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31, 2024

在高加索地區旅遊

剛從差不多十天的旅程回家。2022年到訪格魯吉亞後,這是第二次到高加索地區的國家遊玩。本次旅遊先花一星期在亞美尼亞,跟著花三天時間在格魯吉亞首都Tbilisi. 

假期開始前數天,臨時決定一家人去亞美尼亞旅遊,其實沒什麼特別原因。 主要還是因為距離近,從杜拜出發只需三個小時的機程。 當然,另一原因是想小女兒感受一個下雪的冬天。 在格魯吉亞待三數天是旅程中後段臨時加插的,文中後半會解釋。  

科學上沒有什麼証明,但我還是覺得寶寶在成長階段多接觸不同環境,對小孩的成長應有幫助。

------------------------------------------------------------

亞美尼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 這個沿山區而建的地方,早在數千年前已有人類聚居。它是全世界最早把基督教當成國教的地方。 

根據我對宗教粗淺的認識,亞美尼亞人信奉的基督教是東正教的分支,則慶祝聖誕節是在一月的首個周末附近,跟俄羅斯,格魯吉亞等相似,而不是港人熟悉的12月25日。當然,當地在12月已有濃厚的聖誕節氣氛。

在首都Yerevan市中心,四周放滿聖誕樹與不同的裝飾,實在是眼前一亮,氣氛很不錯。

亞美尼亞人全都精通俄語,懂英語的人什少。幸好,當地的通訊設備尚算完善,網速很快。在旅途中不能溝通時,便用Google translate 了。 現代旅遊,買旅遊書變得次要,主要還是看網絡通訊,到達機場買一張無限流量的Sim card, 是最重要的事。  

在數碼資訊科技運用上,亞美尼亞這小國做得很不錯,預約車全在apps上進行,很方便,價格是預定的,功能類似Uber, 不用擔心當地司機騙遊客的情況出現。最流行的約車apps源自yandex, 它是俄羅斯最大的科技巨企。

當地飲食上沒有中菜或印度菜的多樣化,主菜式比較單調,都是俄式餐湯,或當地普遍的烤肉,沙律等。 可能是高山地方缺乏工業,人口稀少,空氣清新與沒污染的環境下,當地出產的雞肉,羊肉或是魚肉,新鮮無比,肉質口感一流,沒任何特別調料的情況下,我還是首次品嚐如此鮮味的主菜。  當地餐廳不會有快餐式預制菜,全是即時烹調,等待過程特別長,主菜制成需時30至45mins, 對生活速度極高的港人而言,應很難了解效率如此低下的餐飲文化。

這不是一個旅遊業盛行的國家,可能是這原因,給人感覺民風純僕,針對外國人的治安問題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等實在普遍,但在亞美尼亞卻完全沒治安問題。 主要遊客源自俄羅斯,或中東產油國的居民,有阿拉伯人,也看到印度或菲律賓遊客等,他們其實跟我一樣,都是在中東生活的居民。

旅遊資源而言,沒有大名鼎鼎的景點。 我看到的雪山,或在公路經過的山區中出現的大小村落,眼前的景觀實在很美,有一些跟置身在畫中一樣,雪山美景絕不輸給法國或瑞士。

身為基督教色彩濃厚的國家,整個國家散佈不少基督教修道院,當中有亞美尼亞獨有的建築設計風格,有一些更有超過一千年歷史。

當地物價之高令人意外。超市的物價跟杜拜接近一樣。當地中端本地菜餐館,一個例湯,一盤主菜,再加甜點或麵包,人均約120-150港元,我已沒有點叫高端烤肉或其他高端料理了。 相比當地人均工資,生活成本很高。 

這現象或者跟當地政經狀況相關,地理上是內陸國家,陸路邊境給鄰國土耳其與阿塞拜彊封鎖,陸路出口只餘下伊朗與格魯吉亞,當地沒有自身能源,也沒什麼輕重工業,大多日用品或工業品依賴進口的情況下,生活成本變得很昂貴。 

當地著名出產有巨大石榴或桃子;另外,亞美尼亞出產的白蘭地舉世知名。 當年英國總理丘吉爾是一個愛酒之人,他偏愛亞美尼亞出產的干邑,蘇聯領導人知道後,蘇聯駐英領事館便定期運送亞美尼亞干邑到英國總理的住宅。臨走前,我也買了一支二十年歷史的干邑當成是這旅程的收藏品。 

身為一個小國,本地出產的酒類產品豐富,除了干邑,還有很多果汁酒或紅酒。但我不是這門路的專家,不能辨別它們的優劣。 啤酒的話,口感只是一般。 

-----------------------------------------------------------

旅程後段,臨時加插到再次到訪格魯吉亞首都數天的行程。 坐巴士由亞國首都到格國首都需時六小時。 

巴士從亞國進入格國境地後,馬上會發現雙方雖然是鄰國,但格國地理環境更佳,有大量平原作為務農業根基,而首都發展得更繁榮。當然,格國在西邊還有黑海出口,格國不算內陸城市。

事實上,除了地理優勢外,格國的政經比亞美尼亞明顯優勝,格國與左右的土耳其與阿塞拜彊沒有不和,大家保持正常經貿關係。就是因為這種種原因,格魯吉亞物價明顯比亞美尼亞低。 

另一方面,格國經濟更開放的情況下,看到大學附近有很多外籍學生,印度學生特別多,還是伊斯蘭教的學生與居民等等。 居民在種族與宗教上更多元化,首都Tbilisi 更有歐陸城市的感覺。 


飲食上格國本地飲食其實跟亞美尼亞相似,但街上不難看到其他菜式如中菜,泰式,韓式,土耳其菜或印度菜等等。

格國從蘇聯獨立建國後,推行去俄化,學校完全不教俄語。現在三十或下的人中,不少都可說流利英語,完全不懂俄語。老一輩還是可說流利俄語。

當然了,生活上對格國而言,俄語還是有其重要性,最大的遊客與商務來源都是俄羅斯人。2008年,俄軍入侵格的領土。在市中心的街頭中,看到不少辱罵普大帝與俄羅斯的塗鴉。不少地方或店舖掛起烏克蘭國旗以示支持。 

在格國逗留數天,市中心有人組織反政府示威,不少大街都出現警車在戒備。示威可能跟近期總統選舉有關,細節我沒注意。

其實,是次逗留格國,主要是太太想做一個很全面的身體檢查。 在杜拜醫保不包括的情況下,全面檢查實在太昂貴了。而身邊不少人都是去格國花費參與當地醫療服務,評價很不俗。  是次身體檢查的花費很平宜,價格約是杜拜的十分一。  難怪看到不少歐洲人都在這裡,部分原因就是私人醫療服務吧。

-------------------------------------------------------------

後註:有關亞美尼亞近年的困境

身為一個內陸小國,亞美尼亞的生存完全反映小國在國際政經上的困境。 世界一戰時,奧圖曼帝國(土耳其)對當地生活多年的亞美尼亞人進行種族清洗,受害人數以百萬計,數百萬亞美尼亞人流離失所。 到了現在,一百多年過去,活在本國的亞美尼亞人只有二百多萬,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亞美尼亞裔人民約800萬,他們大多住在美國,俄羅斯,伊朗等等。

十多年前在伊朗的商業名城伊斯法罕旅遊時,長住當地的基督教亞美尼亞人不少,還看到基督教教堂,與歷史博物館展示土耳其突厥人如何殘殺亞美尼亞人。 到了現在,當地亞美尼亞人已完全融入伊朗,不少都是中產,專業人士,政府高官等。

在蘇聯時期,亞美尼亞人的待遇其實不差,蘇聯不少學者,文人,外交官等都是亞美尼亞裔,亞美尼亞人從來不用在前線出戰。 

由於種族清洗的歷史包袱,土耳其與亞美尼亞雖是鄰國,但沒有外交關係,陸路也互相封鎖。亞美尼亞另一鄰國是阿塞拜彊,阿國人民與土耳其人基本上是同一民族,語言完全相同,算是土耳其的兄弟國。

由於蘇聯時期劃出的邊境形成雙方矛盾,亞美尼亞與阿塞拜彊的邊境問題持續數十年。

近年,土耳其不停對其兄弟阿塞拜彊輸送無人機。數年前在邊境衝突中,阿國完全克制亞美尼亞軍方力量,奪得一大片地區領土。當中的關鍵是:阿國看透俄羅斯不會為亞美尼亞提供保護(當時還未開打俄烏戰爭)。

近數月,自知不敵下,亞美尼亞還要額外割出更多土地給阿塞拜彊簽訂和平協議。出現困境時沒得到俄羅斯任何幫助,亞美尼亞與俄羅斯的軍事同盟形同虛設,現在亞美尼亞主動向西看,想得到歐美幫助,加入歐盟,或得到美國軍事支持,但身為一個毫無利用價值的小國,很明顯,歐美對它的興趣不大。

小國無外交, 這是現實。

阿塞拜彊的戰略價值明顯更高,當地的石油與天然氣出口佔據GDP很高的比例,歐洲對其能源的興趣相當大。而俄羅斯也想跟它保持更緊密的經濟連繫。說到底,各國都是先看利益。 

亞美尼亞是內陸國家,沒海路出口,鄰國土耳其與阿塞拜彊是世仇,其餘鄰國只餘下格魯吉亞與伊朗,談不上是盟友,盡其量只算是正常經貿關係的國家。

現在阿塞拜彊得寸進尺,提出條件是由阿方軍事控制伊朗與亞美尼亞的邊境地區。亞美尼亞當然不會接受另一陸路出口再遭對方封殺,姑且看看阿塞拜彊會否再來一次武力威脅。

Monday, December 9, 2024

傷感的日子

數天前突然收到一個訊息,原來,我們這個連繫多年友情的小圈子中,其中一位好友已離開這世界。第一次閱讀這訊息時,以為看錯了,還是在做夢?閉目數秒再定神一看,腦海晴天霹靂,心底出現一股哀傷之情。

抑制住這份情緒的晚上,突然回想過去很多回憶。中學時一起玩樂,吵鬧,打架,讀書,跟著畢業。最近多年我不在港,見面與談天時間明顯減少,各有各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有一點多年不變,一次次回港渡假,大家依然高興出席飯局,火鍋,甜品,中學時期最愛的是學校附近一間牛腩河店,當然也必須回去一聚。

男跟男的友情,比較像兄弟手足,與女跟女的友情很不一樣,不用天天經常不停對話,但多年情誼不會因時間而改變。

一切景物依舊在,景中人卻已變。從此以後,這個維繫多年的好友飯局缺少了一位必要成員。

踏入這個年齡,生離死別已不是第一次,但依然覺得很痛苦,數年前父親離世對我的打擊很大,現在是多年知己的離開,再一次感受到很深刻的哀痛。這就是人生必須不停重覆經歷的無奈與哀傷?我還未看通,未想通這種哲學性的問題。

突然想起,我在世界各地生活的經歷大概比世上99%的人更多更廣,讀書後出來工作多年,認識不同人,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人,稱得上朋友的有一些,但什麼話題都可不避諱大談一番的朋友,應該只有三至五位。或許不少人都會經歷人生這個階段,在社會層面可能會因際遇或工作等等而認識很多不同人,但能成為好友的難度卻愈來愈高。

近數天,在一人獨處的時間中,我們數人一起渡過的回憶,不停浮現在腦海中。

看到Auntie的留言:兒子臨終前說,一生中最懷念的,就是跟你們數人自由自在一起過的日子。看到這段後,眼淚不自覺源源不絕地流下來。

估不到這數個星期跟病魔對抗的痛苦日子中,不告訴任何朋友。或許,他不想讓好友看到自己躺在床上的樣子?這點我不得而知,已不重要。

如早數個星期得知的話,馬上回港探望他是鐵定的事,起碼他不用在床上獨自苦戰,或在世最後一段日子中,我們二人好好傾談,大家大談當年回憶。但這世上沒如果,也不再重要。

下周末的告別式,我已下定主意不回港出席。上一次見到Uncle與Auntie約是二十年前,當時我們只有二十歲,Uncle與Auntie都是健康有活力的中年人。二十年過後,我們這數人已踏入中年,Uncle/Auntie已踏入老年階段。二十年不見,現在在這種場面再相見,我做不到也想不到可以跟他們兩位說什麼。白頭人送黑頭人是一件很殘酷的事,這個場面我連想也不敢想。人生與命運真的很殘酷。

有一些惡真的來得很快,即使是一個運動健將,經常保持健康飲食,沒不良嗜好,惡疾侵襲的機率肯定不是零,數個星期便可奪走性命,有一些人與事,或許只能用命運二字或天意弄人四字去解釋。這是一個深刻的體會,人生無常。

--------------------------------------------------------------

同年出生,同一城市長大,同一所中學就讀,中學7年間,有6年是同班同學。什至老師隨意編排座位,也連續多次編排我們二人在隔鄰,這當然是巧合,也是一種緣份。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都是必經階段,殊途同歸。意想不到你先行一步,走得很快,不留任何風聲。離開便不用再受苦,忘掉一切生命中曾出現的煩惱與不快,也不用再受病魔折騰,大概是一種解脫,朋友,希望你得到安息,一路好走。在這人生歷程中與你相識多年,我感到很高興。

The brotherhood between us will stay in my life forever. 

這個12月註定是一個令我黯然神傷的日子。時間可以沖淡一切,讓這份悲傷沉澱。我需要更多私人時間,去想通一些事情。

Tuesday, December 3, 2024

近期對股票的看法與操作 (2024年12月)

本年只餘下二十個交易日左右,理應沒什麼大行情,可能不再有任何交易。在這裡寫文當成最後一季的操作總結。

在最後一季中,操作上力求保持簡單。去年年底的對應方法是把資金分散至多些持股,十二個月過後,整體上回報還算可以。對應未來一年的話,現在更傾向把注碼集中在幾個重點部署上。

近兩個月的操作如下:

清倉石藥,加注IGG與海信家電;減持康哲,買進新成員中國太平;減持康臣,加注中國太平;清倉港交所,加注中國太平;清倉泉峰控股,加注中國太平。

這樣一來,新成員中國太平的倉位已超過10%,港股組合第二高的注碼。

------------------------------------------------------------------

如把港股倉的持股數目增加至二十,應會留下一些本年已賣走的小盤股如赤子城科技與津上機床中國,這兩股我依然覺得是很不錯的標的。但後者成交實在太少,不可能大幅提升持倉比例;而前者成交量還可,身為科技股的一員其實也可,但科技小盤股中,現階段賠率最高的其實是美國上市的中概小盤煙蒂股,而不是港股上市的一二線科技巨企或小盤股,這點稍後再談。

另一重要的是戰略上的原因,一般而言,若大環境不明朗,我傾向在倉位配置上集中注碼在數個要點中,這樣的話,唯有放棄一些小盤股;大環境似是轉好時,才會把倉位分散至更多成員或板塊。這是一個粗略的原則。世界一戰時一位著名德國將軍曾說過一些戰場上的操作方向:環境不明朗時,全力守住數個重要據點;而對大局有更大把握時,大可把軍力散開佈陣,我腦海的想法其實跟當代在戰場上殺敵的統領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股海中經過一些歷練後,便會發現理解人性比金融分析/行業理解/技術分析更重要,這點無人有異議。應對人性的歷練上,唯有在操作上訂立一些規則。其中一條規則便是持股數不超過十五。選擇十五為上限的主因是看過學界的數據統計,倉內持有十至十五個持股成員便已足夠分散過於集中(選股判斷錯誤)的風險(當然,倉中持股還需要身在不同行業,各成員關聯度比較低),再分散至超過十五位成員其實不會再降低風險,反而得不償失 (選擇正確的股票因為持份太低而不能大幅提高組合回報)。

---------------------------------------------------------------------------

正如上季總結所說,本有意降低一些醫藥板塊的持倉。這板塊中不同業務的公司眾多,宏觀上無論如何都不能看得太淡,國內踏入中老年大量人口中,不少都受惠過去數十年經濟高速發展,手上儲蓄不少,踏入中老年後應對慢性病或保健的開支定會增加,這個大趨勢走不了,剩下的便是選股上的難度。

現在市場熱點聚焦在創新藥股如康方,但不懂不買是大原則。國情不同,國內的集採降價等政策,注定了不少醫藥類big pharma公司難有提升估值的機會。清倉石藥,減持康哲便是建基於此。醫保缺錢,定期集採降價,加上大環境經濟不佳,而有關企業的創新藥研發或代理中,能否完全填補集採導致收入大跌,其實是一個疑問。從這點上,我認為石藥身為藍籌,經營質素多年不錯,但近年股價持續乏力,市場定價其實很合理,不明朗因素太多,未來公司營收動力實在難說。

至於保留康哲的倉位,基本上是當成煙蒂去看,公司藍圖很明確,最嚴重的集採已過去,公司未來商業化不同板塊的新藥或醫美不會再受集採影響,但這也得看管理層的能力了,林總給人的感覺依然可靠,調低倉位看看未來如何。

清倉港交所這操作也不用多說,近期的成交量比預期低,當然後續或下年可能受不同政策推動而有所上升,但在現階段去看只是憧憬。我寧可把資金投在新成員中國太平。

泉峰產品的主要收入在美國市場,清倉便不用去預測不可預期的關稅吧,近期不少出海股的股價持續受壓,但依然加倉海信,主要還是看好這公司在中東,拉丁美洲,非洲與東南亞的佈局,增長空間依然很明朗。

----------------------------------------------------------------------

有關內險,有數個觀點:

(1) 現在國內銀行存款息率極低,只有1.x %。不少人民對購買分紅成份的壽險興趣極大,這類壽險保証回報高於銀行存款。事實上,上半年各內險公司的壽險銷售增速強勁,印証了這點。而中國太平是增速最佳之一。反而,優等生中國平安有點落後。參考發達國家的發展路勁,經濟踏入低穩增長後,人民對投保的意願增加,保險公司的壽險銷售出現連年上升,中國可能在未來一段不短的時間都會出現類似情況。

(2) 基於央行持續降息,本年各內險新推出的壽險保証回報陸續降低,即新銷售的壽險對內險公司而言,成本已降低。

(3) 國壽的經營效率一直很低,所以不會考慮。中國平安是優等生,但內房相關資產權益嚴重拖累,對它只能持觀望態度。新華本年純利大增,但主要還是股權投資比例高於中國太平財險在過去三年的熊市中明顯領先其他內險,但未來其投資收益理應會下降,未來的純利增長空間不明。

(4) 中國太平的管理層表明,未來有意向增加派息比,此股的派息比一向比其他內險低,只有約兩成。如將來提升至同行的三成水平,股息會大增。另一方面,管理層表明下年應會持續增加股權投資的比例。某程度上,低利率環境持續壓縮內險的利潤能力,但同時間倒迫內險企業增加其他投資的比例。

(5) 不少人擔心內險在低利率環境下的利潤能力,但數據到目前顯示,各內險依然賺錢,只是多少與經營效率的差別。在這方面我不預測太多。本年上半年中國太平的總投資收益率超過5%。減去壽險成本的話,利差應已超過1.5%。管理層表明收益率增加是因為股權投資的利好。內險股權投資只會是央企或其他高息中特估吧,本年度在這方面的回報很不錯。無可否認,公司將來純利跟股權方面投資息息相關。出現牛市的話,因為投資槓桿,純利更會大幅增加。現在持續增持中國太平,某程度上是看好中特收息股未來的表現。我把中國太平看成了組合中的中特估收息成員之一,這成員自身有槓桿成份,可看成槓桿式投資中特變息股。這樣一來,加上原有的資源類中特估 ( 中海油,中煤與中國有色礦業),中特估持倉超過兩成。其實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這便留待下年了。

(6) 簡單一個數學遊戲,假設中國太平將來的總資產增長稍高於國家GDP增長,十年後總資產將達30000億,如收益率1%,純利約300,派息比率30%,即一年派息90,這還未計算其他業務如再保險等等的利潤。若現價買進持貨十年,十年後股息是現在買入價的20%以上。這還未計算未來十年間,還可把得到的股息再複式投入,買進更多中國太平的股票。持之以恆,十年後股息對比現在買進價實在豐厚。當然,十年是不短的時間,若當中出現牛市,股價起飛,賣股套利也無不可。如果股價未來數年持續下跌,不會完全堅持自己既定想法必然正確而無條件地持續加注,無論任何公司都是一個動態跟蹤的過程。以上的收益率假設其實不算樂觀,基本上算是保守。

---------------------------------------------------------------

回頭再談一下科技股,現在賠率最高的科技股是美國上市的中概煙蒂,這觀點已在三個月前的一文說過,不再重複。

在港股的倉位中,持有的科技股是攜程,快手,IGG。前者沒什麼多說,已持有一年半,回報在一二線科技股中排第二(美團第一)。買這股純是增長要素,疫情後國內遊持續火爆,加上近大半年國內持續開放給不少國家免簽優惠,攜程身為國內OTA一哥持續受惠,我估計不到這波旅遊熱何時會冷卻下來,對這股見步行步吧。快手與IGG都在上季的季結提過,不再重複。快手其實還可多談一些有關看法的,留待下次有空再談。

三月前起,慢慢把手上一些資金調動至美股倉,倉值而言港股倉重要很多,美股倉倉值還不到港股倉的10%。

在美股的目標很明確,主要是以下三點:

(1) 拼多多,這公司有不少惹人非議的東西,但在字節不上市的情況下,拼多多應是最能賺外國錢的一線科技股,我認為它數年內市值會超越騰訊,管理層需要解決的事項十分多,買這股是看重管理層的經營能力。阿里的Aliexpress在外國經營十多年,拼多多的Temu只有兩年時間,Amazon已急著要出手應付,兩者經營效率差距明顯。

(2) 投資/投機資源類ETF。我的主要目標是白銀,已下注PSLV, SIL兩者。

(3) 中概煙蒂類。所有持股都有一定比率的派息或持續回購,估值PE 2 - 6,若沒什麼利潤的,便是淨現金高於市值的煙蒂。分散於7個目標。

整個美股組合由(1)+(2)+(3)構成,合共十個持股。組合剛剛建成,到目前為止,回報約+10%。我沒打算定時在這裡更新美股倉 (除非注碼持續上升)。重點還是在港股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