且質素不俗。整體而言,國產車比不上歐洲傳統車廠或日本三巨頭,但成本低出什多,質素可能只相差一點,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買國產車,當然有其理由。下年換車的話,毫無疑問我應會買進國產車。
誠然,大眾對價廉物美日系三巨頭(豐田 / 本田 / 日產)的信心仍在。不過,市場上不少消費者先看價格與性價比去做決定,這也是越來越多人購買國產車的原因。
國產車不能撼動高端豪華車市場,它們撬動的是中低端車廠的份額,如VW,三菱,鈴本,現代,Kia等等。
---------------------------------------------------------------
在這裡,還有兩點想補充:
在非西方國家中,阿聯酋是人均消費能力最高的地方之一,有消費力自然更講求品牌價值與質素,特別是大型消費品如車輛一類。
若這些消費者對國產貨的認受度越來越高,大概可以想像一下其餘發展中地方的狀況:人們更講究價格/性價比的大環境下,國產車的市佔率與認受性只會更高。
我沒細看各國數據,但在巴西阿根廷,俄羅斯與其他中亞國家,伊朗與巴基斯坦,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大概可以想像國產車在當地搶奪市佔率的實力。
另一點是車市場的發展。 未來電動車的佔比會慢慢上升,起碼在發達地區應是如此(我很懷疑發展中地區的政府會否有決心與能力去推動電動車的推廣,花費巨資大搞相關電動化基建措施,很多國家都不具備相應的經濟實力與效率)。
在電動車這一塊,日系與德系已失去技術累積與品牌價值優勢。拿德系BMW而言,談到傳統油車,大眾的看法是高端品牌,技術出眾,性能優良;但到了純電或油電混車,BMW只算是one of the other brands而已。 國產電動車在技術累積,和上中下游資源整合與生產成本上,已佔盡優勢。
本年起,比亞迪首次開始在阿聯酋賣電動車,而本地政府也慢慢增加推動電動車的政策,如稅費減免,增設免費充電站等,可見的將來,電動車市場應是Tesla與很多國產品牌一起瓜分的市場。 (註:我不認為傳統油車市場會完全消失。)
若談宏觀數字的話,無論是出口傳統油車,或新型電動車,都是一個至少值萬億的市場。 這個額度當然不能完全填補國內房地產一年十萬億以上的生產值總額,但已足夠填補人力密集型低端產品出口的全球市場份額下跌有餘。
相比房地產不停增加供應,供應已嚴重過剩,只是一些沒用的生產值,國產電動車出口與內銷的生產值顯得更實在。
-------------------------------------------------------------------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