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4, 2018

淺談: 被動投資

被動投資passive investing (在本文中只強調對股票的投資不談其他投資產品)的最簡單說法: 長線而言把買賣的次數與成本都減至最低同時間把效益最大化(在投資中效益當然是指回報)

最簡單的做法如對某市場的股票有興趣的話直接買進追蹤指數的ETF美國股市是全球資訊最完整最多不同投資者參與的市場有不少研究已証明長線而言買進指數ETF如標普500便已足夠擊敗大部份專業投資者(註: 這個有力數據是根據美股市場的數據形成的結論。但港股而言卻沒有足夠完整的數據証明: 長時間而言,恆指指數可以足夠打敗大部分專業投資者。事實上,以近十數年而言,我看到的現象相反,不少專業投資者都可打敗恆指的回報。所以不同地區的市場,可能是機制運作不同,投資者的深度與廣度不同,也有可能是指數成份股的選股指標的不同投資的方向與策略也有所不同,絕不能一概而論

事實上,對很多小小散戶而言,被動投資四字著實引人入勝。大部分散戶對研究投資不同的策略根本毫無興趣,只需要得到理想的回報便可。(典型港人的現實性格,只求結果,當中的過程沒意思。) 最好就是什麼都不做,躺著也贏

有市場需求,供應便自然而生。當中有人便藉以不停標榜一些投資理念,諸如投資,其實可以很簡單,不用想得複雜不停買賣出出入入,不是投資正道,長線持股不理股價便可,買賣時機不重要的理念不停強調投資十分簡單的思維,當中沒有任何細節探討與分析,沒有任何數據回測証明,但市場上已有其market。(正如一部電影,一部垃圾大賣,其實不能怪導演冇料,只能說大部分觀眾質素低,看不出電影的垃圾之處,當事人可能懂得大眾,從而迎合市場需求,所以, 從marketing去看,當事人其實十分成功)

對於投資,其實可以很簡單,不用想得複雜這個理念,我個人沒有什麼評價,只想起芒格的投資名言: It's not supposed to be easy. Those who find it easy are stupid.

近期, 看到Oaktree創辦人著名價值投資者Howard Marks 對被動投資的獨到見解,(詳情可見: 可見此文 挺有趣:

The foundation for passive investing is the belief that passive investors can free ride on the efforts of the active investors.

他強調此成功因素不一定可以維持下去因為此因素跟被動投資者與主動投資者的互動有關。單以美股市場而言,十年前爆發金融風暴後,大大小小投資者都變得保守,令愈來愈多人參與被動投資的行列。但若此類投資人成了絕大多數主流,市場上便沒有足夠不同類型主動投資人去建立一個正常市場報價基制,從而令主動投資者找到市場錯價的穫利空間也增加。簡單而言,主動與被動投資人的互動下,令兩方各有勝敗無論是主動抑或被動投資都是有時有效有時無效正因如此兩者都有其可取的地方。

此說法跟Joel Greenblatt所說的,value investing works, because sometimes it does not work 有異曲同工之妙。

早數天Blogger Jack Li寫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因子Blog友自由兄也有一個挺深入的看法留言深思他們的投資哲學便會明白當中的思維跟Marks與Greenblatt上兩者的說法都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身為投資者,無論身在何種市況,小心保守與進取兩者都應同時俱備。天道酬勤不停努力找尋最合適自己的投資哲學在實戰中不停出錯從中學習修正同時間保持開放的心態嘗試多了解他人的投資方向取其和而不同

14 comments:

  1. Student says:

    Very good essay! ... have much agreed with the conclusion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anks for sharing!

    ^_^

    ReplyDelete
  2. 簡單而言,主動與被動投資人的互動下,令兩方各有勝敗,無論是主動抑或被動投資,都是有時有效,有時無效,正因如此,兩者都有其可取的地方。

    我唔係咁睇
    主動投資當然就係希望得到超額回報, 就係所謂Seeking Alpha.
    問題係理論上, 市場創造GE總收益有限, 有人搵多D就代表有人搵少D.
    你好難去證明長期而言, 呢個組合或呢個人拎到GE回報比市場平均回報更好.

    被動投資唔係seeking alpha, 係拎返市場average return.

    咁樣GE考慮點就完全唔同
    投資恆指同標普只係執行GE方法,
    應該要諗呢個被動基金係咪夠大coverage, 如果佢都衰左, 係咪有一半人會陪葬先?
    再來就係思考點解恆指同標普會長升長有
    睇返數據, 投資恆指同標普好似都有每年7-8%?

    再退一步, 理論上好難證明有人可以長期拎到平均之上GE回報
    唔代表你唔得,巴菲特肯定係成功例子.
    我就兩個方法都試, 主動投資+月供2800, 睇下結果


    ReplyDelete
    Replies
    1. 主動投資一定是花費時間與不停出現錯誤的, 這一些都是無可避免, 我個人相信身為主動投資的人, 除seeking alpha外, 就是個人都喜歡慢慢研究學習等等. 如果不喜學習, 不想花時間研究, 也不喜歡出現錯誤, 當然無謂勉強自己, 便唯有做一些追蹤指數的長線買進便算了. 起碼數十年黎, 市場平均回報都有6-9%. (相對於所花的腦力與時間而言, 6-9%的market return當然也算是'把買賣的次數與成本都減至最低,同時間把效益最大化', 這就是我本文第一段的意思了.

      這個取向當然沒有問題. 本文後段只是想帶出這個passive investing必勝active investing的走勢不一定可以一直維持, 也不一定出現在所有國家的交易場所.

      當然, 決定了做active investing, 下苦功, 出錯, 學習, 修正, 全都是不可避免的過程, 有人會一直輸, 但若找到自己的方法, 能擊敗大市也是有機會的. (起碼個人的經驗是, 中長線時間軸看, active investing擊敗大市, 在港股市場真的比較普遍. 在美股市場, 這個情況是比較罕見的)

      Delete
  3. 非常同意Joseph兄的見解。主動投資是痛苦的,因為常常面對失敗/失誤,但因為有失敗/失誤才有反饋,才能學習。

    ReplyDelete
    Replies
    1. 痛苦到無倫, 特別係自己做了很多功課也會有機會出現錯誤, 不過也要從中學習, 生活與投資也是如此.

      Delete
  4. 我發覺有些人明明「主動收入」大過「被動收入」好多,在仍重度依賴工資的情況下,就幻想緊自己現在已能靠passive income過活。

    這類「思覺失調型」散戶可真不少😅

    ReplyDelete
    Replies
    1. CHERRY 兄呢個好中POINT....

      好鬼多人話自己半退休/唔休做

      但又一邊投訴工作唔開心.

      Delete
    2. 哈哈, 其實我真係唔知Cherry妹指邊個呢. 我冇緊跟很多有關不同人或blogger的新聞的.

      有幻想都係好事, 人要長期保持自我感覺良好才會開心, 哈哈.

      外人睇佢覺得佢硬膠, 但佢自己開心都ok 既, 哈哈.

      Delete
    3. 70兄講得正! 如果工作唔開心, 夠彊當然咪做.

      Delete
  5. 跟據John Bogle在《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的統計,基金經理的能力,平均是跑贏大市的(因為他們都是精英嘛),只可惜他們平均只跑贏大市0.5%-1%,而他們收取的管理費卻是2%+表現費,還有其他的操作成本,以致基金的投資者是跑輸大市的,平均跑輸了2.5%。

    我的理解是無論任何的投資方法,在有太多(能)人一起追逐搶食時,都會令到投資方法的效用降低,甚至失效(反效果)。早期的對沖基金平均有相當好的成績,後期成行成市,表現也就令人失望了。

    ReplyDelete
    Replies
    1. 基金經理跑贏大市收返少少表現費算有良心了,比起開班奴大師們跑輸大市仲要收學費。

      Delete
    2. John Bogle呢本書我好多年前看過了, 卻記不起原來不計管理費, 他們其實表現其實比大市好一點點的.

      我很同意自由兄第二段, 所以我的看法是未來十年, 內地慢慢開放比外人玩金融市場, 剛開始時什麼大趨勢(趨勢如美股現在很多人都buy的追蹤指數etf投資) 都未有完全建立好, 很大可能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個人估計市場錯價機會應該什多, 或special situation investing機會也什多, 無論是基金, 個人小小散戶都有不少機會找到一些大利潤 (我指未來十年的內地市場)

      Delete
    3. 池兄, 不少開班高手都學精, 不會再跟人說自己的倉或回報率, 只會大談一些理念(如一定要買高息股收息, 或買賣時機不重要等等)或哲學, 當然立於不敗之地, 因為一直不敗, 所以fans也一直支持.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