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投資,運動比賽,或普通社交生活,人的習性傾向以一件事的結果去衡量當中的決策是否正確。
自2003年起,港樓踏入一個大升浪 (當中涉及很多微觀與宏觀的原因,如前期政府有心令供應不足,全球低息令資產泡沫愈吹愈大等等,不再一一詳述)。 事實是,不提2003年,即使是十年前,即2006-2008年的階段,個人相信沒有一個資深投資人,什麼經濟專家或收租佬,可以預計這個升浪會演變至這個地步。
在一個深度廣的樓市如香港,當中有一部分人買樓收租,俗語稱「整餅」。 當然了,到了現在,這些人的資產值已十分可觀。 坊間自然會有人開始將此人的「成就」合理化,說一大堆「計好數」,「做足風險管理」,「他的投資法值得學習」云云。 當然了,時勢做英雄,他們自己也可主動公開一大堆「足以財自的投資手法」。 在我個人而言,對於此些人的所謂成就,數個字已足以概括: 「身為一個打工仔(或公務員),買樓收租,剛巧身在一個全球政經問題惡化的環境,長期低息。」 根本沒有什麼值得學習的投資法身在其中。 (當然了,當中有一些人有特別技巧,如買舊樓重新裝修再賣出,或一個單位分租給數個基層家庭等等,這些操作或許值得學習,本段落指純粹整餅收租,不額外做其他東西的人。)
在股票中,IPO時買入700,一手已足夠了。 當中的過程,不用看年報,不用知道公司將來發展的方向,不用去想內地的科網行業的動態,持股十多年升值數百倍。 看到了此一案例,自然有人不其然以「一個好結果,去証明此人決定英明,以証明了長線價值投資的威力」。 (不要跟我說,他們做了個股功課,深知此股值得持有十數年。 實情是,大老闆馬生自己也完全想像不到公司發展如此神速。)
從數字統計去看,港股市場中,一年推出數十隻IPO,若不看年報,不分析,只打算一心長線持有十數年,IPO可以給在下帶來可觀回報的比例是多少? 股票市場中,分辨技巧(skill)與運氣(luck),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從「買入700的新股,不理它,持有十數年」這個例子便可看清楚,當某一個特例帶來超額回報,坊間自然有人去合理化他們「長線投資的成就」。
以「買大細」去論投資股票的年回報率的話 (當然了,這個比喻把投資看成賭博,不是一個貼切的比喻,坊間的價值投資者自然不會喜歡了。 但其實他們自己可能也在賭博而不自知. 可看: 長線是投資, 短線是投機?) 簡單一點,結果是「大」,即是年回報優於大市。 結果是「小」,即回報輸給大市。 若「買大細」這個遊戲連玩十次,連續十次是「大」的機會率大約0.001(=1/1024)。 若果遊戲參與者數以萬計,當中有人連勝十次,自然不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吧? 勝出者有什麼實力可言? 更何況,股民是短視的. 只要看到有一些人連續三至四年得到可觀回報,自然去合理化此人的成就。
在股市中,如何判斷一個投資人的成功? 成功來自技巧(skill)? 抑或是運氣(luck)? 還是回歸基本步,用統計學去看,Law of large numbers。 若一個投資者十數年或更長的時間中,複合回報率優於大市 (當中有數年跑輸大市,當然也有可能),自然不能全賴運氣。 在股市數十年的歷史中,參與的股民,專業投資者,數以千萬計,有多少人可持續擊倒大市? Warren Buffet,Walter Schloss,John Templeton,Joel Greenblatt,Seth Klarman,Peter Lynch等等,不超過五十個。
本文的主旨,不是指一些投資者的成功,純粹運氣好,也不是指一些「已得到好結果」的人,即是坊間眼中的成功人士,完全沒有付出或努力。
我只是想指出,很多事情的發展過程,涉及隨機因素,而這些因素,事前不可能準確預測,事情進展可能跟個人的決定完全無關。 最大的問題是,此些因素很難在事後依靠邏輯去分析或量化。 在投資上,千萬不要用「以果証因」的思維去看待結果。
----------------------------------------------------------------------
相關連結 (「以果証因」的其他事例):
一個好結果, 不代表決定正確
同意。
ReplyDelete時有周刊報導少年股神或者師奶股神之類的新聞,其中的操作方法可笑,但成功了,就會有群眾趨之若鶩,爭相仿效,但後面涉及多少運氣或其他未知因素,就連「成功人士」本人也說不清楚。
對, 特別是股票市場, 沒有設定比賽時間. 更加難以知道當時人是實力還是運氣.
Delete我很喜歡睇其他人的買賣紀錄(無論股市樓市),主要是從他們的決定去trace為何他們會作出這些決定,從而了解他們的思路,只要是reasonable的其實已經頗有參考價值,當然投資回報很多時有運氣成份,儘量減少bad luck對自己的投資的不良影響就可以了
ReplyDelete我也讚同看多一些不同人的投資法, 絕對可開眼界的. 特別是股市, 其實保持open minded和humble十分重要, 因為自己的投資順境時, 可能真的只是good luck而已.
Delete將運氣與實力混淆,是不少散户的通病。每次見些自大狂在香討區出沒,就值得令我們警惕了!
ReplyDelete也可從中看到當中的荒謬, 有時連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是實力或是運氣, 但眾人已覺得是實力了.
Delete所以我成日說要分散投資, 因為你預先唔會知邊樣野會跑贏 !
ReplyDelete只買死一樣野, 贏可以贏好多, 不過輸時可以輸死人 !
依家以為是贏的人, 將來都可以倒輸 !
所以投資是一生人的事 :)
對的. 投資或人生都是一樣, 有很多因素, 身在其中, 根本不能預測, 唯一可做的, 就是資產配置, 令自身的資產可同時應對不同境況.
DeleteStudent says :
ReplyDeleteBe prudence and be optimistic !
Otherwise, forget it .
我比較傾向說, be open-minded, be imaginative and be humble.
Delete現實世界是混沌不定的,你看到的好或壞的結果只是樹狀圖的其中一個末端,所以要做monte carlo simulation檢視投資策略的所有可能結果。看看平均值、最壞1%情況等等指標便可以有較可靠的結論了。
ReplyDelete絕對同意, 所以經濟學中經常出現的因果邏輯推理, 只是以偏概全, 其實是完全唔make sense, 但有一些心理學家說, 人的腦海特別喜愛'因為...所以...' 的單向思維, 致使'以果証因'遍佈生活中所有範圍.
Delete坊間普遍標準:贏錢時,把運氣當作實力;輸錢時,賴晒運氣。
ReplyDelete賴晒運氣, 勝利時卻自吹自擂,有一些社會已定性為成功投資者也是這樣, 哈哈
Delete投資要成功,三分靠自己,七分還是天注定。
ReplyDelete不過如果三分都唔付出,就連天注定的機會都無咁解。
都可以咁講, luck在某一些成功人身上, 是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意思, 而不是僥倖買中一隻IPO得到數百倍利潤的luck
Delete拭目以待看看小兵的判斷!
Delete最好的投資不是沙裡淘金,是金塊裡面扔飛鏢。
https://xueqiu.com/6254918995/86201118
2017年6月開始,融創開始加速推貨模式,月銷300,大概是未來2-3年除了極特殊月份的起步值。
2017,3000億銷售,合理股價30
2018,4000億銷售(感覺大概率是增長小年),合理股價40
2019,7000億銷售,合理股價70
2020-2022年理想模式就是,8000-10000億銷售,報表6000-8000,400-550億利潤。派息200-300億。合理股價80-100元。
融創市值3000-4000億。
到時候万科碧桂園恆大的市值也許都在5000億-1萬億之間。
其實,前面都是瞎扯淡。
真正的1+1就是,2022年,top4市值2-3萬億。
目前是6000億。
每天消費20元,省下的錢都買內房股了!
哈哈, 果然是內地暴發戶式思維, 姑且看看會否成真.
Delete近期內房太強了,坐定定睇戲學野:)
Delete內地炒法違反市場定律, 但個人估計只會維持短時間
Delete無錯,只看一個人投資結果絕不能判斷甚麼,就算我看到一個人的組合,買賣紀錄和企業分析,我都不敢批判甚麼。
ReplyDelete因著很多人愛面子的關係,只顯示好的結果(投資回報),但從沒有顯示投資過程和決策或者在公布結果時才一併公布以前的投資策略。這些資訊對學習投資毫無幫助。
有一些人公開組合, 有可能是寫給自己看, 做一個記錄. 但有一些人是喜好報喜不報憂, 冇計, 人的心理是這樣, 似終面子重要, 特別是多人注意的公眾人物或著名blogger.
Delete這一些資料, 自然不能從中學到什麼了.
可惜在香港社會,只要賺到錢,不論是實力還是運氣,一律被視為(或自視為)股神樓神。
ReplyDelete這是香港人單一價值觀問題, 只看結果, 學生, 只看成績表如何, 長大成人了, 只看個人身家多少.
Delete我經常都說, 若一個人除了錢, 便沒有其他東西可以說的話, 其實十分可悲.
運氣真係好緊要,要成功,運氣可能比其他要素黎得重要。不過自己要攪清楚,到底每次既成功運氣佔幾大部份,依家唔少人都誤以為自己係靠實力而成功。
ReplyDelete反而失敗就全賴運氣.
Delete是但搵隻十年廿年有百倍回報的股總結為長線投資必勝真係好屈機...
ReplyDelete同理,我都可以搵隻十年廿年後破產或跌到地底泥的股票講長線投資越溝越死。例如: 8號仔、思捷、利豐...哈哈
我都好容易搵到一隻IPO, 長持, 唔理佢, 幾年後係可以蝕到pk, 哈哈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