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Lewis是一位擅長寫有關美國華爾街的作家。 多年前出版的Liar's Poker更是必讀的好書之一。 小弟最近看畢其著作The Big Short,此書的數位主角,透過沽空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穫取厚豐。 書中記述的人與事,十分精彩。 去年,此書的電影版放映,但我還未看此部電影了。
剛巧書中數度提及港人熟悉的匯豐,再加上當年小弟剛踏入股市不久,所以有關當年匯豐的一些往事,依然有一些印象。
1870年成立的Household Finance Corporation (HFC),歷史悠久,是一間專為消費者提供貸款的公司。 2002年,科網股爆破後,美股處於連續三年的熊市階段。 由於業務不景氣,不少中小型貸款公司接連破產。 唯獨HFC一枝獨秀,借款愈來愈多,生意愈做愈大。
當時,為某對沖基金打工的分析員Steve Eisman,負責對這間公司進行分析。 在檢查公司的文件中,他發現了公司不少新增的貸款,都是來自「二按」(即是在物業上「按上按」)。 而業主簽署的借貸條款中,帶有很多誤導性的字眼和條文。 一個表面上註明為利率7.5%的貸款,實際上卻高達12.5%。 不少業主受騙後都先後告上法庭,最後只是罰款了事,HFC不用負上任何刑責。 事實上,地方檢控官曾對HFC深入調查,美國政府卻介入事件,禁止公開調查有關HFC的黑材料。
除了罰款外,HFC生意如常,公司的CEO Bill Aldinger不但不用負刑責,他更是HFC愈來愈強的最大功臣。 2003年,HFC持有大量誤導公眾的次按貸款業務,以約155億美元的高價賣給匯豐HSBC,令匯豐擁有美國第二大的次按業務。
Steven Eisman當時的反應是:
"That wasn't just another company. This was the biggest company by far making subprime loans. And it was engaged in just blatant fraud. They should have taken the CEO out and hung him by his fucking testicles. Instead they sold the company... That one didn't end the way it should have!"
有趣的是,銀行界知名網站thebanker.com對此項交易高度讚揚,評論道: 「這是21世紀首十年最具代表性的交易之一。」 ("It was the deal of the first decade in the 21st century.")
現在回看,此交易的確極具代表性,因為它反映了匯豐管理層的醜陋一面。
到了2007年上半年,由於美聯儲已連續十多次上調息率,不少業主開始資不抵債,美國次按危機慢慢浮上水面。 匯豐宣佈,為美國次按業務增加準備金至100億美元,令市場大為震驚。 在香港的一個公開場合中,匯豐的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宣稱,「次按問題已經完全受控」。 同場的還有Steve Eisman。 葛霖演說完後,Steve Eisman馬上舉手,道: 「你實際上不相信的,對嗎? 因為你的帳目已一團糟。」 ("You don't actually believe that, do you? Because your whole book is fucked.")
跟著發生了什麼事呢? 相信不少市民依然記得。 美國次按問題全球性爆破,股,商品,金等全部大跌。 2008年,恆指跌幅接近一半。 雷曼破產,AIG,Morgan Stanley等等先後得到政府注資。 同時間,匯豐對外堅稱,公司有足夠財力應對難關。
2009年,在沒有先兆的情況下,匯豐再次令市場意外,宣佈大供股計劃,數額超過1000億港元。 其實,有份參與「次按遊戲」的大型銀行,在此危機中泥足深陷,人人可以理解的。 問題是,匯豐在整件事中的處理手法毫不道德。 業績大大下滑,沒有事先發出利潤警告,管理層在公佈業績後,沒有道歉,更突然「反口」向股東供股集資。
其次,當年的供股計劃是12股供5股。 頭腦精明的投資者,當然可以看出當中的詭異。 為何管理層不選擇稍微調整供股價,令供股變成12供6 (即2供1)? 12供5,變相令無數小股民手持零粹的股票,買賣不便。這技巧當然是有利於大股東的措施。 它不是什麼新手法,名叫「質數供股」,多次出現在老千股或小型股中。
匯豐身為大藍籌,大難臨頭時,公然使用這些小技倆對付小股東,自然令當年的我大跌眼鏡。
有趣的是,當時不少散戶,對此公司無限支持,更聲言大家團結合力,為匯豐護盤,力保公司的股價。
大藍籌比較穩健? 真是如此? 天下烏鴉一樣黑,身為市場上一位小投資者,對公司毫無管理權。 大難臨頭時,當然不奢望大股東們會先照顧街外的投資者。 為何對一間跟自己沒有關係的公司有情意結?
現在是2017年,次按危機已是十年前的事。 香港也回歸了接近二十年。 「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匯控? 依然是不少資深投資者(或自稱價值投資者)的「情意結」。
與股票談感情, 當一個地方既大部份人都買, 從眾心理導致好似非買不可咁, 這真正實踐了「環球金融 地方智慧」 :P
ReplyDelete哈哈, 從另一角度睇, 當年次按業務, 間間銀行都搵大錢. 匯豐其實都係從眾心理, 跟隨其他大行, 想在這個大市場分一些利潤呢. 從次按事件也可看出匯豐真正實踐其「環球金融 地方智慧」
Delete謝謝Joseph兄的詳細分享!我認識的一名前輩,早幾年月供5号仔的原因,是因他覺得此股票在跌市時,會有大批死忠粉絲托價。
ReplyDelete但我認為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變壞了的蘋果,你就算用“價值投資”做包裝,它依舊是壞的。
死忠fans在股市中的確係有用, 除左上市公司管理層可以利用佢地, 仲有一般散戶投資者, 股市中出現多一些死忠fans便好了, 哈哈.
Delete不得不提股評人節目中為之落淚,可見用情之深。
ReplyDelete我嘗試想像一下, 如果對象是內銀, 突然唔掂, 要停派息和供股, 肯定股評人或小股東不會動情. 激進者更可能去中聯辦示威或請願
Delete不少香港人對港英留下的東西有感情, 對祖國只有怒罵或蔑視
越久遠越醜陋呢。百幾年前,歐洲為轉嫁危機在中國發動金融戰,製造生絲泡沫、上海金融風暴等事件,令上海及附近錢莊一一倒閉,江浙企業紛紛破產,大貓就是從中搞搞震的急先鋒。
ReplyDelete呢d陳年往事我就未聽過了, 不如池兄開post吹下都好?
Delete唔駛吹啦,睇胡雪巖都有呢段,紅頂商人都係咁樣破產。
Delete原來係呢本, 未睇過, 有時間應該要借黎睇下.
Delete"It was the deal of the first decade in the 21st century."
ReplyDelete講呢句話個位真係先知...
係. 真係神黎.
Delete作為銀行用家,我自己好憎用滙豐,分行少,Counter少,ATM排長龍,收費貴,眼角高,職員官僚,所以有負面情意結。但奇就奇在身邊起碼8成人主要係用佢!
ReplyDelete投資方面,滙豐第一次幫我賺錢! 不過之後都無再入返Lu...當年又係聽人講買股票買滙豐最穩陣,大約08/09年,畢業無耐走去月供,仲記得由7X蚊供到落3X蚊,一路供一路跌都幾灰,最後仲供埋股。供股之後無耐終於返到家鄉,埋單好似係50蚊左右,拉勻賺少少。
我對HSBC中性. 冇咩特別感覺. 不過我個人對大英帝國主義有負面偏見.
Delete其實大股災附近既時間買股, 係好難輸錢的. 呢個非科學理論應該係永遠正確的.
我當年都趁佢供股既時間, 三十幾元買左一手HSBC, 升左20-30%後, 唔供股就馬上走人.
謝謝joseph的行文提醒。我個人認為組合的長遠升值,更勝過對個別股票的感情依賴。而且只有市場先生自己才是最後的贏家:
ReplyDelete“As they say, 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 ~ michael owen won england premier leauge title as a Manchester united player. 偉大如巴菲特,也勸人投資指數基金,便知其用心良苦。
另外,這篇文章情理兼備,寫得很好☺
我現在也慢慢明白指數基金的好處. 美股我就沒研究, 但身為分散投資的一員, 美股指數基金似乎是必需的.
Delete對個股有感情, 變相不能客觀看待事實, 這個投資心態十分危險
小弟初入股場就是買滙控,買入價比現價低少少, 加上供股與股息, 也算是賺了一筆小錢.
ReplyDelete匯控的質數供股法雖不便買賣, 但卻強迫不少人坐定定賺錢 :)
我也曾經HSBC賺了少少, 呢d股票真不直長期持有, 玩下都Ok既
Delete呢個只係開始, 之後又因為操控libor, 洗黑錢xyz兩萬個理由收左唔知幾多張牛肉乾
ReplyDelete今時今日美國人對金融業既憎恨, 已經差唔多去到法國佬要推巴士底監獄個程度, 唔明點解有人會覺得侵侵簽兩個行政命令就可以搞掂成件事
話時話,當時幾間歐資大行以天價中既天價拼購abn amro, 一樣被稱為deal of the year
Delete結果個幾間野d股東就真係deal deal聲
大環境所致, 銀行業的確係不復當年勇. 身為小投資者, 真的不應固執於投資一些自認有感情的企業. 世界輪流轉, 開放式思維很重要, 我覺得
Delete美國人對精英主義既憎恨未完結, 好戲在後頭.
Delete匯豐同國泰一樣, 我會避之側吉.
ReplyDelete太多香港人用, 大家計好哂D 心計, 攪到隨心出發的我錢有份出服務卻享受唔到.
我都算係經常坐飛機既人, 只能說國泰真的是多年也沒有進步, 已給很多新airline超越. 只顧食老本, 不求改善的企業是不值得長期留意的.
DeleteHSBC都唔好得幾多. 個人認為他們服務質素不算太高.
作為顧客,滙豐比我印象就係非常大細超,只照顧大客戶,小客戶就話之你,呢點從佢普通分行數目同專貴理財部門比例明顯感受得到,普通人去匯豐真係排隊排到仆X,所以好唔明香港人為乜要對匯豐講感情,如果我係李+x就話冇佢冇今日,一般人根本長期被佢搵緊笨。
ReplyDelete英國佬傳統文化係中意玩階級主義. 佢地個社會其實分階級觀念好重. 根本就冇人人平等呢個概念.
Delete香港人同HSBC講感情, 或者算係懷念港英時代香港飛躍發展的心態.
看過big short,好像沒出現HSBC,原來書有,多謝分享。HSBC就只這一小段嗎?
ReplyDelete對, 就只有這小段了.
Delete剛路過,岩岩前排$50左右入了一批匯豐,本來都對匯豐無乜好感,睇完文章後更加覺得匯豐不值長期持有,多謝分享。
ReplyDelete近年的HSBC管理層真的很有問題. 令公司質素成疑.
Delete另外, 即使是長線因素不好的公司, 短線或許還是有機會找到利潤的. 投資操作是很個人的事. 自己決定便可.