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8, 2016

身在戰場, 戰戰兢兢

周不時追看小弟的Blog文的朋友大多知道我對股票的看法比較簡單沒有槓桿沒有借貸買股沒有程式交易我只是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公司的資料年報經營穩健度基本因素等等去全方位選股組合內需要至少十數隻股票去分散風險

身為一個普通散戶沒有小莊家的造市能力不是身在香港也不是什麼業內人士當然沒有業內人士的收風能力 對於香港股市這個龍蛇混雜的地方當然需要戰戰兢兢

題外話: 不做研究沒有一個系統性的方法只是看一下報章或財演的推介或聽朋友說便去買股憑著一個撞彩的心態去買股的股民真的很利害我是深深佩服的小弟的本錢是自己的血汗錢而且本金對於一個普通打工仔已不是一個小數目我確實是經不起撞彩心態的折磨所以我其實是一個膽小討厭輸錢的普通人而已香港俗語: 肴底我認


近數年進行得如火如荼的貨幣戰爭已令不少投資者遭殃小投資者如海外買樓的中產階層大投資者如長實都不能估計英國脫歐而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政府盡開印鈔機利率下降至零什至是負利率不但未能有效得到預期的通脹反而因為內地經濟增長放緩近兩年令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跌達至一個全球性通縮的效應此一連串全球經濟的因果演變過程沒有一個政府或專家可以準確預測

所以身為一個普通投資者去花費大量時間去預測利率走勢或預測大國新任政府的新方針如何影響投資市場或預測這一系列事故如何影響某一些行業倒不如做一些實事把本金配置至不同類型和不同地區的資產先做好防風措施再以微觀的角度去仔細找尋可以穩健提高回報的方法方為上策

在香港股市方面由2014年底調動和聚集資金花數個月時間建倉直至現在經過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回報算是不錯以2800為benchmark的話其實已是跑贏盈富基金成條街也自覺找到了一個比較系統的買賣股票策略但閒時不時在想這兩年不俗的正回報到底是統計學上的anomaly? 抑或是方法正確? 投資者最大的錯誤不是一時輸錢而是一直以一個錯誤的方法投資而不自知卻因為起始階段的一些回報而以結果去証明自己的方法正確結局呢? 當然是當時人後知後覺直至再沒有反擊的餘力但已為時已晚

其實太多的遐想也沒用方法是否有效由時間去証明4-5年是一個很不錯的時間指標由2014年起把內心的投資港股策略搬到戰場演練再從中作出一些修正調校經過了接近兩年的實戰戰戰兢兢的心態從未改變

-------------------------------------------------------

相關連結:

一個好結果, 不代表決定正確



20 comments:

  1. 多數跟羊群行的是錯, 所以投資要有自己見解 !
    見到有人以為可以無身家都可以借大錢, 真好笑 !

    ReplyDelete
    Replies
    1. 近幾年低息, 借錢成了習慣, 真正危機一到, 就知道誰勝誰負.

      Delete
  2. A little knowledge is a dangerous thing. 見到Joseph兄的話,深有同感,面對市場應該謙卑。我見到有些人,看一兩本書,excel拉兩拉就話systematic trading,實在嚇了一跳,業內人士豈不失笑?有時候研究做比起不做傷害更大,預測亦如是。

    ReplyDelete
    Replies
    1. 對, 預測的話, 在blog講一陣, 跟朋友吹下水, 都可以玩下.

      但盡量跟投資策略分開, 比較好.

      預測所有細節, 中間涉及太多因果, 變數太多. 根本冇可能

      研究的話, 一知半解的話, 真的死火, 好似有一些人都對真價值大師的功力一知半解, 真係好危險.

      Delete
  3. 有意思。面對市場真的要謙卑,賺錢不易,應常懷戰戰兢兢的心。

    ReplyDelete
    Replies
    1. 所以我覺得有人話買股, 買入後可以擺埋一邊, 唔需要理, 呢d人真係好勁. 係我眼中係神人.

      Delete
  4. 謝Joseph兄分享~又老套講番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XD

    好奇一問,你是從來也不買銀行股?

    ReplyDelete
    Replies
    1. 曾經買過, 但看不通所以放棄了.

      將來買埋都有機會, 如果內銀下跌一半, 中行得番一元幾, 建行2元, 都可以玩下既.

      Delete
    2. 我聽說全世界銀行的所有主管都是這樣運作:

      1. 尋找一大組極有償付能力的客戶, 發放大額擁有充足安全抵押的貸款; 儘管息差相對較低, 不過可以保證最頂層(董事局)分配給他們的盈利任務(配額)及指定的壞賬比率上限。當然,無麼油水。不過可以保證完成指定的任務, 保住分工!

      2. 尋找一小組無麼償付能力的客戶, 故意發放小額缺少安全抵押(甚至無麼抵押)的貸款; 儘管息差相對較大, 但已經隱藏壞賬風險。當然,多多油水。不過壞賬比率仍然需要保持在可控範圍內, 才能滿足董事局指定的壞賬比率上限要求。

      TBC

      Delete
    3. 3. 故意賤賣壞賬資產給自己的好友, 當然隱藏多多油水。不過仍然需要有一些所謂的合理壞賬回收, 先決條件是要滿足董事局指定的壞賬比率上限要求。當然不能吃水太深, 才能粉飾太平(為了保住分工)。

      靠工資, 銀行主管的確不能過著奢侈的生活, 勝在他們她們曉得靈活變通!

      這樣的傳言, 不知道是真還是假?

      從長遠來看, 我覺得內銀應該既不優於也不遜色於美國, 歐洲及日本銀行, 因為貪婪是人性的普遍特點!

      Delete
    4.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Delete
    5.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Delete
    6.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Delete
    7. [債轉股]不等於內銀直接參與管理公司業務, 更不等於內銀會胡亂提高對債務公司的貸款, 主要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多地討回欠款。

      例如提名非執行董事監督債務公司的運作, 就是為了盡可能多地討回欠款的有效手段之一。

      匯控當年150億美元買了HouseHold, 再加註資250億美元, 背後目的是為了什麼?

      我一向對匯控董事的忠誠無信心, 因為他們只持有非常少量的銀行股票。

      是什麼原因造成渣打銀行最近幾年的巨虧? 缺乏單一的忠誠大股東?

      Delete
    8. 另一個方向睇, 金融業本身傳統行業, 比人存款, 人可以拿一些利息, 而銀行透過息差, 把同一舊錢借出去而得到利潤(如果借款人定期還息還本的話). 所以銀行功用令社會資本運作更有效.

      但近十幾二十年, 什麼投資銀行, 不停用衍生工具,玩到過晒火位. 加速不同資產的波動, 同一時間,政府的超低息根本令銀行搵不到食, 咁銀行為提高利潤,一是提高槓桿比例(但政府有設上限), 二是把借貸亂放出去. 而令銀行內部資產的風險更大.

      所以政府沒解決問題. 反而加速惡性循環. 既然金融業問題未解決, 為什麼依然固執於銀行股?

      Delete
  5. 舊年呢個時候,恆指21000點樓下,二話不說上網撳掣,貸款入市。今年冇打算再借,客戶經理成日打電話來煩,又話要幫手分析市況,又話提供優惠,懶得睬佢。
    所謂「築舍道旁,三年不成」,投資也一樣,自己的處境、規劃與需求,只有自己最清楚。

    ReplyDelete
    Replies
    1. 池兄才高人大膽, d manager其實好多都係冇料, 難得有個有料客, 攞料免費, 梗係煩住池兄.

      Delete
  6. Replies
    1. 如果身家10元, 跌一半, 得番五元, 要一倍利潤先回本. 諗起都怕.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