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瑞士IMD一年一度的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報告,阿聯酋排名全球第7,首次出現西亞地區的國家進入前十。這報告的排名基於全球國際性企業高管的評價,有一定代表性。
排名榜上一些非西方國家的排名持續上升或靠前,相反,一些傳統上的經濟強國如英國,加拿大,日本,近十數年排名下跌,實際競爭力持續下跌。反映全球慢慢由西方主導經貿的格局演變成多極化格局。
從另一方向理解整個大格局的演變:G7對全球影響力持續下降,而BRICS的影響力則持續上升。根據這個格局的演變,未來會出現一些新趨勢,其實一些新趨勢在現階段已慢慢成形,但整個現象可能還不算太明顯。
單純跟香港市場有關的事情,比較引人關注的是: 專門投資港股的ETF首次在沙特股市上市,上市首天,這ETF成了當天成交最多的股票;兩間已在港股上市的企業 (香港航天科技 / 中國信息科技) 宣佈,有意在香港與阿聯酋雙重上市;早陣子專門投資沙特市場的ETF已在港股市場上市;港交所在沙特設立辦事處等等,將來可預見的,會出現中東企業選擇在香港第二上市。這些只是二級資本市場的動作。
論一級投資市場的話,動作更頻繁:如蔚來在阿聯酋設廠投資,海信家電在阿聯酋成立子公司,專門負責設計與生產跟中東市場相關的產品;中東資本家收購內房民企中國奧園;富商家族基金增持不同板塊的持股如內需消費,科技,能源相關等等,有關的資料太多,不能一一盡錄了。
在軟文化方面,中沙最近合資成立一個基金,將來會一起合拍電影或其他演藝產品。另外,近數年沙特與阿聯酋已在小學起設立中文課,不少中小學的小孩都需要修讀中文。
發展中國家間的經貿發展,已明顯超過十數年前的單純產品買賣(例如 : 中國把製成品出口,中東把石油能源出口)。上述只是單純中國與中東產油國在資本市場的雙向互動與發展,還未提到東南亞地區,中亞地區,非洲等地的多方向互動。
數十年前的全球格局,單談中東產油國的話,賣油所得的龐大外匯儲備,全數投資於歐美資本市場。到了現在,當中原因可能是西方經濟增進乏力,同時間跟非西方國家的經貿合作更多,政治原因則可能是大家需要對沖風險,不想國家財富完全受制於美元霸權,總之,從政經格局上,增加投資中國,東南亞,非洲等,都是各中東國家正在做的事情。
根據IMF的預測,到了2029年,中國與印度兩國的經濟增長,對全球的貢獻與重要性超過G7各國總和的兩倍。在未來數十年,新興國家對全球發展的重要性全面超越已發展國家的重要性。
政經兩者環環相扣,兩年多前俄烏戰爭爆發,正正符合美國拜登政府的心意,把俄羅斯說成惡魔,跟著把全球格局說成 : 「民主 vs 獨裁」的決戰;或把整件事定位成 : 全球圍堵「中俄伊」這個影響世界規則的惡魔軸心。
令美國華府意外的是,整個局勢的演變與進展跟華府的framing完全不同。
首先,全球(論人口計)第一大與第三大的民主政體是印度與印尼,兩者都沒有在俄烏立場上跟西方靠攏,兩國與俄羅斯的經貿關係如常,沒有批評俄羅斯,即使其餘比較有經濟實力的民主國家如巴西等,與俄羅斯關係保持不變。跟著,整個framing技巧的問題在於 : 不少傳統上依賴西方國家的發展中地區如中東產油國,本質上是獨裁政體,這個framing本質上排斥當中大量發展中國家。
還有最重要一點,把俄國經濟排出美元體系後,俄國經濟雖則不算發展順暢,但維持運作卻完全沒問題。
烏俄戰爭會寫入當代世界歷史,當中的重要性不是「民主 vs 獨裁」,也沒有出現全球圍堵中俄伊,當中的重要性在於 : 加速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同時間也是美元霸權地位下降的開始。
事實上,若住在非西方國家,或到這些國家旅遊,很容易便發現不少人認為俄烏戰爭的根源是北約持續對外擴張,人民們心中的看法與西方媒體的觀點有很大不同。
跟著便是另一場更血腥的以巴衝突,這不用多說,加強伊斯蘭國家人民對西方霸權的反感。在現今這個世界中,「民主 vs 獨裁」沒有出現,比較明顯的事實是「西方世界 vs 非西方世界」,或另一個說法:「The West vs The Rest」。
這不代表全球格局步進兩極化的階段。正如全球化不會出現完全脫軌,中美貿易不會全面脫鈎,非西方國家也不會全面反美或去美元化,各國間經貿關係依然持續,只是大家根據自身利益行動,不會在大國間選邊站,保持相對獨立不站邊的情形下,多極化格局會慢慢出現,世界不會重新回到二戰後數十年西方引領的光景,政經全由美國主導的局面一去不返。
若比較現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的兩位候選人的話,特朗普團隊更了解現今格局持續走向多極化的趨勢,不會如拜登或賀錦麗團隊一樣,意圖用各手段維繫各地盟友,也不會幻想美國依然可藉由這個盟友圈主導世界經貿。沒有了這份幻想,做事便更往內向,所有政策都是美國優先,在國際事務上的參與會收縮與減少干預,這種更為孤立的傾向其實從歷史去看毫不陌生,世界一戰前的一段長時間,美國政治家都持有不干預他國的想法。(但先旨聲明,我對大選沒什麼個人看法,這幾周完全沒浪費時間去看有關大選的新聞。)
------------------------------------------------------------------
在這個大背景下,未來十年會出現一些新趨勢,在這裡隨口舉例。
過往國內對外出口市場主要是歐美市場,到了現在依然如此,但在跟發展中國家持續增加經貿發展的狀況下,同時間出口西方的貿易總量保持不變,總數上對西方出口佔總外貿的比例已慢慢下降。過往華東/華南的長三角/珠三角一帶沿海地區與城市,受惠當年這出口浪潮,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程度比內陸的中西部與西部明顯優勝,但未來的對外經貿增長點中,包括依賴內陸基建與運輸的市場如中亞,南亞等等,這一個勢頭會帶動區內城市的發展,這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中西部或更偏遠的西部城市受益於整個進程,經濟發展速度會比華東與華南更佳,經濟發展程度差距會慢慢收縮。到了二十年後,新一線城市可能已沒有廣州,取而代之的是成都,重慶或烏魯木齊等。
對東盟的經貿勢頭依然良好,但現代經貿已跟從前的單純進出口不同,事實上各發展中國家都想利用工業去增加就業與促進經濟增長。在這個大環境下,國內的中低端製造力會持續遷移至發展中國家,國內只保留管理與技術的把控,某程度上算是國內民企讓利予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某程度上也算是國企讓利予發展中國家)但從長遠去看,這做法其實更能促進雙方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如印尼,不可能會長期接受中國中低端產品大量進口,這類型的貿易逆差不可能長期持續。
即是說,從中國的工業產出佔全球的比例會出現下降,這其實也是一個正常現象,未來一段不短的時間中,國內工業製造會向更高價值端靠攏,而中高端工業製造需要的人力比例下降,中低端製造的就業職位會流失,當中不少會由發展中國家如印尼,越南,埃及,摩洛哥,墨西哥,巴西等取代。現在國內社會的年輕人對這類工作毫無興趣,失去不少中低端工作機會這個現象或許是社會發展的過程之一。
這樣的情況下,在全球各地出海建廠,對民企的管理水平會有更高要求,實力不足的中小企選擇躺平,不冒險出海經營。但能夠持續出海,在各地建廠,產品從產出到客戶的距離大大下降,成本的計算更本地化,經營成本與風險全球化分散,這類成功全球化經營的企業確實有很強的持續競爭力。在傳統油車,新能源電動車,家電領域,各電子產品,紡織代工等,國內已有成功出海的企業。新經濟行業中,如手遊,電商,社交軟件,太陽能零件等,也湧現一大堆成功出海的企業。在香港也有類似的標的,平民如我沒能力經營這類企業,透過在二級市場持股,也是享受企業出海紅利的良好方法。
就憑這篇分析,便已經打贏香港的評論員9條街,香港的好多觀點都是站在西方的立場去看,認為西方就是整個世界,可惜已經不是40年前的世界。
ReplyDelete單以人口論,中國加印度已經佔全球的37%,整個亞洲更佔60%,反而歐洲只佔11%,北美更只佔5%,如果亞洲的人均產值只有歐美的一半,總量仍然是非常之恐怖。
美國大選嘛,選出邊個生活都是咁過,最多買定啤酒花生等睇戲。XD
現在這世界,不少歐美人民都很想多多了解其他地區的人民想法,或價值觀等等,起碼年輕一代/年輕中年有這個傾向,對西方主流媒體的信任度很低。
Delete反而,神奇在香港,不少港人與傳媒界的視野依然停留在1990年,原因不明。可能是lazy journalism,把網上主流西方媒體直譯便算。這現象性質其實很嚴重,不少港人都不常外出,只透過新聞接觸外界下,對世界的認知出現嚴重落差。
香港航天科技 / 中國信息科技, 這2只老千不就要說了, 影衰香港..影響可信性
ReplyDelete我完全不認識這兩間公司。
Delete當然港交所有改善的地方,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世上沒一個賭場能完全杜絕老千的存在。好在現今社會資訊比過去透明,老千現形便令投資者有所警惕。
某程度上老千是正常的存在(只是個人看法),投資者對買賣交易需要自己付責任
東升西降,要 All in A股
ReplyDelete世界多極化跟媒體說的什麼東西升降,是兩個性質不同的事情
Delete順帶一提,談投資還是看數字表達:
Delete過去十年,我all in 港股,清一色內地企業,回報擊敗港人至愛的道指與納指。存心挑機也要選對象。
過去十年all in A股,回報數倍大有人在。
這世上你看不到的東西,不代表沒有發生或不會發生。
布熱津斯基在1997年已預測美國當時所吃冷口戰紅利的一極局要必不能維持,因此逐漸在亞歐非佈局與各「區域強權」搞勢力平衡是出路,可惜一個911令美國在中東泥足深陷,另一就是中國的發展遠遠超出布熱津斯基及絕大部份人的最樂觀預算。不足30年中國已由區域強權成長至足以和美國拗手瓜的兩極姿態。
ReplyDelete森
大局會一直演變,理所當然。什麼是實力什麼是時運,其實很難說得清。
Delete注意細節的話,眼前的演變還是隱約看到的,只是看不到的人以為全世界一直停留在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