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8, 2023

近期留意的股票

中國建築國際

這公司早期先是主打香港的建築業務,約在二十年前起,開始涉獵澳門的建築工程,到了近十年,主要以投資的方式涉獵內地的建築工程業務。此公司的重點如下:

(1) 在港澳區的建築工程業務已在同行間領先。在香港的市佔率約兩成,澳門業務的營收較低,但市佔率更高,約三成左右。工程項目主要為:基建,公屋,醫院等公營建築。

(2) 以營收而言,內地業務的總額超過總收入的一半,當中的工程項目有:公路與橋等基建,保障房等。早期進入內地時,參加的主要是PPP項目,回款期長,對現金流出現嚴重負面影響。而港澳項目更穩建,基本上短時間內穩收現金。

(3) 由於內地參與的項目嚴重影響現金流,致使經營現金流長期出現數十億的負數。約在四五年前起,公司減少對PPP項目的投入,改為投入短期可回收現金的政府定向回款GTR項目,由2021起,現金流出現明顯改善,2021年底的業續顯示,經營負現金流大降至四至五億左右,而去年2022上半年更出現正數現金流,証明公司在內地生意的轉營開始得到收成。

(4) 展望未來五至十年,根據香港政府的規劃,建公屋的總數會出現明顯升幅,加上一些醫院建設的撥款也大增,可預期香港的建築工程項目總額會持續出現增長,根據公司在行內地位,可預期香港有關的業務營收會持續出現增長。

(5) 公司在裝配式建築技術方面有優勢,技術變更主要源自工序自動化與標準化,減少人力成本,減少固體廢棄物產出,更能達到現代建築的環保要求。可預期新的裝配式建築技術會慢慢普遍應用在內地與港澳的項目,此等技術可減省成本,增加毛利率。

(6) 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中國建築興業,主要從事大樓外牆工程,此股我沒太多研究,只知道其建築技術領先,令其取得更多項目,與項目毛利率明顯優於舊式項目。近年增長率極高,股價已成長了數倍。管理層更豪言未來數年會持續年均增長四成或更多。行業將來的發展,外人當然難以斷言,而公司的利潤相對於母公司的總利潤而言,只是一個小比例。但一小部分業務長期出現高增長,無論如何對母公司都是一個正面因素。

整理一下資料,這股的主要催化劑源自:持續現金流轉正,或可帶來估值上的提升;香港業務持續增長;新式建築技術令毛利增加,從而提升業績與估值。

建築板塊的股票一向都是估值極低,三至五倍PE的中小企比比皆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建築工程中,人力成本佔大半,在香港這類地方,苦力建築工的工資連年上漲,成本高外,整個流程應是:工程支出由公司預先支付,完成整個項目才可收取現金,交易對手是政府公營部門或地產商,對手強勢下,不時出現拖欠工程款項的情況,長期對建築公司形成一個不健康的經營現金流轉。以中國建築在行內領先地位,面對上游的政府公營部門或發展商,叫價能力更高,大品牌回收現金更順暢,公司的毛利率比同行一般建築公司高,也算正常不過。一直以來此股比行內建築股中小企的估值稍高,實屬合理。

港澳已是人口老化地區,內地人口身在急速老化的階段,加上建築行業慢慢訂下一堆環保減排標準,新式裝配式建築技術理應大派用場,向樂觀方向看,如這新技術通用於行業,這種技術毛利率更高,經營性質應更接近售賣工業產品,或可令整個估值完全提升。若只走舊路,一個傳統建築公司,即使業續不時出現增長,估值區間也難以提升。


Wednesday, February 15, 2023

生活點滴:睇樓

最近生活比較忙,差點便把這blog完全忘掉。為了保持寫作習慣,還是需要不時寫文章更新一下,若再不寫作一兩周,慣性形成後,便會把這裡完全忘記。

--------------------------------------------------------------

近數個周末,都一直在做相同事情。約經紀,看單位等等,在不同區域看不同類型,不同樓齡的樓盤。任何一個城市的樓市都有不同的地方,這一些異同跟當地人生活習慣有關,當然也跟當地政府的政策有關,同時跟宏觀環球經濟有關。

早在十年前左右,我便開始投資本地的物業,第一個物業是自住,第二個起是收租。近六年已沒再買進任何物業。近數年的經驗去看,對這項投資興趣不大,遠不如我對股市的興趣。連絡地產經紀是苦差一件,收租,尋租客等都是煩事,不喜歡投資物業主要是怕煩,花費精力與時間,回報卻不大。同一時期中,股市中的回報比物業回報高出很多,在前者所花的時間多出很多,我情願閱讀有關投資的書籍,或研究相關股市的東西,也不會花時間去視察物業,或跟經紀搞好關係拿取有用資訊。失敗的物業投資不能怪責時運不佳,自身沒有深入了解市場是一個弊病。

近數周一輪看樓盤,卻令我大開眼界,更意識到理解樓市需要勤力去不同區域視察,或得到一些關鍵人事資源,從經紀拿到準確與有用的資訊,太座職業算是跟地產有間接關係,對樓市資訊的掌握十分全面,近數周視察不同區分時,令我得益不少。

回顧一下手上物業,有一些輕微漲價,有一些反而倒跌。但同一個買入時間點,若物業選擇正確的話,同一時期的回報其實可大增。我坦承在物業投資做得不好,去年起已計劃陸續賣出手上單位,現在去看單位是為了買進自住物業,兩年內會把自持物業全部賣出,以後不再搞買樓收租,多餘資金或可回留香港股市,也可能留給太座做物業投資。

踏入中年,時間管理上必須做得更好,把時間放在事業上,家庭上,或身體健康上,而投資的話,只需把時間花在股市便已足夠。無論是生活或投資,抓緊合適自身的節奏,不能急,也不能懶,堅持內心的目標。把家庭當作一個單位的話,太座負責物業有關,我負責股市金融類資產,這個分工明確,更有效率。

杜拜是開放型經濟,投資物業的主要有兩種人:炒家或長期收租投資者,大多數都是外籍人士,由於資本是外來的,錢銀進出流動更快,令市場波動性大。這點跟世界上其他大城市完全不同,無論是香港,倫敦或是紐約,自住用家的需求很大,成交中有一大半都是用家透過銀行借貸買進。在杜拜,超過一半的成交源自現金交易。

近兩三年,買樓自住的外籍人士中,突然多了兩類人:第一類是炒幣致富的年輕富豪;第二類是俄羅斯中高端人口。這個突變因素三年前完全不能想像。這兩個突變因素令市場出現新變化:中端或高端物業需求突然大增,價格出現大漲;而低端的純收租類物業的價格沒有上漲,有一些區域更出現倒跌。

純收租類物業,即使價格不漲,單是租金回報率,其實也是很不錯的投資,但現在現金放在銀行定期存款,已有約五厘回報,區區為了高一點的租金回報,卻需要花大量時間搞收租有關的事情,個人覺得毫不化算,毫無疑問,需要慢慢放售手上的單位。

在港股記錄有關的文章中已提過,起碼在我個人的見解去看,利率在未來數年或十年間,絕無可能重新回到2010-2020這段時期接近零的水平有人希望經濟出現衰退後,美國會把利率回復接近零的水平,跟著便重新來一次科技股go go go,或港樓go go go,這個純粹是幻想。依靠借錢達到財自這個玩法已一去不返,萬物有週期,新的週期已出現,投資需要看眼前的現實,而不是天天求神拜佛,希望心中所想終有一天會實現。

從政府的政策可看到,目標顯然是想一直引入高端人口的資金,政策面會一直向這個方向傾斜,上流社區的別墅需求剛性,太座的預期是這個類別的地產將來的波動較少,持有者不急於放售,但外資需求會持續,這也是我們重點視察的區分。財力上當然不能跟俄羅斯人或炒幣富豪硬碰,稍為避開他們的勢力範圍,在附近區域內,價格低一點,還是找到合心水的物業,現在希望本月內可以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