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9, 2021

英國巴菲特: Terry Smith

近數天,趁著有空,都在閱讀一本名叫Investing For Growth的投資書籍,作者是基金經理Terry Smith。 

Terry Smith的公眾知名度不大,在香港不會有太多人聽過他的名字。但其實他在歐洲的投資界挺有名,有人更把他稱為英國巴菲特。

本書去年年底出版。  由2010年起,他親自打理基金Fundsmith,書中記錄他過去十年寫給股東的信,評論,投資哲學或年報等等。我還未看畢全書,但大概也略懂他的投資哲學。 

去看,他操作大方向跟Charlier Munger接近,都是傾向長期持有優質成長股。最著重公司的資本回報率與自由現金流,透過時間的積累與公司共同成長,從而得到一個穩建的複合回報。相比起Munger,Terry Smith可能更在意企業的財務數據與細節。

過去十年,他打理的基金複合年回報率接近20%,相比起近一年冒起的眾多股神,此回報率當然不值一提,但對於平凡人如我,優秀基金經理寫給股東們的信,還是值得一看。

Terry Smith表明,投資只有兩類人,第一類人是知道自己的無知。第二類人是不知道自己的無知。他認為,坊間不少分析師,基金經理,什至是一些大企業的管理層,都是第二類人。只要身為第一類人,便肯定會有長期穩定穫利的機會。當然,作者強調自己是第一類人。

Terry Smith在書中以環法單車賽去比喻投資。在環法單車賽中,有平路上快馬奔馳的一段,有費力爬坡的一段,也有與一大眾車手圍成一堆前行的一段。在整個比賽中,絕不可能出現一位單車手可在任何一個時段都領先於所有人,而出色的冠軍人馬,強項是在其中一段路優於眾人,其餘時間只跟眾車手的平均水平接近,便足以得到比賽冠軍。這個比喻去看投資,倒是十分貼切。

Terry Smith不會對宏觀經濟作出預測,也覺得宏觀經濟對他個人的投資回報幫助不大。在選股要求上極嚴謹,絕不會投資於周期股,資源股,公用股,金融股,或看不懂的科技股。他重倉持有的股票,大多是消費或他能理解的科技類股票。他個人最喜歡的是一些可以躺著穫利的股票,無論經濟好壞,消費者卻依然習慣於買下這一些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而且這一些開支不是一次性付出,而是循環不止的慣性消費,此類企業是他本人至愛。他也表明,對一些需要不停付出大量資本去維繫企業經營的重資產類公司,基本上毫無興趣。

當然,因時地制宜,歐美早已是已發展地區,經濟主要由消費推動,當地投資市場的消費類品牌企業應有盡有,而在新興市場如充滿內地企業的港股市場,如單在此範圍選股,我個人認為限制太大。

除了有關基金操作與投資哲學外,Terry Smith的文章周不時大力批評基金界的醜陋一面,或銀行家的自私與貪婪,或一些巨企高管華麗的謊言,連老股神巴菲特近年一些在個股上的誤判也是他的批評對象

他本人年輕時曾在投行與銀行界工作多年,對金融界的現象本就認知深刻。但可能性格使然,周不時出現的直率與強硬批評,卻惹來金融界或一些企業高管的反感。

三十年前,年輕時的作者已表達出獨斷獨行的作風。當時他打算寫書,寫出金融界中人醜陋一面,馬上有英國大銀行重量級人馬發聲,希望停止此書的發行,但作者拒絕,因為當時雙方公開不和,反而引起大眾注意,而此書成了當年在英國最暢銷書籍之一。

Terry Smith無可否認是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但也可能多年來得罪不少業內人士,所以管理基金的規模不算大,同時間,在公眾間的知名度也遠遠比不上其他出色的基金經理。

我個人是喜歡看這類給股東的信,此類文章可看出投資者的操作手法與哲學,與在當時市場環境下的看法等等。

Saturday, February 13, 2021

新年快樂

 在阿聯酋迪拜,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


年初一晚上的燈光表演:


阿布扎比皇儲Mohamed bin Zayed在Twitter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