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1, 2023

擁有提升價格能力的生意

對任何企業而言,擁有提價能力是一條絕佳的護城河。

一些周期性行業,如上游商品或原材料,產品價格以市場供求決定。宏觀經濟決定價格升跌(在期貨市場,當然有炒家影響價格,但整體而言,價格受宏觀經濟影響。) 現在後疫情時期,一些國家受嚴重通脹困擾,一些行業如出入口貿易或零售,所謂的提價能力僅僅是把成本上漲轉移給下游買家。這些行業都談不上擁有提價能力。

若產品在同行中擁有最佳質素,或在市場上獨一無二,企業自然擁有定價權。這類獨一無二的產品,根據行業特性,涉及不同原因,如技術優勢。這類企業大多跟科技有關。但從二級市場去看,對於這類企業的辨識難度不低,絕大多數人都是後知後覺,如Nvidia,大眾看到股價大升才會得到它擁有技術壁壘這個認知。對於行外人而言,高科技細分行業的技術發展路線方向,實在難以預測。在不同的科技領域,過去百多年已出現過無數次後來者推翻巨無霸壟斷市場的狀況。

身為個體戶投資者,還是應有自知之明,不應過份高估自身辨識技術壁壘與產業發展的能力。我的要求低一點,嘗試多在日常生活仔細觀察,從規律與人性兩方面去思考。

在某超市閒逛期間,發現一些文具或學生日用品,貼上韓國人氣男團BTS品牌,產品售價可提升兩倍,但產品質素其實跟雜牌產品無異。

這類產品的提價能力源自潮流品牌價值。在港股市場上,同類企業有泡泡瑪特。這間公司出產的潮玩毛利極高,玩具的售價不便宜,但的確引來很多人買單。公司慢慢建立IP,將來的產品線與生意擴充都建立在這些IP上。這類產品提價能力的潛力源自潮流玩具的受歡迎程度,持續性難以預測,潮流可一瞬即滅,也可細水長流,管理層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大環境的演變也是一個關鍵。預測潮流走勢,難度自然不低,至少對我而言,這類股票不是一個好選擇。

轉一個方式思考,不用再花盡腦汁去想什麼企業擁有提價能力這個問題從反方向思考,世上有沒有行業或企業出現以下這個現象:若產品降價,反而會引起消費者的不滿或憂慮?

產品降價反而不受市場歡迎,這個現象違反消費者著重價格的常識。但事實上,世上確實出現這類行業與生意。

看一下手錶行業,高端瑞士手錶連年加價,從近二十年的走勢去看,瑞士高端手錶出口卻增長數倍。曾在十年前或更久買進勞力士的話,便會發現現在的二手價,比起當年的一手新錶價格高出很多。

看一下中低端機械手錶全球總產量與銷售,整體上出現下降的趨勢。需要隨身看時間的話,手機,電子錶或智能錶已能做到。高端手錶完全是另一個市場。在這個市場中,廠商加價不會令需求減弱,降價反而會影響品牌價值。當中涉及人性心理(買奢侈品的消費者心理)。

同理,還可引申至各式各樣奢侈品的供需市場。似終是消費品,終究受宏觀經濟影響,經濟周期起跌難以預測,但人性心理不會改變。在歐美發達地區,平民們不太注重奢侈品上的消費,奢侈品的需求增長主要源自亞太區。經濟增長順景時,中產消費層慢慢變大,生活水準與物質水平提升的同時,人們需要証明自身在社會上的存在感與認同感,購買奢侈品是其中一個方法。

過去二十年間,對於不少品牌而言,源自亞太區(特別是中國)的奢侈品需求增量,佔據接近一半或更多。即使中國增速放慢,其餘地區如東南亞,中東產油國,南亞如印度等應會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解決基本物質需要後,中產階層需要奢侈品。人性不變的規律下,我對奢侈品需求的增量還是很有信心。

除了需求剛性加上長年保持一個增長趨勢外,還有一個關鍵點是提價能力,多人認可的奢侈品品牌還可連年漲價,這類行業跟高科技不同,產品認可不需建立在新技術研發上,給後來者推翻的可能性極低。根據這一些出發點思考的話,歐洲最值得投資的企業當然是LVMH。由2010年起計,股價漲幅約+950%。展望未來,這股應可安心持有。(我未買這股,但有興趣持有一點,長線持有。)

另外,有些行業性質使然,市場競爭的勝方自然擁有提價權,如嬰兒奶粉。奶粉行情天然對產業鏈的把控有極高的需求 (飼養奶牛對天氣與環境有極高要求,加上牛奶需要高品質的物流運輸系統等),先來者建立營運優勢後,形成一個穩固的品牌壁壘後來者難以進入競爭。在歐美發達地區,奶粉由數個大企業壟斷。對於父母而言,特別是亞太區,買奶粉最看重質素,質素高,品牌名聲好,慣性使用同一品牌後,即使一直漲價也不會令需求下跌。

自從十數年前毒奶粉事件後,曾有一段長時間國內父母對國內奶粉毫不信任,從這角度看,中國飛鶴能走到今時今日這個地步,毫不容易,質素上只走高端的發展模式十分成功,價格比國外品牌更高,但國內市佔率卻持續上升(已超過兩成市佔,排名第一)。市場推廣或營銷手段固然重要,但產品質素才是得到消費者認可的關鍵。十年前,大概無人能預料高端奶粉市場會由國內品牌勝出。

我個人對中國飛鶴這間公司一直都有極高評價(營運能力最佳的民企中,飛鶴一定名列十大),一路走來,公司規模狀大至這個程度,毫不容易。奈何大環境限制太大,生育率持續走低的趨勢下,嚴重壓縮企業估值。

現在國內經濟,有人認為已進入通縮狀態,這一些東西由經濟學者或專家評論。身為投資者,在這種環境下更需要看重擁有提價能力的企業。國內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價格壁壘優勢,不少行業發展都依賴規模與低價奪取市場份額,產品難以持續提價。除了上述提到奶粉龍頭中國飛鶴,在國內,行業發展狀況跟高檔瑞士手錶相似的,便是高檔白酒。

白酒算是很獨特的行業,年輕一代其實對白酒飲用需求下降,但對於最高檔次白酒如茅台,五糧液等,其功用已不單純是飲用了,茅台價格穩步上揚的同時,品牌價值也在植根於大眾的認知中,現在更有收藏與投資的價值,這種產品的營運,消費者喜歡其多年不變的味道,不用做什麼研發,也不用過於著重市場推廣,價格上揚的同時毛利極高,這類企業的確值得細看。但對於賠率優先的選股操作,茅台等股票的確不便宜,增長空間也不算太大,事實上港股市場完全沒有最高檔次的白酒股。

展望將來,在國內擁有定價權什至提價能力的行業,大概是一些高端服務類型的生意,如養老,醫學美容,或高端生態旅遊與配套酒店,還有高端物業或設施管理服務。

持有濱江服務兩年多,除了母公司濱江集團在內房危機中保持穩健外,主要原因還是公司主打管理中高端物業,平均管理費呎價遠高於同行。在物管中,大概只有高端物業有持續性提價能力,三或四線以下城市的平民住宅物管費的提價能力成疑,能否百分百收取所有管理費也是一個大疑問。相反,高端物業的收數狀況明顯更理想。

----------------------------------------------------------------

後記:上周在超市看到一些貼上BTS品牌的物品,便馬上聯想到有關產品定價能力的思考,本文隨手一寫,竟越寫越長,還有一些內容可說,但現在停筆算了。

6 comments:

  1. 一般高度同質化的商品都没有提價能力,企業要選有成本優勢;有提價能力的多數是差異化大,建立了品牌技術優勢,能溢價出售。

    另外,技術路線也是買growth stock的一個容易中伏的陷阱,散戶不要隨便去賭技術路線。

    最近在內地一次飯局飲過較高質的白酒,二三千元一小瓶,入口相當之醇厚,香港人没有那種消費習慣,飲威士忌或紅酒更多。

    日常生活觀察的確可以找到很多機會,以電動車為例,幾年前簡單數下街車都估量到滲透率。大概20%滲透率是企業價值劇增的臨界點。

    ReplyDelete
    Replies
    1. 二三千元一小瓶的白酒,應很高質了。我也喜歡。這個白酒行業需要走高質路線,中低檔的白酒很難走下去。

      電動車的話,中港這邊應發展很快,地區間有不同發展速度。 我也想看看將來電動車這塊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港股市場難玩,有一些板塊如白酒沒什麼選擇。即使電動車相關,可選擇的其實也不多。

      Delete
  2. 今日行信和中心,樓下有間錶行,很恬靜,但櫥窗陳列是勞力士的品牌,可見勞力士確是品牌的保証,轉頭又去了深水埗這低檔一層的地方(希望不會有歧視成份)路過近北河街明哥的地頭,其中一間士多,櫉窗滿佈英國 Scotland highland 北部 威士忌,衹佔很少數的品牌,但人潮不絕,比起淘多多,愛便宜的客人,截然是兩種級數的顧客,還是暫且學師兄擱筆,免得越寫越長。。早排去恆生銀行,站不夠一個鐘頭,很多年長一輩,查詢金管局推出的五厘回報計劃,非常多人捧場,二三十球,彼彼皆是,雖然話香港近幾年經濟倒退,但爛船都有三分鐵,中低層仍有很多食息達人,幾可肯定也不少,不信下次可站立客戶服務部半小時,就可知曉真假。草上飛

    ReplyDelete
    Replies
    1. 香港有米的人真的很多,周街走一趟,臥虎藏龍不少。即使經濟不能再快速發展,但這城市很多方面已有積累,差極有限,不用太悲觀。

      如出外走一趟,便知道歐洲與北美的發達國中,窮人其實不少,只是報紙媒體不會報導這些。

      Delete
  3. 這個文章很贊同,有定價權企業的確系值得投資.白酒行業茅台 五糧液這些其實都很值得投資,本身呢D酒已經味道變化不大,而且庫存產品亦都唔會因潮流影響而眨值,白酒只會愈存愈值錢.港股只能選新地 恒地這些有品牌價值企業,佢地賣既樓系比其他發展商高些,而且佢地既品牌亦比到信心保證, 其實國內A股上市有定價權企業不多 白酒業,我個人認為啤酒 家電 伊利等都有定價權,

    ReplyDelete
    Replies
    1. 白酒,白色家電,奶類產品,這一些都是需要經歷時間積累價值的消費品牌。做了龍頭後,後來者很難打破既有格局。 這一些行業重點是跟科技不同,沒大量不確定的研發開支,長玩長有。

      這類股, 港股的話,選擇不多。反而A股更多選擇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