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1, 2024

小股東無力的港股市場

直入正題。

大生地產是老牌本港地產股,由馬錦燦先生創辦,它是香港最早期上市的企業之一,歷史悠久,老股民應聽過這公司。馬氏家族創辦的公司還有大生銀行。

在最新的資產負債表中,可看到大生地產負債26億,手持現金約1億,總資產約89左右,淨資產超過60億。公司現時市值6億左右,成交稀少,論PB的話,已低至0.10 PB以下。

對於這類型公司單看損益表其實沒多大意義,利潤與虧損中都帶有一些物業重估的數字,這一些會計項目跟實際利潤完全無關。公司流動現金長期維持極少(對比總資產)的狀態,派息比率極低,這企業的重點當然是其持有物業,投資物業約90億是重點。

近年利率大升的情況下,單是26億負債的利息開支已侵蝕部分公司的實際純利,展望未來數年情況也不可能出現太大變化。

在投資物業中,全資擁有的太平山豪宅區施勳道20及22號,地盤面績4.1萬平方呎,若把物業完全建成(管理層沒給出建成項目的時間)已值數十億。這地段曾是全球最貴地段,數年前呎價五萬港元以上,即使現在樓市不景氣,但這個超級富豪地段的價值尚在。(這地段除了馬氏家族自住的地方,鄰居還有世茂房地產主席許榮茂,太古集團,吳光正,郭得勝家族等,地段價值非同凡響。)

-------------------------------------------------------------

很多年前玩港股時,還特別喜歡注意資產折讓極大的股票,港股市場中,這類股票實在不少。但久而久之,便會發現單純的資產折讓其實毫無意義。

股價回歸企業應有價值的可行方法,當然是公司變賣旗下一些物業,發放特別息,股價自然有所反應。管理層應對這做法了無興趣。這資本配置從未在過去多年出現,期待可見的將來公司會將自身價值變現,只能說是一個幻想。

另外,馬氏家族持股超過一半,不能期望他們突然賣盤給外人私有化公司。

管理層長期不作為,資本回報率極低,同時間對變現公司實在價值了無興趣,沒任何計劃回饋小股東在港股市場的話,散戶其實沒什麼可做的東西。

這類股票符合價值鼻祖Benjamin Graham的煙蒂股條件。美股市場的運作毫不一樣。看了Snowball這本書後,便會知道年輕時喜歡檢煙蒂股的巴菲特,經常都會在這類股票下注,收集足夠注碼後進入管理層,迫使家族持有人變現資產,派發股息,有時更會想法直接私有化公司再套現旗下資產,實現價值回歸。

港股與美股市場的大環境完全不同。美股市場的CEO已是一個職業。身為公司CEO,股價上升表明自己的工作稱職,CV變靚後,自身價值上升便可轉任另一間更大公司的CEO。這種模式下,公司CEO的個人利益與小股東一致,盡力在資本市場反映公司的價值。股市對公司價值的反映更有效率。

當然,這個職業CEO的模式也有其弊端,管理層CEO容易變得短視,自身利益(短時間令股價上升)凌駕公司發展。管理層可能會做出一些對公司短期利好,長期有害的資本配置動作。

另一方面,美股有一種activist investor勢力,這一些資金會先持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股權,再嘗試在管理層年度會議或利用其他方法影響管理層的操作 (價值鼻祖Benjamin Graham年輕時也經常做類似的動作,但當時1920年代中,activist investor還不普遍。)。對於專注公司發展管理層而言,當然不會喜歡這一種投資人,認為他們是製造煩事的人。

在港股市場中,基本上沒有activist investor。大多數小股東更完全不會出席公司年度會議。即使出席年會,小股東有投票權,但小股東集合的團結力量足以影響管理層的運作這個情況,卻是聞所未聞。我只聽過David Webb,此人也算是港股中知名的activist investor。David Webb周不時會網上公開一些港股市場上市的中小企業資料,特別是管理層在資本配置上完全漠視小股東利益的例子。

若港股市場出現多一些諸如David Webb這類人物,製造出一股影響力,港股市場的資本運作效率應會大大提高。

12 comments:

  1. 有,葉維義的基金Argyle Street Management,2015年,亞皆老街管理有限公司狙擊丹楓控股,最終令丹楓控股增加派息。

    2016年,亞皆老街管理有限公司向安寧控股購入中華汽車有限公司3%權益後,開始狙擊中華汽車,並批評中巴管理層只與太古地產合作,未能為股東謀取最大利益。

    2017年12月,亞皆老街管理有限公司反對東芝出售晶片業務,要求東芝分拆晶片業務上市。

    ReplyDelete
    Replies
    1. 噢,惠理基金出身的葉生竟然會做這種事?如多一些基金經理主動做這一些動作,應是香港散戶的喜訊

      Delete
  2. 直入大生銀行一胍相承Part 2。。本身每過月出現金糧,都往佐敦區,大生銀行提取微薄的現金薪酬,十年如一日,發覺出糧畤 ,總見不同年長男女顧客,續期那定期利息手續,銀碼都是數十萬或百萬元計,單是這些忠實 Fans ,再加上看其它搏客專欄,香港彈丸之地,做定期收息顧客,真是難以估計,自己老细都經常投放港元 美元或其它貨幣做定期,少說都過幾佰萬元以上, 要講收息達人,也是大生不可低估的主要實力的金主,尤其年長退休人仕。草上飛

    ReplyDelete
    Replies
    1. 有米港人真的很多,一般人都習慣未雨綢繆,積穀防饑,民間財富很多。

      Delete
  3. 根據網上資料,大新地產和大新銀行的管理層大多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家,且沒有財政壓力。這使得他們進行大規模改革的可能性看起來不大。或許將整間銀行賣給新興的網上銀行,並引入一批年輕的管理層,才有可能促進發展,讓股價價值顯現。
    GC

    ReplyDelete
    Replies
    1. 這類型公司在港股其實很多,很多都很保守地守業便算。不會引入外人革新。

      除了文中提到港股生態中,小股東不能抵抗大股東外,當中仲有另一個重點,就係傳統華人想法,家族的值錢資產唔會益街外人(小股東)。 有大量華人家族企業的其他地方如內地/台灣/大馬/菲律賓/泰國等,情況應該類似。

      Delete
  4. 感谢Joseph的分享。

    有篇文章研究得出融资的重要性,指出股市是西方胜出海洋竞争的基础。

    原文链接

    https://qks.sufe.edu.cn/mv_html/j00002/202106/6395392a-f07c-4fed-888a-a6300cf29da5_WEB.htm

    难怪美国限制中国企业在没上市,禁止向中国的AI、芯片行业投资。

    ReplyDelete
    Replies
    1. 多謝,很好的一篇文章,回顧歷史,我很同意資本市場提早發展多年,是西方領先東方的最關鍵要素。

      而不是近些年時事評論所說的什麼言論自由,民主自由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